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一個自責又傷心的爸爸...文長

加油!!至少您還懂得自我檢討,小孩子有時候還是要讓他快快樂樂開開心心的渡過童年..反應力創造力活動力長大才會有較好的發展...
我們扶輪社剛好有參加一個關懷弱勢自閉症基金會表演的活動,
協會會長的兒子也是自閉症的小孩,但當天他表演了鋼琴演奏!真的超棒的!
所以大人要比較辛苦,給予不同的教育!
很疑惑一個問題
為什麼以前我們從小被打到大
也沒幾個有自閉的頃向
反到現在的孩子
教育一下就不行
老師不給題庫
就在評鑑上說老師很爛
也不想想自己的程度差
為什麼小孩會說出
你敢動我我就叫我爸媽告死你
這社會到底是小孩病了還是大人病了呢???
過度的保護與環境過度的維持良好
造成的是
小孩的自閉
小孩的過敏體質
真的想不透.....
這位負責任的爸爸~~我想替你打氣~因為...我小時候8歲就沒了爸爸~卻有一個自以為很照顧我的媽媽

我現在28歲了~每想到自己的爸爸離開~就很不捨~我母親也從來沒有替我的發展或智商有任何的操心或者難過

也許因此我對我母親有很大的不滿!!!(我母親也是像您一樣的教育~永遠的限制!!!!)但我母親會對我欺騙與謊言!!!

我想說的是~您現在女兒才4歲~還有機會!!只要有改變~改進!!!真的~都來的及!!!!


醫學發達~只要父母懂得去找答案~而不是像我母親一樣的話~!真的~都還來的及!!!很多方法都可以補救!!

加油!!!

記得~惡意的欺騙~一堆的謊言~才是長大懂事後小孩最痛恨的事情....還有精神上的支持!!!

你真的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了!!!醫生也有判斷錯誤的時候~新聞也常報導~用用其他的方法看看吧!!!
瘋狂俾斯麥 wrote:
下個月的18號就是我...(恕刪)

我看過不少小孩從小到大,略有心得,樓主可以參考看看:
1. 父母最好能先放棄過去自身的經驗跟成見,多看一些親子教育書籍,有問題多請教醫師。要教育孩子之前先教育自己,尤其台灣人特別喜歡聽信謠言跟偏方而不求證,對自身的經驗深信不疑,盲目地以為過去可以、現在也行,卻忽略時空環境已經跟自己的年代差很多了。
2. 以身作則,有耐心地與孩子溝通互動、約定各種大小事一直都是很好很有效的教育方式。

從樓主的言語裡仍然可以看到錯誤的認知,
以樓主提的不放任小孩在公共場合為例,
樓主把別人要父母善盡教導孩子的責任,當作是要父母把孩子綁住閉嘴,
這實在是大錯特錯,
首先你必須從「要不要強行控制小孩言行」的思考窠臼脫離,
教育孩子意識到他人的存在,理解將心比心、不要干擾到別人才是正確的作法,
更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則」,讓孩子看到你打從心理尊重他人的行為和態度,
很多父母很天真,以為只要滿口好聽話小孩就會照做,
但小孩其實更會觀察父母的處事態度,那才是他們學習的主要來源,
有很多小孩的異常言行其實是來自於父母說一套作一套而來的。

現代醫學進步,輕微的自閉症樓主不用那麼沮喪,
與其有時間沮喪,
倒不如好好地讓孩子接受治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生活態度才是你該做的。
看到最後一段時鼻子就酸了,
如同前面的回覆,加油啊還來的及!
其實自閉的孩子在某些部分,有時是數學,有時是藝術,反而有異於常人的敏感。
做爸爸的不需要自責,也不需要傷心,只是要付出更多的心力。
加油,請不要難過,你的孩子或許是下一個賈伯斯。
但請你要知道,特殊的孩子,對於周遭的情緒變化更顯敏感。
你的難過他都知道,所以請不要讓孩子難過,要加油喔^__^
我能體會你的心情
請聽我說

我小孩今年6歲 男 自閉症
是的 而且他比你小孩嚴重 他至今不會說話 讀國小特教班
2歲時醫生診斷出自閉症時
我同你一樣 自責又難過
但我生性較樂觀
很快的我便待他如一般小孩一樣
只是他不說話
怎樣就是不開口 現在長跑醫院
如果你是我 你怎麼想
我愛他 我有能力 我就會陪他一輩子
我甚至已經做好養他一輩子的打算

我看電影會哭 但至今我沒為他留過淚
堅強而開朗 堅信有天他會如一般人一樣
是我的信念
每天陪他玩 是很開心的 他也很乖

我不讓自己想太多
那無濟於事
做典範 讓他學
開心生活 常出去玩 讓他接觸人群
做復健 看可否改善
不流淚 不在他面前說負面言語
長誇獎他
每天抱他親他

共勉之~


瘋狂俾斯麥 wrote:
下個月的18號就是我...(恕刪)


我覺得只要改變,還是很有機會的!

誰都是第一次當爸爸不是嗎?

隨然我還是個2X歲的小子XD

但能提早發現 提早去做改變 我相信一切都不會來的太遲!!

加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位爸爸不要灰心難過, 小丸子會有疑似自閉症, 這並非都是家長的錯.

自閉症的發生情形很難去追究真正的原因.

現在有許多的兒童復健診所是專門針對這類的兒童進行治療.

我的未婚妻本身就是兒童復健師, 臨床上會到很多自閉症的小朋友.

有些會比小丸子的情況更嚴重.

遇到小朋友有疑似自閉症的情形, 身為家長的一定要用正面的態度去面對.

不要放棄任何治療的機會, 有些家長會不敢面對事實而錯過了黃金治療期.

除了兒童復健師的治療外, 家長也必須更細心更有耐心的陪伴兒童, 遵循復健師的指導.

我未婚妻臨床上的小朋友, 在經過治療後大部份都可以看到進步.

這方面可以再去兒童發展復健中心做更詳細的詢問,

有需要進行治療就勇於面對, 如過還不需要就向醫師諮詢該如何幫助小丸子.

絕對不要逃避, 加油!
  • 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