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上有個同學A跟我交情不錯,也很照顧我
我覺得同學A品學兼優,家境好像也不錯
後來他跟另一位同學B也當成好朋友
我跟A本來就不錯,有甚麼好康的,A也就順理成章常找我跟B一起
漸漸地B開始嶄露家裡過人的財富
譬如:
1.請同學幫他買飲料,剩下的錢不用找了
當時一周零用錢約100元
B直接拿50元鈔票請同學去福利社買飲料
2.找同學去他家豪宅玩,走的時候順道帶伴手禮回家
至於伴手禮是甚麼,不外乎就是當時最流行的玩具,或是遊樂器,甚至是錢
A有次就找我去B的家裡玩
B真的就說那些物品可以給我們(之前已經送過其他同學)
都是零用錢買不起的東西
A一直要我找跟他一起選,B也一直說沒問題沒問題
後來A拿了SEGA
我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對,我是空手回家...

之後,對A的觀感就變了
加上課業越來越重
雖然還是同班,但交清淡了
其實,A的家境也不錯
但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又或者只是一時被B的手法迷惑
現在想想,會覺得B也是向家中大人學吧
A國三那年便全家移民新加坡去了
B國三那年也不在我們學校了
他們可能都已經早早預約了人生勝利組的席次
來學校只是一個過程
覺得自己只是普通家庭的小孩
家庭背景不像他們這麼雄厚
還有很多要努力
想送給樓主一句簡單的成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學業以外的事情也很重要
為了孩子,你還要再辛苦想想做個決定了
http://caf677.pixnet.net/blog
se3p wrote:
你該做的是品德教育要(恕刪)
se3p:您回的就是我夫妻倆目前最需要請求協助了。
這幾天太晚真拍謝。真的讓我們夫妻一直絞盡腦之的想要把這孩子品德教育要扳回來
明天我會去一趟少年隊尋求協助。有什麼方式能改變他的想法。
在身心科這種我也會陪他。
他的心裡因素病了…我也會都著他參與過程。
我完全沒有因為這件事情而去否認他在家的所有的好。也有可能他覺得我不夠關心他(或許)
但心理狀況我完全問不個所以然…
這個家。如果處理不好 …就毀一半了…
所有好心的網友們:
感覺您們有分享一些事情。因為這太趕了 我無法一一說的很清楚。
但有人提到商超怎麼可能會一次賣那麼多卡套給我兒子。
那也是因為我兒子跟他說:那是我媽咪給他的…
只是這家超商信了…所以花了至少5~8萬在裡面消費
其他家的他只給他買一次盒裝的。但要求下次就要有家長一併來才可以買盒裝。
後來兒子就都去了。
依舊是去開發讓他沒有上限可以買30~50盒的卡…
目前有請這幾家給我明細流程。我需要核實一下數量跟金額。時間過了今天第三天了。就這家電話一直沒打來…等去少年組後我在請看狀況怎麼處理。總是要一個結論。
jojo1689 wrote:
se3p:您回的就是(恕刪)
其實,不需要有這麼大的反應,也不需要到帶小孩去看心理醫師或請警察介入處理
這些,通常在這個時間點還是無法改變什麼
現在,妳需要做的應該是幾件事情:
1. 先把自己的心理狀況調整好,不要一直沈浸在那個情境中.大人沒有解決事情的能量,又如何能幫助小孩?
2. 小孩在青春期的轉變或叛逆,有的來得快,有的來得慢,但是妳必須認清,幾乎都會遇到,只是偏差行為不同,嚴重程度不同而已.但是,通常終究會過去,一切都會變好的!
3. 當小孩沈迷在一件事情時,先分析這個東西到底可不可以碰,如果可以,只是過度於沈迷,那就從方式上來嘗試調整:
1. 父母嘗試去了解他的遊戲,甚至陪他一起玩,慢慢導引他到一個正確的模式上
2. 嘗試把他目前的興趣轉換,例如帶他去從事一些戶外活動,找到他有興趣的活動,讓他逐漸轉移重心
3. 環境方面,一定要旁敲側擊的去了解他的交友狀況,慢慢這個時期開始,同儕對他的影響,是遠遠大過父母的.如果他的朋友很不OK,你叫他不要跟他在一起也沒用,只能從各種手段上去處理,例如轉班,甚至轉校都是最後不得不的選擇
小孩偷竊,在這個年紀上跟他的行為程度上,還算是個偏差行為,不要當作是犯罪行為來處理,如同很多罪犯,監獄並無法矯正他,只是讓他越關越大尾而已,所以積極找警察介入,大多數並不能解決什麼問題,況且,如果小孩個性很偏執的話,過分激進的處理,只是加速讓他偏離軌道而已.
