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在吃飯時談到,他們去台北看米勒的畫展…剛好我把我心裏的話說出來
我朋友說他們為了看畫展排了他們到目前為止最久的一次隊,我心想…在這麼久的隊伍中的每一個人
真的是「想看」米勒的畫,還是因為身邊的人有看,為了要和別人一樣,所以才去看…
可能原因很多很多…但…真正看的懂的人又有多少,抱歉我並不是說看不懂就不能去看,勿挑我的語病
,只是當我看新聞畫面時,看到一堆人為了要看「拾穗」與「晚禱」兩幅畫,全部擠在一起,才導致隊伍
才會排這麼長這麼久,但…這些人真的看的懂嗎,在一幅畫前站這麼久,真的看的懂這幅畫的意境嗎,
當然,我知道這真的是「世界性」的名畫,也很難得來台灣,但…我要說的重點是,除了米勒的畫之外
我卻很少在其他的美術館中看到有為了看畫而排這麼長的隊伍,台灣的資深藝術家畫家很多,也畫的很棒
,台灣人卻很少參與,甚至是免費的,也沒人想看,但卻肯花這麼多錢去看所謂的「世界名畫」,
因此讓我不得不覺的,這些人真的看的懂嗎,當然我對畫也不懂,因此我很少看畫展,也不會因為是世界名
畫就去排這個隊,只是覺得台灣的藝術家很可憐,窮及一生辦個畫展,卻沒什麼人看,幾幅世界名畫一來,
就算排三個小時的隊也值得,這是什麼心態,喜歡藝術的話,應該是不分國界的不是嗎,我猜是因為這些世界名
畫的畫者都已經過世,因此畫才這麼出名,而台灣很多畫家都還健在,因此不管辦幾次的畫展,沒人看
就是沒人看…唉…以上這些話只是突然心血來潮而寫的…大家看看就好。
一大堆人在最後的時間才去看畫
當然擠爆了
不把握時間去看
可能要存一大筆錢到奧塞去看
可奧塞有時也是人爆多
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
想看展的人可以早點去(先買票,早上七點去排)
進去之後先殺到拾穗和晚禱的前面看
再從後面難到前面賞畫
因為我就是這樣......
至於新銳藝術家的作品沒人看
我到覺得也還好
假日市立美術館也都是人
藝術博覽會也都是人
爬山逛街騎腳踏車都是人
台北人多到爆
在北美館的好處是沒那麼擠,觀畫品質較佳
空氣品質好
而且氣質正妹多
現在有台北雙年展,可以逛逛
只是我覺得內容沒那麼平易近人
米勒的展裡,我特愛最後一間展場最後一幅香巴杜安的拾穗者
一字排開的小人在變化莫測的天地之間
很有戲劇張力呢
老實說
我看到這麼多人擠在拾穗前看畫
我也覺得很感動
小小的一幅畫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與其說要在實畫前看出個所以然
到不如說拾穗與晚禱的精神性無遠弗屆
連一個展覽都辦不好。聯合報系最近還大打廣告稱讚了自己一番,其實只是把台灣人的生活水準拉得更低了。
要辦一個藝術品的展覽,基本的「限時」「限量」+「創意」都沒有
1. 限時,例如給你一小時,看不完,明天你再買票來看,不是買了票進了場就可以待一天。
2. 限量,讓每一個入場的人可以靜靜的看,從不同的角度看。不是像夜市喊價,擠前面才有贈品。
一批人看完了,清場檢查;再下一批
3. 看完了又如何,只能說主辦單位就是營利單位而已吧。
聰明的國家。要買票,線上購買或電話購票,一切OK了,再把票掛號寄給你。
而那票封,信封,就是本地設計家的空間了,一舉兩得。
大排長龍?遊民要趕因為妨礙觀瞻,那排隊..... 是不是也要趕?
歐洲、日本很多藝廊或博物館都會如此,不會有什麼大排長龍的事 ....聽過一個日本人說的,這是藝廊不是拉麵店。
只實不是什麼展...,只是個趕集大家去參加,熱鬧了一下而已
社會沒有因為這一個什麼畫,大家變得詳和或有氣質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