sendakgg wrote:
有人問到底課業怎個重法? 如下:
小一每天下課 要去安親班寫四小時 這個小孩的同學都一樣,最利害的也要兩小時才走
寫完回到家晚餐後就是背書
每三天就考一次,考生字考數學 考不對回來就再訂正
如果你前面的做不完又加上訂正作業 那就慘了
可能要十一點才睡覺..
這不是大叔我.
當時念國中升學班的地獄模式!!!
不對!你們更恐怖!
小一就要全開!
這是什麼情形啊~
量多就會變成都趕快,隨便撇一撇,因為如果不速寫,寫到天亮也寫不完。這是一種惡性循環,量愈多,字愈醜。
如果用心去寫,用極慢的速度也沒關係,把寫字當在畫圖、刻碑,一個字花幾分鐘去寫這樣子,務必寫出完美的字,一橫一豎都是那麼鏗鏘有力,灌注靈魂在其中....這樣才有練習到手腕肌肉的協調。
就像伏地挺身,有些人就亂做的,做再多也沒用。如果是真正標準姿勢的,雖然很累很慢,但才是真正有練到臂力。
又比如投籃球,亂投就算投幾萬顆也沒用,要三分一次就進籃,那個才是藝術的。
關鍵是:小學教師,不會給學生寫的字,進行藝術評分。只會檢查數量有沒有達到要求。
比如說分成 ABCDE 等級這樣子,A級特優的 給予表揚或獎勵,作品貼在教室後面大家觀賞。這樣才能鼓勵其它學生提昇他們的藝術性。
教學順序相反了。
應該是:先求端正(正確),再求速度。
怎會一開始就求速度,不管端正(正確)與否。
就像生產線,QC 品管一定要過關,再來才求速度。哪有亂做一通,只要速度快,但品管都不過的,做再多也沒用啊,一定被退貨的。
二、國小課程沒有深度可言,亦沒有在"學習新知識"
三、國小課程的重點在把「個人生活經驗」轉化為「現今社會的知識體系」
四、注音並非必要功具,注音不好不代表閱讀不好
五、非評量目的測驗卷,寫越多傷害越大
六、作業多不代表教師認真-雖然我知道改作業很累
七、國小階段只有"視力"與"體力"值得投資
八、不知這位教師來歷如何,若正式體系出身的,不會以這種方式帶班
九、通常這樣的班級班平均會比別班好-或許有成績壓力、或許是相當老派
如果是我兒子
我會…
…
…
…
一、啃一堆教養書之後去跟老師討論,而不是檢舉
二、轉校
作業少,是好事
只要家長花更多心力去陪伴小朋友
寫作業?
說真的
不是那麼需要
最後,不會回應
也不想討論教育問題…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