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租界

帝國主義時代, 很多國家靠著殖民地來賺取貿易的利益.

所以很多國家淪為殖民地,
而中國, 因為世界各國都想覬覦中國的市場.
因為利益擺不平, 就變成各國劃分勢力範圍,
然後, 跟中國的大城市租一個小地區當作自己的地盤.

形式上, 主權屬於中國,
但是實質上, 是租借國在使用.

中國有租界的城市,
租界大多是商業繁華的地方.

跟中國租借的國家有:

英國.
法國.
俄羅斯.
德國.
奧匈帝國.
日本.
義大利.
比利時.

美國跟一些其他國家使用公共租界.

每一國家的租界, 都使用該國建築風格建築.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電插座系統如此混亂的其中一個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
中國藉由對同盟國宣戰, 占領了德國跟奧匈帝國的租界.

俄羅斯發生共黨革命後, 為了表示對中國的友好, 歸還了租界.

比利時無法管理海外租界, 也歸還了租界.

英國, 法國, 日本之前有歸還部分租界.

太平洋戰爭爆發,
日本占領中國境內各英國租界.
不過於 1943 年, 在汪精衛的要求下,
把中國境內的各國租界, 包含日本租界, 一同歸還汪精衛的南京政府.
法國 (維琪政府)則是更早之前就歸還了租界.

義大利在 1943 年就戰敗,
所以當時日本並沒有把天津的義大利租界歸還給汪精衛.

直到 1946 年才正式收回.

最後一個歸還中國的租界是香港的新界, 1997 年.
2008-11-22 0:5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中國 租界

考試會考嗎?

不管會不會考它增長了我的知識

如果一個東西存在一定要有什麼功利目的

那請問一下你活在人世對這個世界有什麼幫助??

微醺鸚鵡 wrote:
考試會考嗎?


會啊~~
要是第一類組的就會
自 HIGH 也滿好用的~
界限街我去過,在太子道旁邊的旺角警署後方。
其實租界對後期大清王朝與中華民國成立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不過中華民國並非一個正常國家,因為成立的太突然,很多事情都是急就章。
實為一個亂七八糟國 !一下共和一下帝制再來軍管、帝制 再來黨治....

相對美國的憲法與相關法制訂在獨立時已經開始規劃設計,制度也比較健全一些。
更猛可以看看日本維新運動 明治維新

派250幾位留學生出去學習外國新知,這些人回國之後重用。
幾年後日本已經可以生產鐵甲艦。更不說後期發展驚人成就。

有興趣可以找日本版wiki來看資料很豐富.

台灣成就在於日本實行現代化教育讓台灣1896年之後有大幅進步1920年之後是國民所得為亞洲第二的地方。
有興趣者可以多方研究相關資料。

不過租界與割讓導致近代發展有很大的不同。
教育、法治、社會制度讓台灣、香港、澳門都有很多不同的發展。
但隨著中國強大收回租界之後香港、與澳門的戰略地位不如以前。
深圳港、廣州港取代香港,上海直接取代香港亞洲商業中心地位。

dearjohn wrote:
帝國主義時代, 很多...(恕刪)



earl258 wrote:
界限街我去過,在太子...(恕刪)


事實上很有趣的

大清例律是執行到1997年

原因好像就是租借的條件
微醺鸚鵡 wrote:
考試會考嗎?...(恕刪)

他好無聊喔
喜歡把我無聊會用維基查的資料po上來
dearjohn wrote:
帝國主義時代, 很多...(恕刪)


要說倭寇不能說日本..以倭寇在日清戰中一直到太平洋戰爭所犯下的罪行..直接把倭國解體分別由台.美.英.法.俄分

別佔領管理才比較適合!
申時行 wrote:
要說倭寇不能說日本....(恕刪)


那中國不就只能說是支那人?
日本明治維新會成功, 靠的是薩長同盟擊敗幕府勢力.

薩摩藩是島津家, 當初豐臣秀吉打壓最厲害的大名,
不過在関ヶ原合戦, 以及冬の陣, 夏の陣, 都是代表豐臣家的主力.
然後島津家獨占跟琉球王國的貿易, 私下累積了不少勢力,
所以才有日後跟幕府鬥的本錢.

之前薩摩藩有跟英國打了一場薩英戰爭,
相對地也讓薩摩藩知道西洋人的厲害,
所以就聯合長州藩的毛利家,
(原本是獨霸中國的大名, 被德川貶到現在山口縣的地方)
一同推翻幕府, 才有日後的明治維新.

大清帝國則是一直由葉赫那拉氏的慈禧掌政,
也許是私利, 也許是想要跟努爾哈赤氏同歸於盡,
所以自強運動沒有能讓大清帝國起死回生.

一位日本的軍官, 假借參訪清國的軍艦,
意外發現他們沒在演習,
簡單來說就是紙老虎,
所以才派兵攻打朝鮮, 掀起甲午戰爭,
並取得遼東半島以及台灣澎湖,
正式地封鎖了大清帝國的海上對外交通.

其實, 英國在對中國的貿易, 一直都有壟斷的角色.
例如, 英國一直控制著中國的海關.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