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份的學前教育雜誌,周怡宏醫師撰寫之「晚上10點,你家寶寶睡了嗎?」(p68-70)
的確,如同文中所說的,台灣寶寶是睡晚+睡少的小夜貓族,這個從朋友及鄰居的小孩的作息就可窺見一斑。每天晚上12點之後才睡覺是家常便飯,隔天才又睡到快中午,早餐也就順便跳過了。
文中說明了睡覺對小孩的成長發育、免疫力提升、情緒穩定、及腦部智力發展與學習都有很大的影響。睡得好甚至可以減少肥胖的危機。
我想,小孩會什麼時候睡覺,絕對和家長有很大的關係。家長自己本身就習慣晚睡覺,小孩也就跟著晚睡,看了這篇文章之後,其實還是要趕快調整小孩的睡眠時間,讓小孩在晚上10點就能睡覺,對小孩未來身心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吧。
波小弟目前也是照這樣的原則作息,如果大人真的有事要晚點睡,也是先把波小弟哄睡了,再起來處理。早睡就會早起,波小弟的早餐也從來不會跳過,養成習慣吃早餐,對他的健康及成長,應該就是最好的幫助了吧。
或許有人會說「小孩就是不會在晚上10點睡覺」,其實家長可以試著從外在的環境,來引發他的睡意,比如說他睡前固定有那些事一定要做,洗澡、換睡衣、唸故事、手腳按摩等等,讓小孩知道做了這些事就是準備要睡覺,再透過關燈、躺平等動作,小孩可能還會翻一下身,小玩一下,不過應該也很快就引發睡意了。
燈火通明、家人大呼小叫、小孩跑來跑去精神亢奮、看電視…這樣的環境叫小孩如何睡覺呢?
原始文章出處:http://blog.xuite.net/mega112/child/21761449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