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二歲的小孩,如果太頑皮該怎麼管教呢?

多生幾個就不會頭痛了

小孩也不會被恐龍父母寵壞

通常問題都出在父母

尤其是孝子型的父母

會在網路上這個問題

應該也是孝子父母行為之一

silencenadir wrote:
我是爸爸有個很可愛的...(恕刪)


我曾經聽過有人說

三歲以前是藝術品 三歲之後沒教好就是失敗品

孩子的教養真的是要從家庭的根本來教育

雖然現在很多都是隔代教育 我覺得還是父母自己帶會比較好
silencenadir wrote:
不好意思有些版友似...(恕刪)



我自己的方式,是讓他們自己去體驗自己的行為...

他丟東西打別人,我就把東西往他身上丟,
剛開始他依定覺得好玩,可是要丟到他痛開始求饒...
再慢慢跟他說,如果你不喜歡別人這樣對你,你也不可以這樣對人...

他在小汽車上不下來...
他接著叫我,我可以三小時都不理他..不讓她跟別的小孩玩..
等到他慌了,開始求饒了,才開始好好跟他講道理...

在餐廳吵鬧,
我們一定有人直接把他拖到車子上...
然後讓他野到無聊了,裝乖了,求饒了,開始檢討了...
再帶他回去餐廳,
(偶爾還要給另一個小孩糖吃,讓他忌妒,快點結速這檢討過程..)

很辛苦,
可是,久了他們會開始先想過在動作!!
或是他知道吵鬧結果一定他比較倒楣....
事情就好辦多了!!

加油!!
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畢竟每個小孩都不同!!




silencenadir wrote:
我是爸爸有個很可愛...(恕刪)


二歲,無法管教,只能誘導
怎麼簽名

silencenadir wrote:
不好意思有些版友似...(恕刪)


大大,一路看下來,有些鍵盤父母、恐龍父母或孝子父母講的真是......

打是對的,教訓是對的,但打完,教訓完,我都會跟小孩講為什麼責罰,下次他就會學乖了。我老婆跟我岳母捨不得打他,結果他爬到她們的頭上,現在管不動他,反而是我一兇,他就乖乖聽話。不過別擔心,我小孩超愛我的,還說他的第一名偶像是我。捨不得打嗎?以後就讓社會人士來教訓他吧。
相信自己:https://web.facebook.com/shawnyhc
對付敵人他兇你要比對方更兇,孩子不是敵人,你是大人,要有成熟的修養,穩重的態度,我就是成長於鄉下俗的家庭,父母親不知道自己的無知,又很歇斯底里,害得我也用這樣的態度在對情人,所以始終沒有結果,所以你一定要成熟穩重
建議你去了解一下小孩在保母家時的行為
是否有行為不當時,但保母為了不要小孩吵鬧就縱容
久了小孩會把這套帶回家
silencenadir wrote:
想要的東西一定要拿到手
不然不是哭鬧
就是往地上躺(我都說他是肯得雞小孩)
最近最常說的話就是:不要

你知道這是誰教他的嗎?

換個方式問,你知道這是誰「以身作則」教他的嗎? 尤其是最後面那個「最常說的話就是:不要」,你認為是誰教他的?

答案是「你」,或是平時帶他的那個人。

兩歲前的小孩,並不是沒有記憶,並不是不會學習。 兩歲前的小孩,他們受限於發育,所以「無法表達」,但是不代表他們無法學習。所以在兩歲前,你怎麼對待他們,他們就怎麼學。 等到2~3歲,身體發育夠了,可以「表達」了,就會以過去學到的方式呈現給家長。 這也就是所謂「恐怖的兩歲」(Terrible Two)。

所以,你自己想要的東西是否一定要,不然就會情緒不佳? 你想買個東西,老婆不同意,你是否情緒就上來了? 你要做什麼事,有人反對,你是否馬上變臉? 或,孩子的身邊是不是有人會有這種舉動? 無論是妻子,保母,還是家長長輩? 換言之,就是長時間在孩子身邊的那個人,是否有類似上述的習慣?

例如,玩手機的時候,如果小孩哭鬧,會馬上給臉色看? 而這些「身教」的動作,小孩在兩歲前就能學會...

回去想想看,你跟老婆是怎麼在孩子面前展現情緒不佳的溝通?

此外,針對「最常說的話就是:不要」,請問身邊週遭的人,對他最常說的字之一,是不是「不行」「不要那樣」「不可以」? 反正就是一大堆的「不」「不」「不」... 也就是英文的 No, No, No.

