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小孩叛逆期 該不該打

除非小孩天資聰穎
不然正常的小孩
還是用正常的管教方式吧
公司的前輩說:認真,你就輸一半了…
如果打有用 你就可以打

但你會發現 打沒有用
可以打 不要 過頭..
2,3歲 小孩不會有記性
但要讓他知道 打他的用意
我也覺得打沒有用,因為試過幾次,但是也有一堆人說是打的不夠用力,我覺得那些人成長背景都是這樣被打起來的吧。因為如果換成自己被這樣打早就牙起來阿。說真的我對爸媽永遠是對的話挺反觀的,自己就常常反省到底是對或錯。有時後覺得打小孩不就是想是養動物,這樣乾脆就不要教養就好啦!都用打的小孩就會出人頭地。真的!不喜歡打小孩,感覺小孩跟我都是在互相學習成長,我在學習怎麼當老爸,他們學習如何成長快樂長大!

jinyingya wrote:
2,3歲 小孩不會有記性


小班前後的事,我到現在有很多都還記得

所以,不要以為小朋友記不住

momo0214 wrote:
如果打有用 你就可以...(恕刪)


是的~~~樓主會發現打沒用XD

其實有很多比打的方法好用啊~~為什麼要用打的呢?
我沒打過小孩,我只用一招~叫"剝奪權利"~~
什麼意思?
舉例1:
我兒子超喜歡跟我睡,如果我喊上床時間他不去乖乖躺好,那麼就回自己房間,剝奪他跟我一起睡的權利

舉例2:
玩玩具不收好,那麼就不必玩了,玩具我直接丟垃圾桶,特別是他最愛的玩具,剝奪他玩玩具的權利.

當然都是挑他喜歡,他愛的事情去禁止,
小孩喜歡的人,事,物很多,隨便挑一樣都可以要他的命XD
好好運用這招,根本不用打,而且比打還有效~~

PS.但是如果小孩有乖了,有學會了教訓,那權利要還給他哦~~
LITTLE RABBIT HOP HOP HOP
我兒三歲的時候,有一次在不乖講不聽,被我打屁股,
當天晚上我老公幹譙我,為何這樣打小孩,
隔天早上,公婆來罵我說,小孩那麼小,疼都來不及了,妳還打他...

非常好,打個屁股,全家人都有意見,從那之後,
我兒子不乖,我只動嘴巴,我婆婆還會拿棍子勒...
有時候棍子也不怕,此時我婆婆就說,在不乖叫你媽媽打你喔~~

我現在變成阿嬤拿來恐嚇小孩的工具啦!!

不過我兒子也不是省油的燈,看到阿嬤棍子拿起來,
馬上就會低頭說,阿嬤我不敢了...阿嬤對不起,
或者...大姑救我,阿公救命,全家人被點名求救...
很生氣但是又覺得很好笑~~

kikidogcat wrote:
最近我們家老大滿兩歲...(恕刪)

兩歲....說真的,用言語糾正就好~
這年紀對規則、處罰這些概念還沒有很確定,"效果"我想非常有限~
這年紀還是以口頭規勸為主,再嚴重點罰站,醬應該已足夠~

不過身教....少用,效果不會太好~ 彈性疲乏~

不過有一點很重要,處罰前要讓他清楚明白,為何被罰~

大叔發現一篇很好的教育文章,分享給各位參考。


宝宝打人,对着干,没礼貌,任性,家长该怎么办
2014-08-30 亲子教育专家
http://wsq.qq.com/reflow/177232519#rd


導讀: 小小包同學現在已經2歲7個月了, 隨著包子的成長,我遇到了很多教育相關的問題,比如不分享,不叫人,打人,和父母對著乾等等,這些都是孩子成長發育的必經之路,也是父母們非常關心的問題,我把自己的應對之道寫下來,希望能幫到親們。

1.不分享玩具,看上去很自私
這種情形一般都出現在2歲左右,不同寶寶時間上可能會有點差異,這種不分享的情況與大人普遍認為的自私是完全不同的,屬於寶寶發展的正常現象, 在2歲左右寶寶開始有自己的物權意識,但是他們會認為所有東西都是自己的,所有就出現了不分享的現象。

