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園 wrote:
就讓他去打籃球啊,樓主不知道「為你好」這三個字是最噁心的髒話嗎
我覺得我們已經不是以前時代的父母了。
我個人不喜歡用「為你好」這三個字來限制小孩。
他若喜歡打籃球,並提出來,好,那我就帶他去看看什麼是只要打球的生活是什麼?
要靠打球升學,或是當職業的代價是什麼?
首先一定要進甲組球隊,沒進去都是廢話,再來體能要好,身高要想辦法增高。
進了球隊,不代表你可以快樂打球,每天被教練罵,教練操,學長盯,
每天教練都再看你的體能技巧有沒有進步,沒有的話只能坐冷板凳。連上場摸球機會都沒有。
練了一整年還不一定能正式坡上球衣上場跑個三分鐘。連登錄到12個名單都不一定有。
除了球隊教練外,如果家境更好,還得去找私人籃球教練,等球隊練習完後的假日,或是休息日,在繼續加強技巧方面。
有一些小傷痛還得去找物理治療師,免得以後變成痼疾。
林書豪小時後三兄弟,也是他爸爸和媽媽載著尋訪各社區的名師教練,求人家教他們,還好林書豪他爸爸是矽谷工程師,原本家境就不錯,撐得住,一般家庭哪有這個財力?
搞運動的家境都得不錯,不然都得借錢,或是抵押房子讓小孩去請名師訓練。
安安啾啾 wrote:
跟他約定一些條件,打得好還可以保送學校,
行行出狀元啦~
大部分只是不想念書,只想打籃球玩玩而已。
連國中甲組球隊都還沒進去??

進去球隊之後就會知道厲害的高手太多了,訓練很苦。要成名更難。
sicario wrote:
很多NBA 球員都...(恕刪)
是的。...我高中時的校隊基本上念書不是很行。簡單的書還是可以念,但是不少人連三角公式都不太會背和應用。高三上課也是特別開一個班教校隊,讓他們至少有成績可以去申請學校。 還比較可以念書的後來有上公立大學,但是也不知道上大學後的狀況怎樣了。
台灣不是美國,美國還可以用運動來吸引學生,畢竟是一個運動的國度。台灣不是一個注重體育升學的教育系統,光是體育好,我還想你要怎樣和台體或北體或體專的人比。人家體育專門的,意嘛不動,讓你公立學校的球隊去拿獎杯過癮。不然就是去報名然後把所有公立學校的隊伍打趴。 台灣已經很難謀教師職和職業運動員的工作,不會說不贊成,只是出路會相當競爭,相當擠。 不少體育專門的學生畢業後找教練或體育老師的工作。當老師的或許還可以做到退休。當教練的....不知道那方面的工作狀況了....感覺常常會被換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