因為這也是他在兩歲前就可以學起來的單字,也是第一個記憶最深的單字。

甚至,如果你在餵食副食品的時候,也曾經說謊,例如明明還有半碗,但是卻拼命說「再一口就好了」,那他離說謊的時間也不遠了。 而這也是在兩歲前不知不覺中可以學起來的。



silencenadir wrote:
或許我是個嚴父
我不希望兒子沒有教養跟規矩
所以
兒子如果太過份
我會很嚴厲罵他
如果他丟東西或用手打媽媽
我會用我的手去打他手心(還蠻用力的)

教養跟規矩,是藉由「身教」教出來的,而身教最基本的就是「言行一致」。 換言之,你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強求小孩做得到,
因為你在日常生活中就一直在教他「你做的模式」,如果跟「你說的模式」不一致,那小孩學到的是「你做的模式」與「說謊」。



silencenadir wrote:
這周末兒子太頑皮
幾乎整天都在被我罵
不然就是被打手心

這個部分,分為兩個部分,分別做個提醒:

第一個部分是「打罵」

你的打罵模式我不知道,但是請記得,對於兩歲的小孩來說,他不見得知道你在打罵什麼東西... 因為字彙與知識不足,而如果你罵人的部分又不是「簡單易懂」,也就是霹哩啪拉一直罵,或是講一大堆東西,那對於兩歲的小孩而言,那只是「爸爸一直用很大聲的聲音在說話」,但是原因不明.......

換個方式說好了,

你不會法文,但是你在法國被罵,你會懂得他在罵什麼嗎? 但是你一定知道「對方一直用很大聲的聲音在說話」,對吧? 而你會連結「大聲說話」與「負面情緒」,因為你在成長過程中學到了這兩者的關係。 但是兩歲小孩沒有這個學習過程,所以不見得會知道你在「說」什麼...

所以囉,兩歲小孩不見得知道你在說什麼,但是他「學會大聲說話」,精明一點的小孩,還知道「臉臭臭的時候要大聲說話」... 至於「打手心」,也是一樣的道理。 「臉臭臭的時候可以動手打人」,這是他學到的東西。 至於為什麼被打,兩歲兒不見得學得起來。

第二,「打罵的頻率」。 簡單來說,頻率越高,效果越差,尤其針對兩歲孩童而言。 你打罵的頻率越高,他反而會覺得這是「正常溝通模式」,進而忽略「你在生氣」這件事情。


我的小朋友們在兩歲的時候,並沒有發生Terrible Two。

因為我與妻子花很長的時間培養他們「溝通」的習慣,而這在兩歲前就開始慢慢培養。 小孩可以做錯事,但是我們會採取「最簡單的字眼」並「重複說」。 這樣他們會慢慢知道,這些字眼與動作是相關的,進而知道這些動作會引起父母的注意,但是這種「注意」與一般時候是不一樣的。

等到他們能夠說話的時候,我們會要求他們說出「被罵的原因」。 不需要太複雜,從兩個字到一句話,直到現在可以敘述整件事...

這樣他們自然而然會將「父母的負面關注」與「某些特定行為」結合。 將來他們也會學到,他們就算犯錯,也是有機會可以解釋與敘述事情發生經過,但是這一段要等到他們至少五歲左右...

我會打小孩,而且打屁股是真的會打紅的。 但是我打過的次數,一隻手數得出來。 重點是,我的小孩都知道當年為何被打,而且被打是一個會記得的記憶。

因為我與妻子都會很清楚的讓孩子知道所謂「綠燈/黃燈/紅燈」的機制。 孩子們會頑皮,會玩到忘我而做出笨事,那是天性。 但是他們也要懂得「分寸」。 而「黃燈」就是要讓孩子知道警界線在哪裡,而跨越警戒線的後果就是「紅燈」,也就是會進入處罰程序。 就算是處罰,也有「分寸」。 光是罰站,就可以分好幾個等級,讓孩子知道事情有所謂的嚴重性。

到後來,根本不用打小孩,只需要稍微提醒一下即可。

當然,在警戒線的設立部分,儘量「簡單明瞭」,不要弄得超級複雜... 無論是兩歲兒,還是20歲年輕人,你要教的是大方向,而在這個大方向之內,無需過慮他們要怎麼做。 就算你明知會受傷,會失敗,也要讓他們自己試試看,不要整天阻止他們嘗試新的東西。



silencenadir wrote:
昨天傍晚兒子因為看電視不洗澡
又被我罵
但這次罵完兒子一直哭
到洗完澡後還是不停的哭
(以往兒子在哭的時候只要幫他擦完眼淚再抱一下他就會不哭了)

你罵完,他哭,你抱抱,請問你認為你教他什麼東西? 或,你認為他接收到什麼訊息?

哭 = 父母會注意
哭 = 父母會停止打罵
哭 = 父母會轉移話題

所以你還沒動手,他先哭給你看。

我在做完上述的「處罰程序」之後,會讓孩子確認他們為什麼被罵/被打。 但是只有在這些事情都很清楚的交代完之後,我會要求一個擁抱。 但是這個擁抱所代表的是,這件事情已經結束,你可以回去做原來的事情,並不是「抱他來安撫他」。