應對方法: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可以進行誘導,告訴他們東西給其它小朋友之後,還是可以要回來的,讓他們對物權有更準確的認識,並且示範給寶寶看。
比如爸爸把玩具給媽媽,過一會媽媽再把玩具還給爸爸,如果寶寶堅持不分享,則一定不要強迫,切記這是正常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自然消失。


2.要求事情必須按照他的規矩辦,不能有任何偏差
大概在2歲到3歲左右,孩子們會對秩序有一種近乎狂熱的執著,比如穿鞋的時候必須先穿左腳,再穿右腳,玩拼圖的時候必須嚴格的按照他的順序拼,上車的時候必須媽媽開門等等。
一旦打亂了秩序他們就會大哭大鬧,大人很難理解這種情況,感覺寶寶是在找茬,其實這是他們在建立秩序感,也是正常的生理過程,一般要到6歲。

應對方法:大人無需過多的干預,配合他們就可以了,一個有良好秩序感的人工作生活都會更加順利。


3.所有事情都要自己說了算
也是在2-3歲左右,你會發現原來那個聽話的乖寶寶突然變了脾氣,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做決定, 這是因為寶寶在這個階段意識到自己可以控制一些事情,而控製本身可以給他們帶來安全感。
所以他們就會想盡方法去控制任何東西,比如不吃飯,不穿衣服,不洗澡等等,基本上所有他覺得自己能做決定的事情,他都想去進行控制,甚至想去控制天氣,呵呵。

應對方法:在非原則問題上,比如趟水之類的父母完全可以順從孩子的意志,在一些有可能出現嚴重後果的情況下,父母要堅定的阻止,但是態度可以很溫柔。
比如孩子想觸摸電源,那麼媽媽一定要明確的阻止,阻止後孩子很可能會哭鬧,這時候就抱起他溫柔的對他說" 電源很危險,摸了之後就再也見不到媽媽了",讓他明白具體的後果,而不是簡單的告訴他不能摸,另外也可以採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進行引導。


4.和家長對著幹,你說東他偏往西
這種情況可能是最讓人崩潰的,比如你剛對小傢伙說“不要往牆上亂畫”轉眼他們就會拿起畫筆開始在牆上塗鴉,比如你問寶寶吃蘋果還是香蕉,他告訴你吃蘋果,等你吧蘋果切好遞給他,人家卻怎麼都不要,一定要吃香蕉,感覺小傢伙就是在不斷的挑戰你的底線。

應對方法:2-3歲年齡段的寶寶是很難做選擇的,他們會認為所有的選擇都是正確的,所以我們要盡量少出選擇題,比如可以直接說“咱們來吃蘋果吧”,另外要採用直接明確的語言與孩子溝通,再加上演示效果會好很多。
寶寶不明白“不要往牆上畫”是什麼意思他甚至認為你在暗示他可以往牆上畫,正確的方法是,父母拿起畫筆,走到畫板前,對寶寶說“咱們一起畫一個老虎吧”。


5.勇於嘗試各種新東西,但經常搞砸
2歲左右的寶寶,會樂於模仿大人的各種舉動, 比如倒水,擦地等等,這是他們成長的必經之路,但由於能力的不足,他們經常把事情搞砸,比如把水倒的滿地都是,擦地的時候打翻東西等等。

應對方法:還是那個原則只要不是危險的行為,都可以讓孩子去嘗試,這麼做家長可能會比較累,經常要收拾殘局,但是寬鬆的生活環境,以及好奇心的滿足對孩子一生都是有益處的。


6.說髒話或者詛咒別人
這種情況要分兩點看,如果是是2歲左右的小寶寶偶爾說出罵人的單詞,父母不用太緊張,不要做出激烈的反應,平靜的告訴他這個詞不好,以後不要說就可以了,激烈的反應只會加深他的印象。

如果是4歲左右的寶寶,使用句子進行詛咒,比如“你這個笨蛋,我要把你打成爛泥”這類的,是因為他進入了詛咒敏感期,他會認為語言是有威力的.. .這時候父母也不必有太激烈的反應,但是一定要明確告訴他後果,比如這麼說別的小朋友可能就不和他玩了,讓他自發的去改正。


