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彼母非悅 wrote:
兒子小學二年級了班導...(恕刪)
我女兒是資優生, 不過她是語文方面, 就是 Gifted and Talent in Reading and Writing
她在小二時被學校認定語文資優, 學校有寫信給家長我們, 然後說要如何注意教育資優小孩, 但英國小學比較奇怪, 這裡的資優教育, 並不會把學生拆散, 大家還是同一班, 但程度好的念快組, 小女班上15人, 有四人可以念快組, 其他就是普通組, 不同的老師上課, 念的東西都是比較難, 小女在小二時就開始學小三課程, 老師還讓小女開始學四年級的英文, 不過小女科學與數學就是績優, 只是分數高不是資優, 只能學三年級, 在小二期末考, 英國小二學生都要接受統一考試鑑定程度, 小女先考完2年級考卷, 然後再找時間考三年級考卷, 考試後小女就說小三英文考試太簡單, 但小三的數學與科學, 有些她還是不會, 一個月後成績知道, 小女英文科學與數學都達到三年級的程度, 連她那個為母強的虎媽都很滿意她的分數
在英國若小女做錯事, 我和她媽還是會動手, 不會因為資優生有情緒問題而停止, 統計英國80%的資優生, 家庭生活不及格, 而且60%有情緒問題, 但我們還是照揍, 揍完後果然有用
英國與美國還有台灣不同, 這裡的資優生, 是學校老師經過長時間觀察與測驗後, 才決定的, 所以老師說妳是資優生就是資優生, 這裡沒資優生檢定考, 用考的還有老師判定, 都各有優缺點
這就是小女小二的資優教育, 給你參考一下, 但英國這裡不會讓小孩去補習, 至少小學是這樣, 所以大家的程度都沒有加工過
stran000 wrote:
如果你孩子是個自主性很強會自己讀書的那其實資優班是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你孩子必須讓你盯著看或者要催促他讀書的那類~~那就別考慮了!
非常同意這觀點,我弟就是個血淋淋的例子。他很聰明,小學時很混但成績很好,去考資優班也進去了,結果發現一堆人成績比他更好。
他的聰明跟那些成績更好的人不相上下,但是他長期沒有建立讀書習慣,導致在資優班的表現不好,連帶的還抱怨那些成績好的都是用變態的讀書、心機算計來的。當然,資優班成績差的還是可以考上第一志願,但有多少第一志願的學生都是在有自信的狀況下進去的,相較之下,他像是鬥敗的公雞,即便他的表現也許比一般非資優班學生好,但信心已經說明了一切。
我媽之後最常說的話:很後悔讓他去念資優班。
那我會不會讓小孩去考資優班?我還沒有定論。
我的老大的小學是可以自由參加資優班的檢定,但是,語文跟數學似乎不是她的強項所以我都沒讓她參加,但是,她對自然科學很有興趣,老師也很肯定,如果未來資優班可以提供給她更多這方面的資源,那我會鼓勵她去試試看。
我以前當學生時一直就覺得「學校」是蠢才教育..
也就是把人教成一樣的蠢(一樣的解題方式.一樣的念書方法.一樣的考卷答案...)
本來聰明的.多才的..也在填鴨中變成比較厲害的考試機器..
所以我不喜歡上課.也不喜歡念書.不過不排斥考試.反正隨便考都有獎勵可拿
國中時我長期佔據全校第一名的位置.卻拒絕所謂第一好班的招募..
因為我知道他們每節課都在考試..

反而很多時間我都花在參加校外比賽..自然科學競賽.演講.繪畫..
學校特地外聘專業教師來幫我們幾人「上課」.當時我們沒所謂資優班.但我享受的資源跟其他人比
那真是天差地別了..後來念某公立高中我仍然不喜歡上正規的國英數理那些.很沒興趣
這情形一直到大學才有改善..大學教授是放妳自由思考學習..課堂上問題也無唯一正解
(不過要看校風..我選擇了一個校風極度自由的大學~台大..成績不論~我是看在它資源多)
如果今天有機會讓小孩從小就自由發揮.依照小孩的資質性向去發展..最好不過
何況..自私一點的想..我還佔用學校多數資源哩!這機會..可遇不可求~
誠彼母非悅 wrote:
兒子小學二年級了
班導師說兒子有潛力可以去考資優班
不過我覺得小朋友不該有那麼多競爭
讓他開開心心讀完小學
如果真的資質不錯到國高中再栽培應該不會太晚
老師一直慫恿讓兒子去考資優班
不過我怕會對兒子造成傷害
考上了他有更多競爭,考不上又怕他有陰影
如果真的造成什麼傷害,老師會負責嗎?
