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滿18歲
有缺點也有優點..
缺點就是容易生病..
他小時候 每次報稅拿出來抵稅都是一萬多元的看病帳單
優點是比保母學習更多的東西
也便宜很多..
進去幼稚園兩個月從只會爸爸媽媽的詞彙
變成機哩瓜啦什麼都會說
兩歲就到國慶日總統府前揮國旗遊行
兩歲進入總統府..
到目前已經算大人了,也沒什麼問題..
PERGO頂級木地板
Leica Disto 雷射測距儀
生物安全櫃
無菌操作台
@跟著 ALAN 騎單車,順便寫日記!
http://tw.myblog.yahoo.com/alanjain/
是教哪些東西呢?
夫人心中認知的教跟您心中認知的教是否相同?
我認同小孩在托嬰、幼兒園就只是被照顧好、跟小朋友玩,
而不是要他們乖乖坐好看注音、念ABCD、背唐詩,
但不能否認,
小孩是從玩中學習的,
在群體中有同齡、發展不同的小孩給予刺激,
與單一成長或由長輩給予刺激的強度還是有差。
小朋友有無限的耐心,
二個小朋友可以互相丟球丟一個下午不會膩,
但小朋友跟長輩丟球可能長輩丟30分鐘就膩了,
我兒子就曾經午睡時跟他旁邊的小朋友互"啊"了2個小時
;另外藉由群體成長、老師統一方式管理,
小朋友比較不會被嚴重寵壞並建立生活習慣,
但成效如何還是需要家長配合實行,
在家小霸王、在校模範生的例子也是不少。
我兒子2M就送托嬰到現在1Y4M,
自己觀察兒子送托跟其他小朋友比較不一樣的地方,
除了他從小就比較淡定以外,
看喉嚨這點算是蠻明顯的,
因為每早送托一定都會檢查喉嚨、量體溫,
很自然的看醫生時看到醫生拿出木棒就會自動張開嘴巴要給醫生看,
醫生、護理師也都很訝異的讚美,
不過心情美送的時候一樣哭給你看
;再來就是最近帶他出門吃飯時,
他突然不再把任何東西都要拿到他眼前開始亂丟亂敲,
而是要喝的、要吃的跟大人示意幫他拿到他的小桌上,
不吃、不喝了就自己放回到大桌上,
他的小桌一定要保持淨空,
還會開始餵爸爸、媽媽吃他吃剩的食物
,不過目前還是沒辦法一直讓他呆坐在兒童倚上,
不想吃東西、吃飽時還是會要大人陪他玩或搗蛋。
話說回來,
送到群體生活生病真的難免,
體質較差的小孩更是頻繁到會抓狂,
我兒氣管就是特差又中過呼吸道融合病毒,
所以一生病就容易細支氣管炎氣喘,
連續住了幾次院,
醫生也決定開欣流保養氣管,
假如無法承受任何小孩生病、住院的痛苦,
還是等小朋友五歲後再接觸群體生活吧。
第一執政 wrote:
送去幼幼班可以學習...(恕刪)
沒錯,送去幼幼班學習利大於弊,但還是要斟酌考量,以下可以考量看看。
1.考量你的長輩是否會教小孩(什麼時候該懲罰,什麼時候該獎勵),有些長輩僅知道照顧孩子需求和安全性,沒有顧及孩子的觀念,以及丟孩子去看電視或是玩手機,反而變成溺愛孩子。
之前我在醫院實習時,有看過家長自己帶的很好(會辨識數字,形狀),那位家長可是對孩子的教育有做好功課,也有看過家長無相關知識,也沒去幼幼班學習(辨識數字,形狀都不穩定),差距就看出來了。
2.考量幼幼班品質,有些幼稚園老師的教導方式,真是會讓人汗顏(聽說還會打小孩),以及幼稚園的教育方案,但可以學習團體生活(如何與同儕互動有禮貌行為等等),培養生活慣性,認知功能,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刺激度夠不夠,若家中長輩只丟給3c產品陪伴孩子那就會造成孩子將來在與同儕互動有問題(如只顧自己玩自己的,不會懂得分享;誤解同儕行為意思,與同儕起衝突)
另外,讓孩子提早入學,其實可以從其他孩子中比較,了解自己孩子的發展成熟度,以及有無問題,若是在家中照顧僅能靠長輩知識或是兄長了解,但如果親戚或兄長比較慢,或是長輩沒知識,那就會讓孩子的黃金發育期延期。
送去幼幼班不代表教導小孩就沒父母的責任
你們家是雙薪家庭,白天上班期間,小孩在家中給長輩們帶,需要考量他們的教育方式(可問自己或問你老婆從小如何被教導成長的,八九不離時不會改變。)下班和假日後,都可以教育孩子。
3.送去幼幼班,需考量孩子進陌生環境的反應,有些孩子很害怕陌生環境,有些孩子很快適應陌生環境,看你的孩子屬於哪一種,
若是對陌生環境較害怕,可以提早帶他去熟悉,跟幼稚園老師溝通,如果孩子太晚送去,只是對孩子不利,會更害羞,更害怕陌生人,沒有與人接觸的話,將來學習必有問題,因為老師就是人,同儕也是人。
4.若擔心孩子容易生病的話(除非你的孩子低抗力弱,已經列為醫學上所關注對象),可以跟幼稚園老師提,讓他了解孩子的狀況,看到生病孩子就盡量少接觸,但孩子也會長大,生病也是成為抵抗力的一種,現在醫學也很發達。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