7.說話不算話
3-4歲的寶寶已經會耍一些小心眼了,比如和你說好看玩電視就刷牙,結果賴在電視前就是不走

應對方法:孩子其實是在試探你的底線,在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原則是父母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說好看完電視就刷牙,最好就按照雙方的約定執行,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不要簡單粗暴,要力爭做到溫柔但堅定。
另外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一定馬上就能成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靈活保持克制,與孩子多溝通,有時候給他們一個小的台階,做一個小小的讓步,效果可能會更好,比如可以和寶寶說咱們現在去刷牙,一會咱們可以一起搭積木。


8.經常打別的小朋友或者家人
2歲左右的寶寶,經常出現推搡同伴,或者打家長,掐人等情況,表現的特別有攻擊性,該如何制止呢?

應對方法: 首先在大人眼中的寶寶打人,可能僅僅是他們互動的一種方式,孩子很難掌握手臂的力度,撫摸很可能會變成推搡,另外他們也認為大力的接觸他人不是什麼不好的行為,所以父母要演示給孩子。
如果你喜歡一個人,應該是過去拉住他的手,而不是過去直接拍他的頭。當孩子出現打人的情況時,父母都要馬上告訴他這種行為是不好的,但是一定要心平氣和,不能粗暴的打孩子,否則孩子就會認為打人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


9.不講禮貌,不與長輩打招呼
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一輩人,在寶寶會說話之後,會經常的讓孩子,叫人叔叔,阿姨,姥姥,老爺之類的,如果孩子叫了則皆大歡喜,如果沒叫則會很尷尬,家長可能還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沒禮貌,對寶寶進行說教。

應對方法: 剛會說話的寶寶不叫人是非常正常的,他們對陌生人,尤其是男人有恐懼感,這是與生俱來的,正確的方法就是不要強迫孩子做這類事情,父母要做的就是進行演示。
比如在超市付款後,主動向工作人員說謝謝,見到長輩主動問好等等,你的寶寶會很樂於模仿你的,在講禮貌這件事上,身教是非常合適的。
看到這我想細心的媽媽應該發現了一個問題,大部分問題都出現在2-3歲,其實這就是傳說中的Terrible 2&Horrible 3,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於他們人生的第一個不穩定期,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足以把父母弄得手忙腳亂。


最後我覺得有些父母在教育寶寶的時候脾氣大,方式不當,主要是在心理上和方法上不正確造成的,我總結了3點我認為最重要的,也一併分享給媽媽們。

1.從內心把孩子當做孩子,去理解他們,尊重他們的成長規律
這是最最重要的,不要以大人的眼光看待寶寶, 雖然他們已經可以和你交流,已經能跑能跳,但是他們的心理髮展遠遠沒有成熟,有很多要過的坎需要你的陪伴,真正的把他們當孩子看,這樣即使他們犯了錯,你也會心平氣和的處理,其實你兩三歲的時候可能還沒你寶寶懂事呢。


2.閱讀一些兒童心理髮展規律的書籍
比如《捕捉兒童敏感期》之類的,因為孩子的發展是有其內在規律的,家長了解這些規律對兒童的成長是極為重要的。

3.用明確的語言與他們溝通,並且進行示範,這樣他們才能明白你的意思

之前包子可以把垃圾放到垃圾箱,但是突然有一天偏偏要把香蕉皮扔到地上,我當時很生氣質問包子“你不知道要把垃圾放到垃圾箱嗎?”,包子同學依舊我行我素,我當時情緒馬上就要失控了。

後來包子爸爸剝了一個香蕉,然後對著包子說“要把垃圾放到垃圾箱中”,然後親自做了示範,結果包子很開心的撿起了地上的香蕉皮,放到了垃圾箱中。

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媽媽一定要用正向的表達加上演示讓他們明白你的意思,絕大部分情況,孩子並不是要和你對著幹,而是他們不明白你到底想要什麼! (摘自小小包麻麻)
東大叔


