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想請問一下各位大大,
小弟號奇有去查一下收視率怎麼來的,
得到的答案是有裝一種專門調查收視率的東西在電視上在統計有多少人收看
或是電話查訪但是我周圍好像都沒人裝或調查,
所以想問版上的大大有人曾經有這經驗嗎~~
因為以目前台灣最大, 也是唯一的AGB Nielson公司為例
他們目前裝設所謂「個人收視紀錄器」的數量
也只有將近3200多個
而現在通稱的收視率數字
其實是以4歲以上全台的人口數來計算
目前他們訂的數字是2170萬6990人
也就是說, 用不到3200個回收的收視狀況
去計算全台4歲以上收看電視的狀況...
你覺得如何...
而且你說你周遭的朋友怎麼沒看到在裝
其實大部分的人也沒看過吧..
它是一個類似像以前第四台選台器一樣的黑盒子
透過電話線把你家每天從凌晨2時到第二天凌晨1:59的所有開機選台狀況
從電話線傳回他們公司的電腦
在經過統計運算後
就成立大家常常看到的收視率了....
小弟先前有發過一篇文章
如果版主有興趣
可以查閱一下....
jtlcheng wrote:
目前他們訂的數字是2170萬6990人
也就是說, 用不到3200個回收的收視狀況
精準度越高成本越高,三千多台紀錄器這數目應該是有精算過的合乎經濟成本數目...
我是不知道這個有沒有包第四台,如果沒包準度應該不會偏差太大..
例如一個池塘有2170萬條魚,裡頭有四種魚種,每種魚數目一樣多.
一次只撈出320個觀察四種魚的比例狀況準度偏差可能還會頗大.
但撈3200條出來就應該還好...只算A魚本來應該是25%,實際上撈出來數目我猜可能會最多介於800上下偏差4,50尾,驗出來結果可能是大概23.6%-26.4%之間....但例如想更精準作到24.5%~25.5%,多準1%的紀錄器成本開銷可能得多好幾倍而划不來...
3200紀錄器應該再乘平均每戶家庭的人口來比對2170萬人口,所以我猜誤差值應該不至於太過誇張..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