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shun000 wrote:你可以拿油漆塗在臉上...(恕刪) 矽靈這個成份我覺得需要好好討論一下呢~矽靈加於保養品中我不認為一定是不好的。矽靈的正確英文名稱為「Dimethicone」,為一種人工合成類油脂物質,跟矽這個成分不一樣。使用起來有柔滑感與適當防水度是它的特色,優點就是對肌膚滲透度低所以幾乎無毒性滲透的問題。添加在晚安面膜中主要取它的覆蓋隔絕效果,在最後一道保養手續肌膚形成保護膜。連美國FDA都認為矽靈成分是保養品化妝品中的安全成份,國內眾多保養品成份專家如張麗卿、邱品齊醫師等也都有發表過對矽靈的看法,我覺得訴求無添加矽靈的保養品不一定就真的安全;有添加矽靈的保養品也不見得危險。如果這款產品主打保養第一道手續就使用,我就會對這款產品持存疑的態度。但因為今天它的定位是晚安面膜,在保養最後一道手續使用,以它的成份來說的確是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另外這款產品添加色素作為產品著色,使用的兩款色料CI42090 CI42053都是可添加於食品的染料。當然如果可以不添加香料色素的保養品是最好,但顧及保養時的使用感受也會影響消費者使用時的心情,還是會有品牌添加香料讓使用時不會直接聞到產品原味。我寫這篇文章時都以自己使用後與產品的成份來作考量其他網站編輯以何種基準評分這款我不清楚,但以我的角度來看要挑一款使用質地不黏膩又具有適度隔絕夜間肌膚乾燥的晚安面膜,這會是一個選擇。
台灣的消費者就是這樣,完全缺乏辨別產品好壞的能力。都被黑心廠商賣了,卻還在堅持自己的眼光沒錯.....我很清楚矽靈它的正確名稱和功用。但是假如保養品裡的有效成份真的添加足夠的話,以保濕品來說,像是0.1%~1%玻尿酸、甘油、氨基酸、磷脂質、膠原蛋白等等,自然就會有超強的補水和 鎖水 的效果,根本不需要藉由矽靈去弄什麼保護膜。何況真要鎖水膜,稍稍添加一些油脂就可以了,為什麼要加矽靈?很簡單嘛!省成本!不過矽靈這種東西它對於皮膚完全沒有益處,只會"暫時"填補皮膚間的凹凸空隙,讓使用者在短時間內「誤以為」自己的膚質突然變得很好,但是一旦洗臉後,膚質卻變回和以前一樣差。特別是這瓶VICHY SPA,在友站早有許多人說洗臉後發現根本沒有效果,意思是這罐矽靈加了一大堆,其它的保濕成分根本沒多少,才會引來網友們的撻伐。同時,國外也有許多非常具有威信和知名度的化妝品認證機構,都規範這些人工且毫無屁用的化學物、矽靈等絕對不能添加在保養品內,因為一罐保養品如果加了矽靈,代表它的有效成分根本就不夠,才需要去倚靠矽靈去欺騙使用者!最後,張麗卿老師、邱品齊醫生,我也看過很多他們的保養分享。特別是張麗卿老師,她或許解釋過矽靈,但她本人是對矽靈相當反感,張老師強調的一向是"有效保養"(其實認真懂保養的人都是),這種垃圾成分雖然不會讓妳毀容,但是保養品加了矽靈就等於是說明,這罐保養品是垃圾!這可是張老師對矽靈的態度,可不是我的啊。妳卻這樣斷章取義?然後一些香精和色素,竟然也被你解釋成是為了顧及消費者的心情.....要顧及消費者的心情?保養品做的有效果一點消費者自然就會很爽啦!幹什麼加矽靈、香精和色素?這個板上,買保養品的人一大堆,懂保養的人卻沒幾個。妳身為本板的編輯,在發文的時候本就應更加注意,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一定要向那些讀者解釋清楚!