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新聞:雲林土庫鎮新庄國小有一支拔河隊,因經費不足,所以拔河鞋只有幾雙,必須輪流穿。

看到這則新聞,想必鞋子應該有善心人士,已經源源不絕的送到了,寫到這邊我感觸非常非常深。

以前家裡窮,媽爸在市場工作,國小、國中的鞋子幾乎都是五十元到一百元左右,同學的四百五。

穿著便宜的鞋子到學校,總是會被別人笑,笑→這是什麼鞋子呀?麵包鞋嗎?還是窮人家的鞋子?

把它用壞,搞不好下一雙新的就是愛叉達的,但總是願違,後來當憲兵,特地還去買一雙愛叉達。

結果大家已經不穿愛叉達了,出了社會,有能力了,看到鞋子總是會不經意多看幾眼,價錢不管,

只要喜歡就會買下,八仟多算什麼,伍千元的鞋子便宜,買了。如果來不及穿就會好好收藏起來。

或許是一種彌補的心態,當看到那則新聞時,心理頭好酸,我沒有怨我父母親,那他們會不會怨?

他們會不會被同學笑呢?或許那則新聞正給我靈感,山地原住民的小朋友,不就和以前的我一樣!

麵粉、麵條捐過了,那麼來雙鞋子也不錯吧!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