原則上,家庭支持足夠,偷竊就不是小孩生存必須使用的手段,所以不用過度擔心將來會變罪犯,他必須被教育的是,正確的用錢方式跟習慣而已!
在面前這個節骨眼上,想辦法讓小孩『轉念』,才能比較快速脫離這個泥沼.而父母,也更需要轉念!不要一直執著在『偷竊』這個字眼上,先把自己的心理狀況調整好,用自己家庭習慣的生活方式及休閒方式,配合小孩自身的性格,慢慢將他目前執著的事情導引到另一個健康或是合適的興趣上.
最後,還是老話一句,一切都會好轉的!只是他是需要時間的!
選項1.退貨
依現行民法第12條規定滿20歲為成年,若孩子年齡在7歲以上20歲以下,因其社會智識及判斷能力未臻成熟,法律上定為「限制行為能力人」,與他人訂定契約或進行交易,應經法定代理人承認始生效力,但如果該法律行為屬純獲法律上利益如接受贈品;或依其年齡及身分、日常生活所必需之交易,例如學生購買文具或超商飲食等小額消費,則可由孩子自行處理。
青少年購買手機或大量遊戲點數等高額消費,應已超過日常生活所必需,父母親可拒絕承認,讓該筆消費行為不生效力,但孩子已取得之商品或服務應予返還,如因此有價值減損,父母親可能仍需負償還責任。另一面,業者在追求銷售利潤的同時,也應善盡社會責任,不應販賣高價商品或服務予未成年人,以避免衍生消費爭議。
選項2.提告自己小孩
...自己做功課
選項3.提告其他小孩
...自己做功課
選項4.------
---這個年紀應該要了解法治社會的結構的
我們也不是多有道德但是至少生活在社會上就要了解觸犯的[法]
我是這樣教的
推薦---[只是開玩笑,竟然變被告?:中小學生最需要的24堂法律自保課]
jojo1689 wrote:
要了解法治社會的結構的
我們也不是多有道德但是至少生活在社會上就要
我可以了解樓主的無助,小孩行為偏差,最傷心的莫過於父母。所以難免會有情緒化的反應,大家也無須苛責。
我朋友的兒子從小也是衣食不缺,國小國中唸的也是公立名校(師大附中國中部,夠有名了吧?)。但也是從國中開始就有偷竊的問題,不僅想盡辦法偷家裏的錢,還偷跑到高中部去行竊。我朋友的鑽戒和家裏的現金也被他偷個精光;不但唸好的公立名校,也花很多錢給他請家教,也試著送他去看身心科吃藥治療過動,但孩子的成績還是提不起來,高中只能唸到新北市的高職.............功課不好也就算了,偷竊還是不斷,連個高職都混不下去,最後連畢業都沒辦法。追根究抵也是愛慕虛榮,小小年紀就想買名牌跟同學比較。
我朋友當時也是身心俱疲;既然對孩子沒辦法,那就只能先自已退一步想開,所以也就不強迫他一定要好好用功讀書了;但至少也不要讓他賴在家裏啃老,要出去就出去吧!孩子出去工作後也是接觸了許多三教九流的人,並也在夜店工作,說他有因此變壞嗎?相反的,並沒有,因為此時孩子已大了,開始會想了,也知道賺錢沒想像中容易。更在夜店看到了許多名人的排場,知道一山還比一山高,要比較永遠比不完,而我朋友也沒因為孩子在三教九流的場所工作因此不滿或謾罵他,相反的還會跟他交流他的生活和工作狀況。據說現在的狀況有比小時侯好一點了。
至於樓主妳的孩子會不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自已開竅懂事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妳的心要先放開;不要因為孩子一時的偏差而失控,如果妳自已都像個迷航的指南針,那孩子的方向該往何去呢?
其實西薩狗教官的節目也可以多看一下,雖然是教狗的,但我覺得也蠻適合小孩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