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如果誰敢說他不用人海戰術,我就不姓張!
如果誰敢說他不用人海戰術,我就不姓張!如果拿三個演員在那裡搞表演,觀眾肯定都要走了;我不能失敗,老百姓也不答應;我認為只有一個民族自信了,才會做浪漫、夢幻的東西。
B:國外媒體報導,這筆費用是5千萬英鎊,也就是5 億多人民幣,這個數字準確嗎?
Z:差不多。這個數字真不算多。
各週刊專訪張藝謀:張藝謀口述8月8日:讓觀眾心跳
張藝謀兩萬言細述開幕式幕後故事:失敗了就要流亡海外了(南方週末)
《外灘畫報》文/ 李俊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演出結束後,張藝謀在北京接受了《外灘畫報》專訪。他說:“這是中國人最偉大的節日,我們要讓全世界的人感受到中國人的激情、浪漫。”開幕式運用了很多高科技術,“我也絕對沒有忽略人的本性。如果傳統的人海戰術是老觀念的話,我們是用人海戰術和新媒體的結合,是一種新力量。”
“你根本就不能失敗,也沒有餘地。”張藝謀說。
淩晨3 點的北京,張藝謀穿著粉紅色的T 恤,坐在酒店26 樓接受記者的專訪。說到興奮的地方,還會站起來手舞足蹈。
從他身後的視窗望出去,隱約看到燈火閃爍的國家體育場鳥巢。就在31小時之前,那裡向全世界40 億觀眾展現了中國特色的奧運開幕式表演。
見到記者之前,張藝謀已經有40多個小時沒有合過眼,眼簾下的眼袋已經鼓出來了。“最近兩個月幾乎每天都是通宵,熬夜都熬成了習慣,從一年多前就開始了”。張藝謀很清楚地記得,那一天是去年6 月10 日,他們從開幕式運作中心正式進入鳥巢內工作。
國外媒體對奧運會開幕式好評如潮。《紐約時報》評價:“如果說這個驚人的開幕式表達了對中華古老文明的至高敬意,試圖激發一個古老民族的驕傲,那它同時也對充滿疑慮的外國傳遞了這樣的信號:別害怕,我們沒有惡意。”《今日美國》說:“這一榮譽屬於總導演張藝謀。”《衛報》評論道:“張藝謀全力掃清了所有障礙,讓這場演出和周圍的一切相匹配,並很好地詮釋出,中國是在古老文明基礎上崛起的一個現代國家這個意圖。”
開幕式後的新聞發佈會上,有外國記者問導演張藝謀,在“和”字之前出現的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其實,“和”字的演變原來有5 個過程,為了簡潔且便於理解,張藝謀已經去掉了中間的3個變化過程,只保留了兩個。
“你不能苛求他們在50 分鐘的表演中,就把文化概念弄懂了,就像我們對外國的很多概念,認識也都非常膚淺。這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這個目標太大了,完不成”。張藝謀告訴記者,外國觀眾認不認識這個“和”不重要,他們知道這是中國人的方塊字就可以了,“你永遠要記住,任何文藝表演都無法詮釋那麼複雜、準確的文化歷史知識”。
開幕式前一周,奧運聖火點燃方案確認。奧組委給張藝謀推薦兩位退役的運動員,一位是許海峰,一位是李寧。張藝謀把兩人帶到鳥巢內實地講解的時候,許海峰當場就說:“這是李寧的活。我是搞射擊的,職業要求就是要穩、准,肯定沒辦法完成這個任務。”
對於李寧來說,這不是件輕鬆的事情。李寧提前1 個月開始訓練。白天在家裡練體能,晚上就到鳥巢來跑圈,瘦掉10 斤。李寧還記得,第一天去鳥巢是去看看場地,第二天就在空中走了20 米,第三天走下全程。
李甯繞場一周是500 米,呈傾斜角度奔跑,需要3 分50 秒左右的時間。為了避免李寧發生意外,必須還有一位運動員做替補,他就是熊倪。張藝謀認為,熊倪也是幕後英雄,李甯在訓練的時候,他也陪著每天高空跑。
李寧跑步用的鋼絲軌道是電動控制的,為了避免發生意外,組委會還特別預備了人工控制的方案,就是人拖著鋼絲繞場一周跑。李寧跑一圈需要休息1個多小時才能緩過來,而拖鋼絲軌道的工作人員則需要休息兩個小時才能緩過氣來。
在中國隊入場的時候,很多人都注意到,和姚明走在一起的是來自汶川地震災區的救災小英雄林浩。林浩差點沒能入場。據張藝謀透露,開幕式的安保非常嚴格,在運動員進場的時候,他們對意外出現一個小男孩表示懷疑,林浩就被攔到了場外,遲遲不能進入內場。張藝謀著急萬分,自己親自打電話解決問題,把林浩從安保防線外拽進來。那時候姚明已經開始上場了。
張藝謀在奧運運營中心的辦公室非常簡單,90 多平米的套房,包括一個會議室,所有工作人員的討論都集中在這個會議室內。牆上懸掛著一把寶劍,這是高倉健花重金從日本請當地高人,為張藝謀專門打造的。當時他也沒有提前通知,就一個人坐飛機到了北京,把這把劍留給張藝謀。“我想他就是表達自己的敬重吧,這是非常有意義的東西,我就把它放在這裡,作為一種鼓勵”。
辦公室牆上還貼著一幅白紙寫的草書:不亦樂乎。張藝謀透露,這也是當時開幕式的創意之一:從空中將水墨直接潑到畫卷上,然後還能形成“不亦樂乎”這樣的草書書法。但是實驗了幾次後發現,可行性不高,不容易控制,很容易失敗,只能忍痛捨棄。
B= 外灘畫報 Z= 張藝謀
有人不用人海戰術,我就不姓張
B:你的核心團隊只有6 個人,幾個人就能運作15000 人,是不是借鑒了以前你拍大片的經驗?
