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俾斯麥 wrote:
下個月的18號就是我...(恕刪)
[過年前我們在幼稚園的老師的要求下帶丸子去了醫院看了兒童心理科]<<<<<<<<<<<<<<<<<
老師不可能沒事就請孩子去看心理科?為何有如此的原由,事關重點.孩子什麼樣的情況,互動,行為.會讓老師如此要求,完全沒有說出來.幼稚園內的長時間互動情況,這絶對是比臨床心理醫生及兒童發展復健中心的報告還重要..多位孩童中會注意到..一定是有些行為上的問題.
[耍賴哭鬧..影響其他人的權益啦,情緒淡漠(所以不會亂叫亂跑).互動表現制式.不靈活(大人眼中柔順乖巧的乖寶寶)].<<<<<<<<<<<<<<<<<<<<<
()內這不是幼稚園老師會希望的正常情況..難道有可能老師是希望相反???
情緒淡漠
[不等於](所以不會亂叫亂跑).
互動表現制式.不靈活
[不等於]((大人眼中柔順乖巧的乖寶寶)
該教育的東西還是需要給.至於要給什麼.家長當然是要考量的..適度的限制.是一定要.並不是錯誤.都不限制,反而無法適應社會也無不可能.
教育問題不可能就這麼簡單一頁限制與不限制就說明白.
在去學校找老師溝通.找找問題點可做個參考.
只看醫生與報告是不太夠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