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關於小孩在校成績評分標準

以我的經驗我告訴你
遲到會怎麼樣?
不會怎麼樣,因為我班上有父母接送的小孩,爸媽不在乎,所以天天遲到,這當然不能怪小孩。
但是早自習的閱讀'抄聯絡簿'有時的學年活動都無法參與,就要向同學借,借久了,標簽自然出現!
以學校目前開放及無力的態度,只要你不在乎分數(不用擔心排名,學校已不敢排名),台灣的教育絕對超乎你想像的開放;只要你肯告訴老師你的教育理念,老師會絕對配合的。
我也遇過國外回國的小孩,中文龍飛鳳舞,錯字連篇,但家長說將來要回國(外國),還不是快快樂樂的寫錯字畢業。至於你所謂的死讀書,填鴨.....等等,其實現在一直在改,或許不盡你意,但別人適應了,是你不接受,還是小孩呢?
ps:但行為舉止乖張者較例外,老師較會在乎,因為這關係別人的受教權與安全。
完全分享,無意論戰,有特殊受教理念,真的可以直接告訴導師的!

mr.獅;:彘 wrote:
請教一下就國小來說如...(恕刪)
mr.獅;:彘 wrote:
您說的非常好 也好正...(恕刪)


不管你以前數學是爛到多爛

請你騙你的小孩

說以前你小學時候是超級厲害的數學天才

再難的題目都難不倒你

只是你現在長大忘光光了

真心奉勸你這麼做

至於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壞處,請你自己分析
mr.獅;:彘 wrote:
請教一下就國小來說如果每天遲到 會怎樣嘛?如果三不五時功課沒做完 會怎樣嘛?


請教太客氣了,以下個人淺見,大家交流一下,
畢竟我們都是為了孩子。

遲到,我認為是生活習慣的培養。
遵守規定,養成準時的好習慣,如此而已。
成績是一回事,生活習慣是另一回事。

接下來談學業,
台灣教育著重考試、記憶,很多資優生其實只是績優生。
(績優不難,提早學兩年的課業就行了)
但無論國內外,都要有好成績,才有機會進好學校。
或許您不認同台灣的教育,您未來可能會選擇國外教育,都沒關係,
是否該給孩子一個觀念:努力於學業,盡力爭取好成績。
因為這是觀念與態度的養成。
即使孩子考差了,但確實努力了,我也支持孩子。
我希望孩子願意付出努力、願意廣泛學習。

若孩子從小學到「走自己想要的路」,
卻沒慎思「學習態度的重要性」,
只怕將來會拿「以後用不到」來當作逃避學習的藉口。
(國內外、各級學校、各類科目,有太多是生活用不到的)

父母所見,不是孩子眼中的世界。
我的小孩(幼稚園)知道買東西要付錢,這是他看到的。
我的小孩知道錢可以去ATM領,這是他看到的。
某次,他想喝飲料,我跟他說沒帶錢,他指給我看ATM,
我才發現他的世界這麼可愛,他以為去ATM按兩下就有錢了...
他不知道帳戶,不知道工作賺錢,不知道提款卡...因為他沒看過。

當我們覺得某些行為是為了孩子好,
但可能疏忽了孩子從中學到的觀念。
kopin0720 wrote:



不管你以前數學是爛到多爛

請你騙你的小孩

說以前你小學時候是超級厲害的數學天才

再難的題目都難不倒你

只是你現在長大忘光光了

真心奉勸你這麼做

至於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壞處,請你自己分析...(恕刪)


哇!
這觀念是我從沒想過的
這個觀念好特別!
我會努力記住!
真的感覺頗為實用!!


hittaku0413 wrote:
接下來談學業,
台灣教育著重考試、記憶,很多資優生其實只是績優生。
(績優不難,提早學兩年的課業就行了)
但無論國內外,都要有好成績,才有機會進好學校。
或許您不認同台灣的教育,您未來可能會選擇國外教育,都沒關係,
是否該給孩子一個觀念:努力於學業,盡力爭取好成績。
因為這是觀念與態度的養成。
即使孩子考差了,但確實努力了,我也支持孩子。
我希望孩子願意付出努力、願意廣泛學習。

