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牛CEO wrote:
自然 社會都考不好...(恕刪)
那不一定吧?
我國中時
數學能力是全班第一
地理成績卻一直只維持在及格邊緣
我國小時
就能指出數學月考
導師所提供的答案是錯誤的
最終也證明我是對的
我大學時也能夠用數學式子
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國際金融市場理論
有些人就是邏輯思考能力很強
但對死背硬記就是不在行
甚至還有些痛恨
我也無法認同台灣的死背和速成的教育方式
不管你學了什麼知識
最終還是要能夠活用
不能活用也只是腦袋瓜裡
塞了一堆東西的書呆子
邏輯思考能力非常好用
甚至還能實施在音樂教育上
解決音樂教育方面的問題
台灣教育的問題
是大環境的問題
老師和學生家長都一味地追求速成
沒人有興趣去追根究柢
甚至連數學教育也是
一些老師和學生家長
只會叫學生死背公式
可是公式是怎麼來的
大概也只有對數學教育有熱情的老師才會講解
但數學是邏輯思考的東西
只會死背公式
只會四則運算的學生
一旦遇到了要自己列出算式的「應用問題」
馬上就輸給了具有邏輯思考能力的學生
教學生學會自己思考、解決問題
比死背一堆東西還重要
但學生家長們
都只看得到眼前
都只看得到分數
急功近利
短視近利
但孩子長大後
是否能夠具備「創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才是更重要的
做學生家長的
眼光真的要放遠一點
巴特爾 wrote:
但孩子長大後
是否能夠具備「創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才是更重要的
做學生家長的
眼光真的要放遠一點
應該這樣說
國外上大學學費非常貴
不是家庭有背景
或者真的是人才
不會隨便考大學
如果真的不是念書的料子
請家長還是找找孩子興趣
提早找出路
在國外 除非你是數學天才
不然你想靠"單科"上大學
也不可能啊
光是學分你就修不完了

PS.小學基礎就沒辦法打好
高年級課程
肯定銜接不上去
mmike wrote:
不是說風涼話,說實...(恕刪)
沒錯
通常會被電腦或機器給取代的人類
都是「邏輯思考能力」較低
欠缺「創新能力」的人類
我就舉一個例子:
「國道收費員」
當初
這些人當上了「國道收費員」
「想必」全家老小
以為這是一個終生的「鐵飯碗」
搞不好還有「退休金」
因此在做這麼一個
根本沒有什麼「專業技術」可言的工作時
「國道收費員」們
安於現狀
缺乏危機意識
「應該」很少會利用下班時間
再去自我學習
自我充電
結果呢?
時代在進步
科技在創新
更高效快速的ETC
取代了「國道收費員」
突然間
這些「國道收費員」全都傻了
中年失業
情何以堪?
但
生存的競爭
是殘酷的
被電腦或機器給取代的人類
卻是可悲的
我們之所以會輸歐美國家
有極大的原因在於
當歐美國家在發展「科學」時
我們卻還在舉辦「科舉」
其實
當今的教育工作者
和學生家長
其思考模式
並沒有比一百多年前
有多少的進步
還在要求你的孩子背「三字經」?
還在要求你的孩子背「唐詩三百首」?
我並不是說
我們的中華文化
我們不需要去了解
但死背這些東西
必要性在哪裡?
不去了解詩文的真正意思
背了又有何意義?
「小寶來!背個幾首唐詩給爺爺奶奶聽。」
「白日依山盡……
千山鳥飛絕……
床前明月光……
紅豆生南國……
故人西辭黃鶴樓……
勸君莫惜金縷衣……」
「哇!小寶好棒喔!」
熟悉這場景嗎?
是有多棒?
很會背
就是神童?
神童長大後
能夠成為神人的
又有多少?
台灣的「速成教育」
省略了很多必要的教學步驟
我舉國中數學為例
一、除了0以外,為什麼任何數的0次方,都等於1?
二、等號兩邊皆為分數,其中一邊的分母(或分子)為未知數。為什麼在解此類題型時,可以採「交叉相乘」的方式去解?
這兩題其實很簡單
但
又有多少人能夠答得上來呢?
「邏輯思考」
是循序漸進的
跳過應有的步驟
或不去讓學生了解「為什麼」
學生就無法將「邏輯」給連結起來
教導學生死背一種算法
或死背一個公式
或死背一個定理
又有什麼意義?
個人以為
做為老師的
不但不能夠跳過任何的步驟
還要想盡辦法
引導學生思考
讓學生自己去找出答案
讓學生自己去想通「為什麼」
我覺得
這才叫做「教育」
也許有人說
這是「空談」
錯了!
這絕不是「空談」
事實上
我正在這麼做
而且做了有六年左右了
全憑一篇網路文章的啟發
當然
這很耗費時間
但耗費精神嗎?
但我而言還好
因為我會「邏輯思考」
自然有辦法「引導學生思考」
只是
有時一種(常用的,適用於絕大多數學生的)方法行不通
我就必須思考
用其他的方法
來「引導學生思考」
最終
學生都能夠自己找出答案
而我自己所得到的成就感
也是無價的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