這個節目一定要看
我是認真的


原因如下:
1. 小孩子跟狗一樣,不俱備可以跟大人溝通的能力,你對他們/牠們生氣是沒有用的,憤怒情緒下的所有行為都是不好的示範。
2. 他們/牠們的所有行為都是主動直覺跟被動誘發,主動直覺的部份通常是大人不喜歡的,在醞釀時就要介入中斷;你喜歡他們做的就要靠誘發,就跟用吃的教狗坐下握手一樣。
3. 堅持、跳針、耐心。大人心裡要有一套清楚的規矩,沒有模稜兩可,規矩是支持你的立場,跳針是不斷重覆你的立場(也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小孩很會這套),耐心主要是為了不讓大人隨便生氣,生氣時講的話小孩都聽不進去也教不動。

你想一下,你生氣的時候,還有把孩子當小孩看嗎?還是把他當成公司的新人?(你怎麼講了幾遍都教不會!我講的你怎麼都不聽!)公司的新人有經過十幾年的教育、數十年的人生經歷,小孩只是小孩;規矩明確很重要,有賞有罰,任何的一切都不是理所當然(只有愛除外)

鄭捷的事發生之後,很多人都會怪他父母沒有教好,那你生氣是不是你沒做好? 是的,你沒做好。在他兩歲之前,你沒把規矩定好,沒有堅定的立場,沒有貫徹執行,所以兩歲的他是你眼中的叛逆。小孩小歸小,但他會試探你,這是生物的本能,沒有堅定的立場,如果他會講話他就會說:You're my bitch! 變成你被他掌握了。不能在小孩面前發脾氣,他會學,然後在所有情境下使用,這跟學講話不一樣,學講話是會試到能正確的用在對的句子裡,生氣可以用在他所有不想要的狀況下。

小孩子沒有對錯觀念,他只有想要跟不想要,這是他求生的工具,大人也只能用想要跟不想要來跟他溝通。我女兒很怕吃藥,所有小孩都是,要怎麼利用想要跟不想要來讓她乖乖吃藥?有次她感冒,她哭得很慘不想吃藥,我沒生氣,只是重覆的講要她吃藥,那時已經是半夜了,她也鬧了超過半個小時,家裡還有其他人,所以我就跟她說:不吃藥可以,但是什麼都沒有了喔,不能吃糖果、餅乾、飲料,什麼都沒有。她點頭說好,我遵守承諾不讓她吃藥。

隔天,她跟我去7-11買東西,路上我問她:妳決定還是不要吃藥嗎?她說對,「好吧,那就還是什麼都沒有」,到7-11她都沒挑東西就跟著我回家。到家後看到我妹的女兒在吃餅乾,我提醒她,妳沒有吃藥就不能吃喔,她也坐在旁邊都沒動手拿,但愛吃如她,怎麼可能看著餅乾被姐姐吃光,忍不住了,站起來大喊:阿嬤,我要吃藥、我要吃藥。看著她慷慨就義的背影........我都笑歪了。適時的講,不要一直在耳邊碎唸,大人都受不了,小孩哪有辦法聽進去。

把小孩當大人溝通,他就學會大人溝通的方式,而不是用他的哭鬧來達成目的。大人也不能把條件抓的死死的,小孩可不是笨蛋,對他沒好處的條件為什麼要答應。感冒了吃藥重不重要?很重要,但少吃幾包也不會怎樣;感冒了能吃糖果餅乾嗎?可以,但要幫他限量,感冒食慾不佳,身體需要熱量幫助恢復,糖果的單醣容易吸收,除了能補充體力之外,也是個好籌碼。

鄭捷之所以如此,是心理發展過程中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大人不能斷然的阻止小孩禁止接觸大人眼中認為不好的東西,如果不希望他們吃糖,要說明給孩子聽,要讓他們理解,不是你有說他們就懂了,這需要耐心。如果以這種角度來看鄭捷,他的心理成長過程令人鼻酸,受難的死傷者不是他一人的責任。

以下這段影片,注意一下講DRAGON LADY的那一段
3C的世界裡,別滿腦子只想著"超值"。就像無線網路一樣,別人推薦的,只適用在他家的環境,到了你家又是另外一回事。小烏龜牽到北京也不會變成千里馬。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