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對於台灣教育界補習班千千百百林立於大街小巷之小小見解

  小時候媽媽常對我說:「窮人很多都是靠努力讀書而翻身,我們家沒有什麼大企業,長大就得靠自己了,所以現在要好好的讀書。」

  經濟頗蕭條,M型社會,有錢人越來越能投資下一代,讓他們每科都去上補習班,國小天天補才藝,補到什麼是神奇寶貝是什麼都不曉得;國中天天補國英數理,補到連老子叫啥名都忘記了...倒是M山的另一個山頭上,爸爸媽媽總是得一身背著一兩個工作,才免強能讓小孩子補個一兩科,這時想起媽媽說的話,媽媽說窮人很多都是靠努力讀書而翻身,但我總覺得是越來越難翻身,課本裡教的少少的,考卷裡面出的多多的,好像沒有補習沒有買參考書就不能考一百分似的。
  
外面的補教業者也是用許多不良手段,像是平時考外面買的題目,就買給同學做,讓他們科科考一百,打擊一些自己私底下苦讀卻考60分的同學,甚至有繳20萬讓你保證上第一志願的方案,有時又說自己的補習班是用沙發級作椅,老師都是用高學歷的,大考完還會集體請飲料...考100分給幾塊錢,數學考100分不給錢,因為你在他那裡沒有補數學...
  
很多人問:「一個人長大以後能用得到多少學校所教的東西?」答案是幾乎到國一以後就沒用到什麼了...
但這並不代表讀書沒有用,讀書是讓我們培養做一件事情的態度還有責任,在讀書的過程中,也學到了完成一件事的該有多少的毅力。但是補習班是否會讓讀書這件事情變成在追求100分,追求A+呢?補習班的廣告招牌內容從來不是說要教你如何培養毅力去做一件事情,最常看到的卻是XXX全校第一名,XXX國文數學全部滿分。好像就在跟你說,你給我錢,我給你名次給你分數,但事實就是如此。
  
這會不會讓學生變成打一下走一步的牛?反正大家都只看我有沒有考100分,我只要去補習班補一補,他就會給我重點,給我這單元的精髓。那些參加20圓上第一志願的學生,是不是讓一些自己努力在家讀書該考上的學生被刷下來?這會不會是惡性循環?讓新一代出社會的人們做事越來越懶散,因為出了社會後不會有什麼補習班。

  我認為補習班改變了大部分學生的做事態度和心態,態度懶散,心理想著沒關係後面有著靠山。
考100分厲害的是克制自己看電視的慾望、能全心全意的為了一件事情努力,而不是因為你媽媽花錢讓你把這單元全都搞懂了。

感謝各位大大有耐心的看完我冗長的見解,內容如果有些地方描寫的太誇張或錯誤部分請不吝指教!

  
  



  
 
2008-10-19 0:11 發佈
學校不能教太多
不然補習班沒賺
考試不能太簡單
不然參考書難賣

這就是陰謀啊~!
かわいい
讀書是讓我們培養做一件事情的態度還有責任,在讀書的過程中,也學到了完成一件事的該有多少的毅力。但是補習班是否會讓讀書這件事情變成在追求100分,追求A+呢?補習班的廣告招牌內容從來不是說要教你如何培養毅力去做一件事情,最常看到的卻是XXX全校第一名,XXX國文數學全部滿分。好像就在跟你說,你給我錢,我給你名次給你分數,但事實就是如此。

樓主這一段太中肯啦!!

但其實也不必太過擔心

在這個社會要有好的成就 只有自己主動追求知識和卓越

那些滿分、第一名什麼的 不一定就是長線的能力

補習班可以教出一時的100分 但不能教出人生的100分

因為主動的能量永遠比打一步走一步要強太多!!
我大概有半個資格可以跟您談這件事,畢竟我從小補到大

幼稚園開始就有

鋼琴、作文、書法、英文、數學、珠算、繪畫、溜冰,這是國小,好像還有說話課啥米鬼東東的忘記了

但是現在上面的任何一項,我都不會,字寫不好,履歷寫得亂七八糟,琴?音感全無哪來的琴,英文更不要提

但是這些東西除了英文作文,其他都是有得獎紀錄的,而且當時真的做得不錯,全國性的比賽也有幾件

這些獎狀獎杯在我大二的時候通通燒了丟了,只能見證我曾經會但是現在不會的東西有屁用,這是在我成績一直不理想的時候做出來的事情,小時候的第一名有啥用

考國中資優班時候只是一科語文考了不好,跟資優班無緣,注定補習的命

啥米魔鬼訓練班,自習班,恩我通通領教過了

但是成績只有每況愈下

高中補習更是翹課率80%以上,真不知道那些錢浪費的意義在哪,科科補科科翹

然而轉機就在大學(就是現在)

我自願去補習了,而且大概是我有生以來堅持上課聽到底不打瞌睡不翹課,而且不管是前一天熬夜失眠還是怎樣都堅持不缺課

想通了?或許有一點

但是轉變在於

我國中高中都是念私校,國小念的也是明星學校,老師挑過

師長都會把該給予的教授你,或是說強迫學習

學校老師、同學都是給予該有的,一點都不覺得缺

自己一直處於被動狀態

看到一些書念不起來的同學只會笑白痴

但上了大學,因為自己也有夠亂考,上了不怎樣的學校

大一很歡樂,大二有點累,大三該想想未來了

才發現,因為學生太爛,學校也甚麼都沒教

有多糟?我快大四了才發現個體/總體經濟學需要微積分

只有我?對不起好像是整個系上的人都不知道這常識,因為我們拿的課本都沒這玩意

如此驚覺,開始研究別學校都是念些甚麼

原來我們的大刀財管只是考個現值終值+債券股票價格就可以被當50%以上

鄰近的學校這範圍只有一次期中考,咱們考了2學期,2345修的都還看的到(別懷疑我真的看過五修的)

所以老師真的不能再給多了

這些書真的能夠自己念嗎?