還是老師只想如果班上有人考上他比較有面子?
有板友曾經遇過同樣問題嗎?
還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跟老師有什麼關係?老師又要負什麼責?別動不動就要老師負責吧..
這樣只會讓你的孩子失去某些本來他擁有的機會....
考上資優班之後去念的如何..要看小孩能不能適應.還有家裡有沒有足夠的支持..
資優班每天都很忙.很充實..回家會問父母很多妳從沒想過的問題....
因為老師不再只會說:看課本!或者:這一題就是要這樣解才對!
小孩子學會靈活思考..父母也是要傷腦筋的..

如果覺得自己無法應付這樣的教育方式.或小孩會不快樂.自己斟酌吧....
就像前面多數人說的..念資優班並非未來幸福快樂成功的保證..即使不念也無所謂的
我非常驚訝,
似乎大多數人對資優班有偏頗的猜想或莫名的抗拒。
國小我所唸的正是資優班,
學校做法是把智力測驗達一定程度的學生集中為一班獨立上課,
因為有參與校內社團的緣故,
我也有普通班的好朋友,
也會彼此討論課程及班級風氣的差異,
前面有許多留言與我的體驗相距甚遠。
「資優」真的不等於「績優」,
小一時我極度內向且課業表現並不佳,
老師還是推薦我參與甄選,
而其他一起參加甄選的成績優秀的學生,
智力測驗結果反而不見得優秀。
我們的課業壓力並不沈重,
常常別的班級上正規課,
而我們卻一邊自習、一邊被老師抽籤叫過去即席演講,
或是老師臨時起意帶全班進行校外參觀活動,
當時教學方式及內容還不如現在普通班多元活潑,
但已經比當時的普通班新穎許多。
因為班級人數少,
老師較能關心個別學生的狀況,
同學多年相處感情也非常好,
畢業至今已超過二十年,
二十多位同學中,
1/3從事社經地位較高的行業(醫生、律師、工程師、高層管理人員等),
3位從事高度創意工作,
其他也都有穩定工作或在家相夫教子,
沒有令人驚歎的創業家或發明家,
但也沒有遊手好閒或窮途潦倒的人,
二十多年來的相處觀察,
有些同學確實有完美主義或對愛好事物的執著,
但並沒有強迫症或精神困擾,
大多數都有很好的EQ。
以我的經驗及觀察,
資優班學生的學業成就,
其實跟其他學生都一樣,
主要來自家長對成績的要求、加上個人好勝心的驅使,
資優生普遍邏輯能力強、思考靈活,
在同一件事物上比別人投注較少的時間精力,
就能達到一般要求的水準,
但是不是會繼續追求卓越?
那就有太多其他因素影響,
個人的興趣、價值觀、家庭教育、同儕間的風氣、機運......。
總之,可以進入資優班是多一個選擇機會,
現在很多資優班都只有部份課程集中上課,
有機會接觸跟自己資質相近的同儕相互激盪,
多一些思考的鍛煉與創意的激發,
真的沒有什麼壞處。
先觀察學校是不是真的「資優班」。真正的資優,不會每校有一班。基本上,100萬人口的縣市,同一年級有個一兩班就已經很多了。如果不是那種真正的資優班,其實說穿了還是「菁英班」,那壓力當然大囉。
簡單的分辨:真正的資優教育不會讓資優生在班上覺得壓力很大、比不上人。有這種效果的,只有兩種原因:要不這只是個掛羊頭賣狗肉的「菁英班」,要不你的孩子其實還稱不上「資優生」。
不過就算是「菁英班」好了,給孩子更多學習的方式也不是壞事。開開眼界、享受更多的教育資源,只要孩子心態與能力應付得過去,不妨給孩子一個機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