若孩子從小學到「走自己想要的路」,
卻沒慎思「學習態度的重要性」,
只怕將來會拿「以後用不到」來當作逃避學習的藉口。
(國內外、各級學校、各類科目,有太多是生活用不到的)

父母所見,不是孩子眼中的世界。
我的小孩(幼稚園)知道買東西要付錢,這是他看到的。
我的小孩知道錢可以去ATM領,這是他看到的。
某次,他想喝飲料,我跟他說沒帶錢,他指給我看ATM,
我才發現他的世界這麼可愛,他以為去ATM按兩下就有錢了...
他不知道帳戶,不知道工作賺錢,不知道提款卡...因為他沒看過。

當我們覺得某些行為是為了孩子好,
但可能疏忽了孩子從中學到的觀念。
...(恕刪)


的確
凡事盡力 付出
真的都做過了 還是不行
我不強求
畢竟
我自己也不拿手

您的一句話我會記住:

努力於學業,盡力爭取好成績。













這篇講了很多教育的議題
不過就語言方面
我覺得從小讓孩子接觸多國語言真的沒有那麼必要
看過太多最後變成四不像的
連最基本的中文都講得不標準了

我們有必要非要講的腔調什麼完全像外國人嗎
英文要有美國腔
西班牙文有西班牙腔
日文有日文腔

見過很多非中文語系國家的人所講出的中文
不論是從小學得或是長大才學的
要像台灣人或中國人的普通話一樣腔調的
真的一隻手數的出來

以上題外話
我想說不要迷信外國的屁比較香
強勢國家的語言教育文化
不一定永遠強勢永遠跟得上時代
每個國家有適合個國家的做法不用非得要模仿別的國家

自己是典型的台灣教育出生
從來沒補過習
靠著小聰明成績也沒差到哪裡去
不過英文是我的弱點大學還三修
畢業前沒出國過

出社會到國外工作幾年
用我的台式破英文也能和歪國人溝通
到非英語系國家自助旅行也還過得去
很慶幸家長除了我學習的時候不要太混其他都讓我自由發揮沒約束
雖然不像菁英教育的人走著一條從小就鋪好好的路
但目前還是很快地享受我的人生


(抱歉作文沒學好文章可能不通順請見諒)
這篇好像蠻有趣的,尤其是我也是國外長大,結果小朋友現在在台灣。明天慢慢來把這篇讀完。

但有一點我不得不說,怎會想要有美國腔。。。要也是要沒有腔調,或是英系的腔調。但在台灣普遍都是"美語","美國腔"。。。

每次我太太講美語這詞,我就糾正他是英文,不是美語

若我小朋友有美國腔,一定會被我罵到沒此腔調為止
我也遇過資優生。
資優判定導師只提名但無力篩檢。
選上後,成績仍無進展,當你對其學習進度有質疑時,他會很專業的回答你,我短期記憶不佳,長期理解比較好。這是資優生,所獲得的專業注解。
僅上!!
台灣教育的迷思之一
學習要是快樂的,抄寫背誦是死板的

就是這個快樂學習,就壞了這十幾二十年的教育

學習要有成效,是要付出努力的,努力的背後就是要花時間練習
學樂器不是也是如此嗎?
這是基礎教育必經的過程,
天才是極少數的,但是台灣喜歡拿高智商,家庭資源豐富的成功的例子來告訴大眾
學習就該是輕鬆的,快樂的
但是,可惜,你我的孩子就剛好不是那一群,可以上完課就會了,甚至老師不用教就會的人

中文字和英文單字結構完全不同,
英文單字念得出來,就大約可以拚得出字
中文字的形和音是不相關的,中文字是念得出來,但是是寫不出來的,所以才要練習寫結構,熟悉這個字

但是,現在的家長因為自己小時候寫功課的不好經驗,
所以認為抄寫背誦是萬惡的,是該丟棄的

所以當孩子逃避寫功課時,就怪罪到這萬惡的寫功課
怪罪老師出的功課太多

台灣教育的迷思之二
我的孩子要多元學習,發掘他的潛能,
英文、樂器、體育...,只要經濟負擔得起,都要讓他試試

所以從幼稚園開始,小孩就很忙碌
小學階段是學習才藝的全盛時期,一直到上國中,忙到沒時間,才停止

請問這些學習,是否需要時間上課?是否需要時間練習?
當小孩不想學習時,這些是不是壓力?
是才藝學習時間排擠到學校功課?還是學校功課多到讓小孩應付不來?
是家長想要小孩學?還是小孩自己想學?

