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學門檻降低後,受影響最大的可能會在七年級、八年級的朋友身上,其餘的朋友,也連帶受到規模不等的影響。因為現在求職大部份的學歷要求都提高到大學,就算有比較低的學歷要求,誰學歷高誰機會就多一點。 我們想一個問題,以前大學錄取率不高的時候,大學以上的學歷的條件比其他高中以下的好一些,但是相對的,那個時候,許多職缺只需要高中職就能受僱用。
影響的結果可能有以下幾點:
1.不是很認真唸書的朋友,一樣能上大學,但是唸完之後,老闆心中的認定可能跟高中職差不多,於是比以前同樣程度的人晚四年時間進入職場,少四年收入不提,四年的時光認真用心的人,也許在一個企業裡所學經歷、職位也有一定水準了。再加上學費??
2.條件比較好一些的朋友,上了公立的大學,出來之後,企業主或許對國立大學的畢業生會比較喜愛,但是那感覺也沒有以前的時代來得明顯。好像大家在講得大學生滿街跑到今天的大學生七分就能上。聽了讓人覺得有點悲哀~
如果全部畢業生一半人數,四年換算下來,以整個國家論起來,少了原本能貢獻的人力,其實就是無形之中的損失。
其他的碩士學歷、博士學歷,可能也是有類似的問題。
舉個例子好了。
甲、乙二人今年同樣三十歲,同樣不愛唸書。
甲書沒有唸得很好,但高興地意外考上了大學,服完兵役,二十四歲進入職場,在職場六年。
乙書沒有唸得很好,沒有考大學,準時服完兵役,二十歲進入職場,在職場十年。
進入職場的時間差了快一倍
由於甲考上的大學未得到老闆的肯定,所以薪水沒多多少。但是少了四年,學費另外在加上去,不知差多少成本。
說起來甲不小心考上大學,好像應該高興一番,高高興興地去唸大學,但是仔細算起來好像又不是這樣一回事。
誰吃虧了?
是甲嗎??
嚴格來說是每個人都吃虧了,因為以一個人四年,一半的畢業生來論,國家整體吃虧了,虧的是原本可以投入社會的生產力,虧的是投入的教育資源(人民納的稅)和學費。不可否認的,實實在在地多學四年,可能產生更大的效益,但是如果是混過去的,虧掉的就很難估計了。
是誰騙了誰??又是誰被誰騙了??
這不是學歷無用論,是學歷貶值論

我所收藏的令人懷念的、感動的、趣味的、爆笑的影片都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