小孩會哭嗎? 當然會哭。 這也是正常程序。

但是我與妻子會要求小朋友先去廁所或房間哭,哭完之後再來找我們。 而「哭」的這段期間內,他們也只能「哭」,不能做其他事情。 這段期間內,沒人會生氣,沒人會大小聲,或是有任何「與平常不一樣的言行舉止」,直到哭泣停止。 而一旦停止哭泣之後,我們就會進入「對談模式」。 我們絕對不會跟「哭泣中」的小孩進行對談,因為那段時間的對談事沒有任何意義,而那段時間的打罵,更是沒有任何實質效果,那只會讓小孩情緒更加混亂而已,或是學習到「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應付家長」。

換言之,就是浪費時間。

至於嚎哭中的小孩,那需要安撫,那是另外一回事。 至於會常常把小孩弄到嚎哭,那是家長本身的問題。

小孩在哭,你可以要求他們去廁所或房間哭,但是不需要關門。 你也可以在一定的時間之後過去一下,用最直接的方式,溫柔的問一下,「哭完沒?」「可以說話沒?」 你會發現,很多小孩寧願跟你說話,也不願意獨自哭泣。

因為他們學到的是「哭 = 沒人理他」「哭 = 什麼事都不能做」... 等他們長大一點之後,雖然難過的時候會哭,但是他們哭泣的時間會相對縮短很多。 重點是,他們會跑來跟你「溝通」。




而為什麼要「溝通」?

記不記得我剛剛說到,『沒人會生氣,沒人會大小聲,或是有任何「與平常不一樣的言行舉止」』? 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而我們也不願意小孩學到太大的情緒波動。 而溝通最重要的第一個條件,就是不能有太大的情緒波動。 你想要小孩聽你講話,你自己就要先學會聽他們講話,而想要聽他們講話,自己的情緒就不要太激動,不然會沒耐性的。

接下來,就是考驗小孩對父母的「信任感」。

他們願意跟你說話,那是因為他們信任你。 問問你自己,你敢什麼事都跟自己爸媽說嗎? 同理類推,如果他們跟你說了某些你不喜歡的事情,進而引起你的情緒波動,你認為他們下次還會跟你說嗎? 換言之,你下次敢跟你爸媽說嗎?

而信任感,是要從小培養的。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輕易的說出你做不到的事情。 例如: 「再一口就好了」,「我等一下弄好,會講個故事給你聽」,「我在忙,等等會去找你玩」... 結果明明還有半碗,你也忘了要跟他講故事,也根本沒去找他玩... 換言之,不要隨意的「應付」小孩一下,因為他們也會學起來。 今天你應付他,明天換他應付你。

有空去聽聽一首叫做「Cats in the cradle」的歌,很多父親聽完之後,就是一身冷汗。

所以囉,信任感有多重要?

我可以要求我的小孩吃任何東西,嘗試任何東西,就算他們不願意。 因為我會跟他們說「咬一口,不喜歡就不要吃」,「試試看,不喜歡就告訴我」。 他們也相信我們所說的話,所以沒有什麼東西不敢吃,沒有什麼事情不願意嘗試。

當「降低情緒波動」與「信任感」結合,你換來的是「小孩可以平心靜氣的敘述事情的來龍去脈」給你聽,讓你知道為什麼剛剛會發生爭執,會出現某個錯誤...等等。 之後就是,犯錯與責罰,在五分鐘之內可以完成,而且不會再犯。

在這方面,我會建議,如果家長的情緒會因為小孩的錯誤而有大幅波動,無論是學東西學不好,或是做錯事情,在對小孩生氣之前,先想想看自己當年學多快/多好/多完美,再想想現在的工作,如果犯錯,自己會希望上面怎麼對待你。




silencenadir wrote:
最近最常說的話就是:不要

針對這個,試問一下,請問你的小孩會挑食,或是很挑剔嗎? 也就是說,如果你要他嘗試新的東西,他會願意嗎? 還是他會反對?




父母都要要有原則,說到做到...常常一方做了,另一方卻軟化了.
小孩要吵要鬧由他,但...沒有就是沒有,不行就是不行.
小孩子很聰明的,比你想像的會見風轉舵,哪一方比較軟就會靠向哪一方.
所以雙方一定要一致,讓他知道再這樣下去,沒有山會他依靠.
自然地,他自己也會漸漸明瞭,任性是解決不了事情.

打罵不見得需要,打罵或許立竿見影,但是等他更大會更難管教.
一個小孩一個性,不是每個小孩都會這樣,即使是同一個爸媽生的...加油!

mirko99 wrote:
該教就教.
該管就管.
我用的就是4X年前的那套管教方式.


我也是受威權教育長大的,我腦裡有各種尖酸刻薄、踐踏人的方法,這都歸功於從小優良的打罵教育。

出社會後我經常拿出權威教育的方式對待別人,老實說、還滿管用的,不過我這套我只拿來對待年紀大我15-30歲的人。

該教就教,該管就管,我對以前的老師說,我現在就是這樣對你,對了、光是道德操守的部分,我高於過去的很多師長,所以我拿出權威教育的那套數落他們的缺失時、為什麼他們都很不受教,

奇怪,我小時候被打被罵時,還知道要謝謝他打我罵我,現在我用同樣的方法對他們說教,評判他們的不是,他們為什麼不懂的感激我?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