於是我補習了

兩個禮拜的課程超越學校的2學年

教太快(補習班)?應該是教太慢吧(學校)

然後回頭看看以前的朋友,

有人上了台大政大,這些人從前都被我當啟智兒看待

年年在繳貸款,更不用說補習

但是也有家裡非常有錢的人

一些人念了NYU之類的學校,總之我大概一輩子追不上,那是金錢和實力的結晶

一些人從前當作同等級的人看待,現在吃飯等死...喔也吃不死,要吃死可能要開直升機灑鈔票

我家大概是小康,但是由上面可以知道該給的也都給我了

但是卻連一個三級貧民戶可能都比不上

我想說的是

或許這種氾濫的補教文化,雖然泛濫還是有它存在的價值

決定還是在於自己

補教的存在只會區分出一種人

那種人是又有錢又上進的人

因為這社會畢竟大多數的人還是懶惰的
"我認為補習班改變了大部分學生的做事態度和心態,態度懶散,心理想著沒關係後面有著靠山"

除了這點外還給了很多不好的影響...當然這不是補習班造成的
不良的影響包括
永遠只會有正確答案的東西
學習的過程不著重在知識的取得
而在如何快速以及正確得找出解答裡面的正確答案
缺乏扎實的訓練以及追求速成(都在尋找人家整理的重點和講義)
我懷疑這影響目前台灣短視以及求快求表面現象

另外幾個衍生的問題
家長把教育的責任推稿學校老師跟補習班
家長認為他對小孩的教育或是成績不好關鍵再補習班...
無必要的重複訓練扼殺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

ghlai wrote:
"我認為補習班改變了...(恕刪)

這是因為台灣生態的問題

台灣80年代轉變得太快了

有人笑說大陸大學生累成甚麼樣子,哪像大學生

以前台灣的大學生都是這樣跑出來的阿..

從前大家困苦,有個好大學畢業就會有好工作(以前的年代好像只要大學畢業就是保證了吧)

於是要努力拼上大學,老媽老爸有錢了就開始想盡辦法幫兒女找方法,自然是補習班了

於是先來個國文英文數學之類的

當大家覺得學科強不一定比人家好,開始鋼琴跳舞繪畫通通來

補習年齡越來越提早

大家也都越來越繳得起學費

大學不是那麼重要了,所以更要拼國立大學

但是底下的接受者並非自願性阿..
不是每個人去補習都是浪費錢

不是每個人念書以後出社會都用不到

自己的問題別推給補習班

心態不正確去哪裡都學不到東西
以下純個人意見,若有得罪請多加海涵

不用補習照樣有成績亮眼的學生;經過補習後仍然有出現黑馬的機會(但事實證明是少數)
哪些人適合補習? 我想應該是組織能力不足的學生,或是說沒有組織所學習慣的那一群
家長把學生送往補習班,九成應該都是家長的意見,學生應當不太願意吧,因為家長也不知道該怎麼幫助孩子
這可了解家長一味的信任補習班能為替孩子提高成績,補習班充其量只是治標不治本
讀書的基本功卻可能都沒學到,這也要看學生遇到貴人老師與否及自己的體悟力

近年來不斷被討論的升學主義應該慢慢被修正才對,考100分打敗別人? 補習班喜歡拿競爭口號當金字招牌
我想建立學生跟自己比較,使明日之我勝過今天之我才是正確觀念
以公平公正公開訴求的升學主義不是不好,只是被矯枉過正了

說到這不免想到小時後,小弟在小學也補習過數學
現在想想那位老師真的是我的貴人,建立我良好的數學學習態度、習慣
他認為學好數學重在過程思考,答案或許只有一種,但是重點在於你怎麼用各種方法來解讀
反觀現在小孩,只求有快速答案,不喜歡思考沒有耐心
所以從學生的學習習慣、態度、方法..,大概可窺究日後的學習發展

正所謂「師父引入門,修行靠自己」
補不補習端看需不需要、適不適合
啟發學生學習動機建立良好習慣心態絕對是治本之道



補學科的本來就只是補強而已 去聽一些在學校沒聽懂得再聽一次

我不認為錯在補習班 如果學生願意認真學 去補習也不會多痛苦 反之亦然

"一個人長大以後能用得到多少學校所教的東西?"

我認為不是用不用的到的問題 是看你怎麼用而已

如果自己知道要未來要做什麼的話當然不用浪費時間去學那些多餘的 ...

賣香雞排也是能賺大錢阿...
かわいいは、正義
好賺 二個字!~太多間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