而不能老是用這種「這東西其實說真的也沒有那麼傷啦」的態度去回覆,到時候假如這些讀者真的跑去買垃圾保養品,因此皮膚出現了一些不適情況,妳能負責嗎?附上某一個專櫃牌對於自己產品的規範–****** 保證:您不會在產品中找到這些具爭議性的化學成份1. Aluminium chlorohydrate鋁鹽制汗成份,常用於體香膏2. Cocamide DEA椰子醯胺起泡成份,常用與洗髮及沐浴用品3. Diethyl phthalate (DEP)鄰苯二甲酸二乙酯於有毒氣體中提煉之化學溶劑,常用於香水4. DMDM hydantoin二羥甲基二甲基乙內酰脲防腐劑,常用於乳液5. Parabens (butyl, isobutyl, methyl, ethyl, propyl, benzyl paraben)苯甲酸酯類防腐劑,常用於身體乳液6. Paraffin石蠟柔軟劑,取代蜂蠟的次產品,常用於乳霜或潤髮乳7. PEG (polyethylene glycol) 聚乙二醇黏著劑,從有毒氣體中提煉,常使用於牙膏內增加濃度8. Phenoxyethanol苯氧乙醇防腐劑,具爭議性成份,常使用於防曬及臉部乳液9. Propylene Glycol丙二醇保濕劑,常用於保濕乳液10. Dimethicone矽靈潤滑劑,常用於潤髮及護髮產品,易阻塞毛孔11. SLS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起泡劑,常使用於洗髮精,易刺激肌膚可以數一下你們自己的保養品裡面加了幾種
jinshun000 wrote:台灣的消費者就是這樣...(恕刪) 首先澄清一下,我沒說過「這東西其實說真的也沒有那麼傷啦」這句話。為免有人誤會,特此解釋。挑選產品懂得重視成份真的很好~Vichy 這款水面膜成份當中的確是添加的甘油、玻尿酸鈉、角鯊烯這三種當做保養成份,矽靈這個成份優點就是不易與其他成份產生變化,改變的主要是質地觸感,所以能夠呈現柔滑感。作為晚安面膜使用加上早上洗臉會以清水洗臉,矽靈這個成份也比較沒有在肌膚上殘留的疑慮。添加香料與色素著色這點就是產品設計上的概念,與保養效果無關,如果可以拿掉的確會讓人更安心。以下節錄張老師2013年發表的文章裡說的:消費者,變得人云亦云。常常亂發文,藉助傳播的力量,無知地陷某個特定成分於不義。矽靈、SLS、酒精,都莫名其妙的被推上斷頭臺。消費者,變得無理取鬧。常常將一個成分的全名,砍成好幾片,然後在這些殘片裡撻伐有毒,質疑品牌。譬如:Olive oil PEG-7 ester,明明是一個優質的界面活性劑,但卻硬是質疑,為什麼產品中要加PEG-7。譬如:一個標榜無油的產品,卻硬是質疑,那裡頭為什麼會有Olive oil。銷售者,變得逢迎消費者。常常將網路上點名的爭議性成分,全部抽換成無歷史可考的新成分。譬如:防腐劑換成更新更毒的,不用三氯沙,改毒性更強的殺菌劑。銷售者,變得不誠實,只想騙錢。譬如:消費者在乎濃度高低,就標示超高濃度。7%alpha-熊果素、4%維他命B3、20%杏仁酸、5%胜肽….。這種不誠實,每個配方研發人員都心知肚明,2%的alpha熊果素,使用者恐怕就會有半數以上的人產生皮膚過敏反應了,7%能擦嗎?敢擦嗎?計較成分的消費者,算是聰明的嗎?請記得:化妝品的好壞,不只有成分、濃度,還有配方合理度、品牌誠信度。擅於心計的經營者,算是聰明的嗎?請記得:產品得對得起消費使用人,連哄帶騙,幾個輪迴之後就不管用了。以上節錄張老師聰明反被聰明誤?一文也希望所有設計產品與熱愛美妝的人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