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用罵,父母雙方在場開家庭會議,跟他說明他無法克制自己,過度使用手機並沉迷遊戲,處罰方式
1.手機沒收或更換成長輩手機
2.寶可夢遊戲帳號刪掉
3.強力控管孩子行為(上下學接送),無大人陪同禁止孩子出門
4.禁止孩子使用他人手機。
請班上導師用 "孩子近視加深,所以被家長禁止使用手機" 向其他孩子宣布
也明白跟孩子說,若他偷偷使用他人手機被抓到,父母就會親自跟手機主人說明為什麼不讓你使用手機
處罰的期限不是一天兩天,以下只是提議(您自己斟酌)
以做家事的方式,每天給予50~100元工資 (操作洗衣機洗衣服、倒垃圾、洗碗、摺衣服、打掃....)
成績 (月考成績 排名 第一名 800 第二名 600 第三名500 第四名 300 第五名 200 第6~10名 100)
壓歲錢 (留下2000~3000元,其餘強迫儲金)
生活表現
每天簽發家庭內的儲金簿確定當天金額,每月月末儲金在他個人的郵局帳戶(儲金簿多少錢,就存多少錢進去)
儲金簿交給他保管讓他自己知道他有多少錢,每個月允許他從裡面提領部分金錢做學校日常花用,
讓他清楚知道什麼時候存到12萬,處罰(上面的藍字,包含讓他重辦遊戲帳號)就結束。
處罰期限結束後,他也應該接近18歲了,存下來的12萬依舊是他的,之後要買機車,買他自己的手機,帶著孩子讓他自己親自用這些錢去做大筆金錢的消費,之所以繞一大圈做這些事就是要讓孩子知道錢不是抽屜隨便翻翻就有的。
再來
父母皮包內的錢收好,貴重物品收進保險櫃內。不要給孩子機會
以上個人淺見
轉的越遠越好,
孟母三遷不是沒有道理,
現代如果不能全家遷,
那至少還可以轉學,轉到鄉下.
你孩子的朋友同學,通通偏差,
不管如何富裕,總要[吃米知米價].
12萬我可以吃一年,而且吃很好,
如此輕易把12萬用在一個遊戲中,
不是天真也不是邪惡,只是欠管教.
他只是一個小孩,環境是很容易形塑一個人.
jojo1689 wrote:
之前孩子已經偷了一筆8000~9000元的現金買了寶可夢卡套。
後來我們夫妻倆只有勸說。沒有打罵。只扣了他的預存的零用錢以及做家務來還這筆費用。
但今天發現放在有上鎖的抽屜的預備金12萬左右全數不見了
原來是因為那鑰匙孔太爛,可以用剪刀用開…
追問之下又是跑去買寶可夢卡套(都是在超商購買)
因為孩子怕被發現,所以把所有收據都丟了。
也把不要的卡套一併丟了。剩下的都給同學。
買卡套的時候,同學也跟他一起在拆。
這次因為偷了比較多,我忍不住打了下去。
但他還是完全沒有後悔的意思。
問了十次、以及去警局請警察幫忙勸說跟訊問剩下的錢去哪了??
但回到家裡,再問買跟偷的次數還有剩下的錢??完全沒有一次是對的上或是持續說謊……
本來都是擔心他是否被霸凌或是有其他因素存在才會偷錢。
但是這兩次追問的情況之下,都是因為他愛慕虛榮想要跟同學一樣所造成的偷竊習慣。
這次被偷,其實一直都在擔心這個孩子的教育怎麼教?
以及未來發展會怎麼辦?
一次就偷這麼多????是要怎麼教育?
現在開始已經不會把現金放在家裡了。
但家裡還是有黃金以及其他貴重物品。好像只剩下買保險箱的選擇…
我們夫妻倆有打算要帶去心理醫師那邊看看。
也有跟導師說了這件事情。
但我現在也擔心這件事情全班萬一都知道了,會不會也影響到他的交友問題(沒有人要跟他當朋友)
是否會引發更嚴重的後果???
請問有沒有人也遇到相同累似的狀況??
後來都是怎麼處理的???
完蛋了
長大後堪慮
讓小孩學點一技之長,早日出社會找工作吧
我帶去玩一次,發現真的好玩,我在旁邊看得都忍不住插手跳進來玩,
所以理解了小孩會成癮的原因。
幫他報名了星期六上午學校籃球課活動,玩好就帶去戶外踏青,現在網路上找一下都有很特別的兒童設施,
也可以一起去特別的展覽活動,科博館、美術館.....看他對什麼活動有興趣就報名,
小孩的時間被充分分配到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上,自然就減少了很多時間玩寶可夢,也比較不會把寶可夢變成玩樂的重心,一樣會想玩,但是不會這麼沈迷,所以目前一個月才讓小孩玩一次,但還是能接受。
還買了超多的桌遊,大富翁、象棋、動物棋、跳棋、還有很多講不出名字的外國桌遊,
平日晚上或假日就陪著還孩子一起玩,所以在家也不太會看電視,
每個月都會去圖書館借50本左右的兒童書籍,要有很多圖片,科學、自然、各種故事百科,圖多字少最好,父母一起陪著看書、獲得有趣的知識。
另外很多診所有早療,放學可以去參加學習專注力的遊戲課程,健保補助所以相當便宜,就算沒有過動或專注力不集中等問題,一般小孩也都可以參加,職能治療師會帶著一起玩桌遊或體能活動玩得很開心,我小孩也有參加,不用擔心被貼上心理疾病的標籤,就當是去玩就好了。
重點整理:越限制越抗拒,把小孩時間填滿,找出他的興趣,自然就對寶可夢不會這麼入迷,父母一定要投入非常多的時間去引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