台灣教育的迷思之三
家長意識抬頭,學校迎合家長,學校教育功能逐漸弱化

為什麼小學生要7點多上學?
前兩年有縣市想把上學時間往後延1小時,因為希望孩子睡飽一點,可以長高一些
但是因為家長7點多要出門工作,所以要把小孩早早送到學校
結果...因為家長反對而不了了之

你小時候上學,中餐是怎麼解決的?
我是回家吃飽飯,再回學校午休
現在,學校要幫小孩處理午餐,低年級老師還得幫小孩打菜
老師得管小孩吃多少,有沒有吃完!管他吃完飯有沒有刷牙

目前台灣的社會氛圍,是不尊重專業,人人都自以為是專家
不尊重教師專業,動不動要告老師,找媒體
所以老師為了自保,面對學生越來越收手
因為一個不寫功課,或是欺負同學,或是說謊偷竊學生的背後,
就可能是一個難以溝通的家庭

管越多的老師,越容易被告,因為孩子回家抱怨哭訴,老師很嚴,老師罵人,老師處罰人
但是小孩對自己做了甚麼事,不是不說,就是避重就輕
家長只聽小孩的,不願面對自己小孩需要修正的狀況,
就覺得這個老師不好,老師貼我小孩標籤

不管事的老師的班級,因為孩子在學校怎麼鬧,都不會被罵,回家不會抱怨老師
這樣的老師,反而不會被告,但是班級亂翻了,學生上課沒在聽課,也沒規矩

現在你的孩子學期成績單上老師評語,應該都是看到稱讚的評語,,因為老師不想自找麻煩
現在的家長看到老師在聯絡簿上多寫一些孩子的狀況,就說老師貼標籤

『標籤』,講白了,就是你的行為表現給別人的印象,
不用老師說,你的孩子回家也會告訴你,哪個同學不愛乾淨,哪個同學常遲到,哪個同學愛耍少爺公主脾氣

但是現在的家長無法接受自己家庭教育的缺失,就用『貼標籤』來指責老師

通常不是小孩不能說,不能罵,不能罰,無法教
而是家長不能說,不能罵,不能罰,無法教

家長意識抬頭,小孩社會化越來越早,
現在學校教育,老師的教導的影響對小孩的越來越小

現在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教養觀念幾乎主導了小孩的品行、教養以及面對事情的態度
家長都說,我要尊重小孩的意願,當小孩的朋友
卻只淪為像台灣的『假民主』一樣,只有自由,沒有法治
現在孩子生得少,大家都惜命命,最後教出一堆認為世界都是圍繞著他旋轉的慣寶寶
等到問題無法收拾,行為出了狀況,再幫小孩找理由,『都是他交了壞朋友』『因為老師貼標籤』..
千錯萬錯都不是他們家的錯,小孩滿臉不在乎,聳聳肩,家長氣急敗壞,下不了台,就轉移焦點,告老師

國外的小孩從大學開始,幾乎就開始搬出家裡,學習獨立生活
大學畢業後,是不會再住在家裡的
台灣的民情並不是如此,父母和社會的教養觀念也和國外不同

這幾年的教改,老是學國外教育的皮毛,才會讓台灣的教改越改越糟
學生壓力沒有減輕,學生程度卻越來越糟,品行,態度也越來越惡化

很可惜!這幾年開始台灣社會慢慢會嘗到教改失敗的惡果

cfhuang01 wrote:
台灣教育的迷思...(恕刪)


再贊同你也不為過 !

學習本是一種深入的思考行為 沒有平靜的心 如何能學習

當教育部譁眾取寵大力推行快樂學習時 註定了今日的苦果

當教育部大力推行英語教育 下放至小學時 也演變成更內化的崇洋媚外的心態

如果你只會一種語言 而沒有專業能力 說穿了與該語言的完全未受教育的使用者 沒多大差異

把會外語當成國際觀 有多膚淺 可以深思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