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當你的寶貝對你說…誰叫你要把我生這樣!


周濟民 wrote:
完全不同意上一篇的回...(恕刪)


之所以不同意打罵
是因為父母有時會失去控制將一些不能做的行為做出
而這些行為有時會造成精神上的傷害
這些傷害有可能會將他的人格給偏離
給我一顆心 我將為你驅逐前方障礙 給我一份勇氣 我將為你許下不變的諾言 給我一些智慧 我將為你治理你的國度 給我一個家 我想回家...

wst4421 wrote:
小女今年滿4歲,八月...(恕刪)


忘了回覆版媽問題 [誰叫你要把我生這樣!]
我媽會回:[我把你生的非常好,是你把自己弄成這樣,所以我現在更要好好教你]
(也暗指因為你做不好,所以我收回原本給予你的部份自由與權利)
我家常有親戚的小朋友寄放,很多在家裡讓爸媽抓狂的小朋友
在我媽的威嚴之下,都很乖
這話也常讓小朋友傻眼不知如何回應,只有聽話的份.版媽試試看

至於學校的事情,
如果老師告狀,[當天][一定]要處分
讓小朋友知道 1.媽媽管得到學校的部份,你在學校也給我乖一點
2.到底錯在哪?下次要怎麼做.

另一個角度來看,家族中很多盧到爸媽抓狂的小朋友
在讀國中前後也都變乖了
很少真的會變成壞小孩的(只要父母有在take care的)
成就也沒有比較差(反而比較勇於挑戰權威 ..?!)
所以我隱隱覺得
小孩子不盧,只是父母比較好帶,輕鬆一點,跟未來關係不大
所以如果版媽狠不下心,忍一忍等她長大就好了
(當然因為沒有建立權威,所以很多事情你得一直盯著直到他能夠好好自我控制
花的時間和心力會比較多,年限也比較長
所以很多爸媽會在後面階段忍不注,然後變成失控痛扁小孩,
可是小朋友沒有從小建立規矩,又還沒到後面自我成長完成的階段
這階段可能打不出成效,會鬼打牆一段時間,
父母也要學會自我控制,過了就好)


我老婆說
你可以跟他說
我哪有把你生這樣
你哥哥就不是這樣子不是嗎

endflower wrote:
忘了回覆版媽問題 ...(恕刪)


其實小朋友的童言童語~就像很多樓主說的:她根本不知道說這句話的意義

我會把大家的意見~再加上自己堅持的部份雙管齊下

試別的方式看看

感謝大家的意見與指教!

或許做父母的也要檢討!


我生了2個 雖沒打過 但還事暫成適度的體罰

還有一堆啥專家的話 不用全聽

多年前 電視還蠻紅的2性專家 起果呢 到後面自己都離婚了

一直以2性專家自居 真是丟臉阿

小孩自己的 自己最懂 那些專家的話參考既可

endflower wrote:
忘了回覆版媽問題 [誰叫你要把我生這樣!]
我媽會回:[我把你生的非常好,是你把自己弄成這樣,所以我現在更要好好教你]
(也暗指因為你做不好,所以我收回原本給予你的部份自由與權利)...(恕刪)

大推這一句!

「旅行不是為了孩子會記得這趟旅程,而是我們旅程的回憶裡有他們。」 - 網友分享
我家兒子是語言發展很超齡的小孩,當初帶去看醫生的時候,醫生也是說不必對他的話太認真!
小孩是COPY你的語氣,你的話,他是真的不懂他在說什麼.....
大人無須過度感染.

至於打罵有無,我覺得不論是愛的教育還是打罵體罰的理論,都要因人而異,
小孩不是東西,壓模子出來就方的,圓的不變形~~
想想父母自己,自己的爸媽說話有不頂嘴全聽的嗎?
所以小孩會不服從你是正常的!!

但要怎麼把小孩引導到一個對的人格發展方向,
用打的,用罵的,用苦心婆說的??這才是當父母的功課啊~~

父母沒那麼好當.
--------------

回應有些爸媽認為一定要打才成材的這個部份,
其實,我覺得,打是最後的手段跟方法,
如果那種小事就用到打.....那大事要用哪招呢?

除了打,有很多方法,
而我自己最覺得好用的方法,就是剝奪權利~~
例如處罰是把最愛的玩具丟了,
或者沒有父母陪睡;
正餐不吃完,後面的點心水果也沒有;
哭鬧就回自己房間,不能在主臥或客廳哭鬧......太多了,不勝枚舉.

小孩的"最愛"一大堆,隨便罰一樣都能他哇哇叫~~真的,喜歡用打來教小孩的父母,一定要試試這招.
LITTLE RABBIT HOP HOP HOP
wst4421 wrote:
...(恕刪)但她有起床氣~幾乎每天早晨都會哭

我還沒有小朋友
但是我看我小姑教小朋友的方式,我個人覺得還蠻不錯的
小朋友一歲多的時候,早上被媽媽叫起床,就有很大的起床氣
我小姑就說:起床就起床了,有什麼好生氣的?
幾次以後,小朋友自己就知道,起床氣也沒用
反而會招來他媽白眼,所以就沒起床氣了
一直到現在大三了,就算前一天玩再晚再累,輕輕拍一下、小聲叫名字就起床了
小姑是說,小朋友起床氣真的很麻煩
建議開版媽媽雖然初期會很生氣,但是還是硬起來吧!
1. 孩子沒有安全感
2. 除此之外都是大人有問題,孩子是妳的鏡子。
3. 你的四歲孩子這本書看一下吧!

wst4421 wrote:
小女今年滿4歲,八月...(恕刪)


才滿4歲 如果現在不好好跟他說 教育 以後14歲 24 歲 34歲 怎辦


她說那句話時 也許某一部份跟我們大人解讀的道理不同
有必要讓她知道 妳聽到這話的感覺


小小孩一不高興會說 不要 你出去 不要你了 這都是小小孩的話 但未必他們真的懂 這真正的含意


家庭教育非常的重要 這也是我有了小孩後 要 一直不斷學習的地方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