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es1234 wrote:
我覺得 買到某本參考...(恕刪)
其實大部分學不好的學生,
並不是頭腦有問題,
絕大部分是沒有遇到適合他的老師或是教材。
講述教學,是效果最差卻最普遍使用的教法(很無奈的現實)
以往授課時,我常常發現學業落後的同學往往在上課時做自己的事,
完全不知道我在幹嘛,
中等程度的同學,可能也有30%~50%的內容是搞不懂的,但是因為大家都回答「懂」,
所以他也只敢跟著喊懂。(最後從數學作業就可以知道,他們根本就是一知半解)
結果只有成績比較優異的同學(雞生蛋、蛋生雞,有可能是他本來就比較適應這種教法,所以才優異,並不是本質上的優異)
才有辦法了解老師講的70%~80%內容。
最近我改變了數學科的教法,
用翻轉教室的概念,
回家自己寫數學課本,自己看課本內容,不會的上均一教育平台去看影片,
上課時就寫數學習作,不會的可以跟同學討論,再不會就來問老師。
結果連我自己都很驚訝,
原本上課都不知道我在幹嘛的同學,數學課本的隨堂練習居然全對,
反而原本「優異」的同學,少數表現反而落後了(因為他們沒有看課文,就以為自己會作答)。
現在幾位原本數學嚴重落後的同學經常告訴我:「老師,數學怎麼這麼簡單」
其實數學本來就簡單,只是原本的教法沒讓他們有思考的空間,
大部分的老師都很認真,很想給學生更多更多;
問題就出在這邊,老師給太多「學生沒有自己思考過的知識」,
於是老師給愈多,落後的同學就愈落後…
他們需要的不是老師給很多,而是給他們時間,讓他們想一想。
----------------
現在想起來以前唸師院時的教育理論,
亞理斯多德的產婆法,就是用引導方式讓學生思考,
只有思考過後的,才能成為自己的知識/技能。
然而現在的教育講究效率,一味的求多、求快,
結果反而是最沒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