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我自己心算一直比別人快的經驗來說,
我小時候愛用的拆項方法跟現在的建構式數學並無二致。
以前學習的時候也很少去質疑: 為什麼要這樣出題目? 為什麼非得寫運算過程?
反而會很天真快樂的"欣賞"題目的目的跟陷阱,而且很享受那種寫過程給老師看的表達過程。
就好像用加減乘除號跟人溝通一樣~
如果寫不清楚,老師也無從得知學生"了解"與否,當然會扣分啦!
難道分數比實際上的運算能力重要嗎?
運算過程=邏輯,東方學生以往邏輯差但考試成績好,失衡之後產生很多高學歷恐龍...
以開版文來說,教學目的是"運算過程",
否定或是輕忽運算過程的學習直接跳到結果,就跟不注重筆畫學中文一樣有根本上的問題。
我們都已經學過也熟習以往的方法,但不表示我們批評現在小朋友學習的運算方法、能讓小朋友更快理解。
題外話,以前我家教的學生家長口頭禪是: 數學以後用不到,考到及格就好。事實是當他們抱著這種心態看待數學,即使我每週去上兩三次課他女兒考試都無法及格,因為他們家女兒態度上就已經放棄數學了,每分鐘都在抱怨學習的無趣。
看到現在有建構式數學,很羨慕...我也好想落落長寫一大堆計算題...(碎念)
小時候,他們兩個寫完功課,拿作業簿給我爸簽名
我爸看到密密麻麻的計算過程,就開始炮轟,說這建構式數學怎樣怎樣的,硬是逼著我弟妹背九九乘法表
雖然知道九九乘法表,背起來,看到3*8就知道是等於24
比起畫3排8顆蘋果,然後再一一劃掉蘋果計算總共有幾顆,來得快
但是小孩子這時候是以老師的話為主,總是「可是老師規定一定要這樣寫…」跟我爸回嘴
幾次下來,題目越來越高難度
試問,小孩子會有多少的耐心去畫蘋果,然後算9*9等於81呢?
最後,我妹算得煩了,就照我爸的要求,背下了九九乘法表,也因為背下了「公式」所以她比別人學得快
但是考試的時候,我妹很煎熬,因為她們老師要求一定要寫過程,要畫圈圈
那麼大張的考卷,也才幾題的題目,但卻留很大的空白處,就是要你寫得滿滿的
比較聽老師話的,就會乖乖的照要求寫考卷
但是像我妹這種情形,她背了九九乘法表,看到考卷的3*8,就知道是24
因為已經知道答案了,就會直接寫,答:24
可是再看看空白處,心想還是不要跟分數過意不去,還是乖乖的就範
3=3,3+3=6,3+3+3=……一直加,連八次,寫八個式子
(雖然說家長不在意小孩子的成績,可是小孩子自己會去在意在班上的排名和成績)
我那時候,常常看到她為了數學作業傷透腦筋,其實她「已經」寫完功課了,但是就是為了那「過程」而繼續奮戰,我爸也陪在她旁邊,很心疼,也痛罵教改亂七八糟,我想,這是很多家長的心聲
我那時候也搞不懂為什麼這麼簡單的題目,她要寫這麼久,那麼聽老師的話幹嘛,自己懂,會了就好了啊
可是現在反過來想想,我會了嗎?真的懂了嗎?越長越大,面對的數學題目越來越難,總是背一大堆公式去解題,但是考完了,我忘光了,長久沒用,什麼也記不得了,等到妹妹來問我題目的時候,我卻什麼也不會
只會跟她說,喔!這題就把這公式背下來,就解開啦!
要說現在的建構式數學是填鴨式的教學,我反倒覺得傳統教學方法才是機械式的吸收
傳統教學是注重學生解題技巧的熟練度,只注重計算能力,要學生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寫完題目滿滿的考卷
尤其是我國中的時候,我記得老師在課堂上總要學生在課本上的某一個「公式」畫記號,並告知「這個很重要,要背下來」,所以只知道「背多分」,學數學是用死背的方式、學英文也是用死背的
長久訓練之下,我背書的能力很強,但是卻對那些科目一知半解,只知道,當看到這個題目,就要用這個公式的方式學習,因為唯有這樣,我才有辦法寫完那滿滿題目的考卷
另外,在我國中時還存在著A段班、B段班的能力分班制度,在A段班的我,因為學校要求老師要加強主科教學,所以像是音樂課、美術課這種的,都被轉為數學、英文、理化課,甚至有時候會佔用下課時間,學生可以上廁所,但是沒聽到的,是你自己的損失,老師不會回頭講
總是被關在教室裡,老師在台上賣力解釋,拚命講解題目,被要求要"惦惦的"聽老師講述,有想法也是自己在心裡想,沒有什麼空間可以釋放、發表,尤其每到考試期間,各科老師都加足馬力,不停趕進度的教學,讓我混亂,越來越不知道自己在學什麼
我妹那一屆開始教改,當初說教改是為了讓學生快樂學習,可是,教改混亂,她到了國中,也是接受跟我一樣的教學方式,只是她課本變得比較薄,但是書包卻不因此而變輕,因為課本內容的敘述簡略,她也一知半解,為了理解,她拿我讀過的書來讀,最後,乾脆就把我所有的課本都搬去讀,因此我覺得她的學習歷程很辛苦,但是她比我幸運,沒有能力分班,各科均衡發展
我是直到大學,才懂得了思考訓練,也是到大學的時候,才懂得了人與人之間互相交流見解
雖然很多科目還是一樣坐在教室裡聽老師上課,很多教學內容還是一樣照本宣科,但是大學的時候,老師會鼓勵學生說出思考過程,以分組教學或上台報告的方式說出自己的想法,也強迫其他學生去聽、去了解別人不同的看法
雖然因為這樣會比老師上台講課舉的範例還少,但是因為分組活動,學生學會了分工合作,也有了表達的機會,學習傾聽別人的意見,雖然上課也真的比較吵,但是大部分的人是樂在其中的
而且我也認為,學習不光只是增加自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這才是真正的「活著」
常常在想,如果時光能倒流,在我國小的時候,也能這樣子學習,該有多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