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請問一個歷史上人物姓名問題

不知有沒有人跟我一樣的感覺...

話說我在高中歷史課時曾經問過歷史老師一個問題...
就是漢末三國時代以前的已知人物所知道的幾乎都是單名的..比如:姬"發",姜"尚",贏"政",劉"邦",項"羽",曹"操",劉"備",趙"雲",司馬"昭"..等;三國時代人物搭配字號才有兩字"名"如:諸葛"孔明",關"雲長",曹"孟德"...以上等
又翻翻課本在三國之後才漸漸有"名"是兩字以上...李世民,李隆基,李淳風,郭子儀,趙匡胤...等..一直延用到近代!!!

結果老師只給我一句話.."好問題"...說以後再告訴我就沒下文了!!然後畢業很久..問題還是一個疑惑在

似乎三國時代是一個分野...我是這樣感覺...忽然突發奇想...難道都沒有人有修歷史的論文是這樣的題目嗎^^

01有沒有人熟悉歷史的可以幫忙解惑一下...

2008-09-22 13:4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人物姓名問題
記的以前有討論過這種問題
好像是因為五胡亂華之後
有一個君主提倡漢化
大改漢人姓名
之後就產生這種現象
不知道正確與否
因為是高中時的記憶了
有錯請指正
自分で选んだ道だから 跪いても终点まで歩んで行かなきゃいけない!
以前的人除了姓名之外
都會另外自己取各字
名都是一個字的 字才是兩各
例如諸葛亮字孔明
比較講究點的就會在弄個號
例如乾隆號十全老人
可能三國前流行以名行走江湖吧
不過我記得這也不一定說三國以後都是用字的
單純看個人喜好吧
像張飛小說裏大家都是叫他張翼德
可是我們怎麼念感覺就是沒有張飛來的好
現在人沒有這閑情雅致吧
另外有些還要排族譜的
那種姓加名就一定要三個字的了
看01閒聊板 不回報還算是人嗎
shiroh wrote:
不知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恕刪)


我只知道 例如曹操 字孟德

很多人都有三個字的

你去翻一下 天子傳奇 以及三國志 就可以得到解答 ORZ
lee-888evo3 wrote:
我只知道 例如曹操...(恕刪)


所以我才有問題說...單看"名"三國時代以前不搭配字號來說還都是一個"字"
以你說的例子..曹孟德它的姓名是曹"操"...名還是一個字^^
呵...

三國志就還是史書...但天子傳奇就不說了..那是進代人所畫的..命名是作者的喜好(有點現代主觀意識)
謝謝回覆哦!^^

三國的人物(三個字的):

1、曹安民:曹操之侄,在宛城之戰被殺;
2、單子春:魏國琅牙太守,曾譽年輕時的管軻為“神童”;
3、辛憲英:辛毗之女;
4、尹大目:魏國殿中校尉,曹爽親信;
5、傅士仁:關羽部將,投降東吳;
6、郭攸之:蜀漢大臣,“貞亮死節之臣”;
7、黃承彥:諸葛亮岳父;
8、劉元起:劉備之叔,曾資助青年劉備;
9、劉德然:劉元起之子;
10、裴元紹:欲奪趙雲戰馬被殺;
11、孫尚香:劉備夫人;
12、程遠志:黃巾軍將領,被關羽所殺;
13、韓呂子:袁紹部將,在烏巢被殺;
14、胡車兒:張繡部將,偷走了典韋的雙戟;
15、胡赤兒:董卓女婿牛輔的心腹,殺死牛輔投呂布反被殺;
16、蔣義渠:袁紹部將;
17、李春香:黃奎之妾,黃與馬騰定下誅曹之計,被她出賣,反為曹所斬;
18、劉子揚:魯肅同鄉;
19、婁子伯:隱士,曾教曹操築城之法;
20、呂伯奢:曹操之父舊交,為操所殺;
21、呂威璜:袁紹部將,在烏巢被殺;
22、馬日(石+單,音低):東漢大臣,王允欲殺蔡邕,他曾勸阻;
23、馬元義:黃巾軍組織者之一,因叛徒出賣被殺;
24、秦慶童:董承家奴,向曹操告密;
25、眭元進:袁紹部將,在烏巢被殺;
26、王子服:東漢大臣,與董承密謀誅曹被殺;
27、衛仲道:蔡文姬前夫,早卒;
28、吳子蘭:東漢大臣,與董承密謀誅曹被殺;
29、武安國:孔融部將,為呂布所傷;
30、邢道榮:劉度部將,被趙雲所殺;
31、嚴白虎:盤踞江東,為孫策所敗;
32、楊大將:袁術親信;
33、張世平:商人,曾資助劉、關、張;
34、龐山民:龐德公之子,《三國演義》誤為龐德公字山民。

為什麼人名用單名呢,有一種說法:
問題出在王莽身上。西漢末年,王莽篡奪了政權。為了鞏固統治,他撿起了董仲舒的“神學目的論”,大搞迷信,大搞復古,以此為核心,還推行了一系列所謂的“新政”,從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從貨幣到地名,無孔不入,也涉及到了人名。

《漢書•王莽傳》中有這樣的記載:王莽的長孫叫王宗,要是慢慢地等,靠死爺爺和爹爹,這個王宗是可以當皇帝的,可是,他性子太急,等不得了。自己弄了天子的衣服、帽子,穿上讓人畫了幅畫像,還刻了銅印三枚,與其舅舅合謀,準備搶班奪權。可水準有限,事情暴露了。雖然是親孫子,但這事也不能輕饒,王宗一看不好,就自殺了。雖然人死了,但“政治權力”也要剝奪,王莽下了這樣一道命令:“宗本名會宗,以製作去二名,今複名會宗。”這道命令不琢磨是看不出門道的。“製作”就是法令,王宗本來名是兩個字,叫“王會宗”,是依法令後改成的“王宗”,現在犯了法,得再改回去,還叫原來的“王會宗”。從王莽這道命令可以看出三個問題:一、王莽之前的人名用字數是不受限制的,他自己孫子的名都是兩個字。二、王莽上臺後,曾經下過“去二名”的“製作”,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規定不准用雙字名。三、人犯罪後,恢復二字名,以示處罰。

由於王莽的法令,從那時起,人們漸漸養成了使用單字名的習慣,後來雖然王莽說話不算了,卻一直也沒有改過來,竟然成為風氣,認為用兩個字取名是不光彩的事。如果是現在,人人全是單字名,那麻煩可就大了,因為單字名很容易造成重名。但是當時人口並不是很多,人的活動範圍、交際半徑也有限,單字名並沒有對社會造成太大的不良影響。因此,單字現象得以沿續,一直到三國時代。

來源:百度。請笑納...

vaca02 wrote:
記的以前有討論過這種...(恕刪)


這麼一說有點印像

叫啥托拔魏(還是桂?)吧

糟糕~太久前了都忘光了~
你講的應該是北魏孝文帝 拓跋宏....
[閒聊]請問一個歷史上人物姓名問題[閒聊]請問一個歷史上人物姓名問題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本人不擔保其正確性、即時性或完整性,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