Z:在拍大片中積累的指揮、管理、協調經驗都是很有用的,包括用很多人去呈現某種大型的視覺化,都是很有經驗可以借鑒的。說心裡話,廣場表演是一種世界的大型化表演。誰都知道,不能把廣場搞成劇場,不能就是一小撮人在那裡搞。他真的是需要某種人海戰術。人海戰術不是貶義,全世界的廣場表演都需要人海戰術。當我們看到很多人在表演的時候,這不是人海戰術,而是由這些人參與帶來的現場激動,許多人組成一個圖案、做一個變化,這種人氣是非常可愛的。
從西方、全世界來看,都是如此。在大型廣場表演上,如果誰敢說他不用人海戰術,我就不姓張!如果拿三個演員在那裡搞表演,觀眾肯定都要走了。人處在10 萬人的廣場中,就是為了看到人的力量、人的精神集合出來的某種東西。換個角度說,拍大片的經驗對這種大型的半陳列式的表演是有幫助的。
B:為什麼這是半陳列的表演?
Z:半陳列式,就是鋪排開就可以了。在廣場上不像拍電影,不像在舞臺上,它是不及細說的,沒辦法去講一個戲劇和情結。你只要打幾個點就可以了,不用去編排它了。舉例來說,我們用人搭建了一個變化的和平鴿,和長畫卷有個配合,接著搭建變成了鳥巢。這時,一個放風箏的小女孩飛過來了,就是打到這個點就可以了。小女孩放風箏的事情不能再往下演了,再演就小氣了。把空間留給大家,就是廣場藝術,不能往下去挖,如果進一步去發掘那個情感,那就是劇場了,它是激發人的想像和空間。
B:您以前的電影一直喜歡運用人海戰術來營造大氣的東西,但是這一點恰恰很容易被挑刺,認為這是您的缺點。
Z:如果有人批評人海戰術,那我就反問:在10 萬人觀看的廣場上,是否可以30 個人演完全場?誰有這個本事?這不可能帶動現場的情感感受,沒有那個人氣、激情。300人擱在那裡都看上去都沒感覺,要讓我們的場地看上去有點規模、有點人氣,必須要有3000 人站在那裡才行。擊缶的那個場面裡才2008個人,還有2008 個大道具,如果把那些道具都撤走,2008 個人一樣顯得空。很多人老喜歡說人海戰術,似乎用這個簡單的貶義詞,就把這個永恆的規律否定了。在大型的廣場上做文化展示活動,你不用人,用什麼?全世界都用這個規律。
何況,這是中國人最偉大的節日,我們要讓全世界的人感受到中國人的激情、浪漫,我們不用人用什麼?拐那麼多彎幹嗎,弄得冷冰冰的,觀眾還不會跟著你走。有時候就是要人多,人看人就不是不一樣,什麼好看,就是人,人看人也最好看。哪怕我們用了很多高科技戰術,我也絕對沒有忽略人的本性。如果傳統的人海戰術,是傳統的老觀念的話,我們是用人海戰術和新媒體的結合,這個一加一絕對不是簡單等於二,是一種新力量。
節儉辦奧運,我沒有濫用新技術
B:我們看到很多新科技LED 技術的應用,在視覺上造成很多奇觀,也是這次開幕式讓大家驚歎的地方,您是怎麼和這些映射、光影的新高科技結緣的?
Z:我對技術一點不陌生。說心裡話,我可以一點不慚愧地說,我是中國這些導演中,對這些東西最熟悉的一個。我是攝影師出身,我對燈光、攝影新技術方面的本身都很熟悉。又拍了幾部大片,對場面調度方面的新技術都接觸過。另外大片又都有動畫特技效果,讓我能接觸到很新的電腦技術,長了很多知識。我還做了舞臺劇,大型的表演比如印象系列,這就是觀念性的大型實景陳列表演。
即便,你還是可以把它譏諷為人海戰術,但是歌劇、舞臺表演方面,我個人認為自己積累非常多。但是科技、高科技,永遠沒有最新,最重要是怎麼使用,體現出它的現代感。我不能有了最新的科技,還做出很舊的東西,把技術給糟蹋了。其實我們表演中,那些漢字模組下面不是高科技,都是人,徹底的人工,屬於傳統道具,但是那場表演非常有現代感。
B:傳說你有個神秘小黑本子,是你的秘密武器,上面記錄了全世界最厲害的技術專家名字,是不是真的?
Z:這是傳聞,我哪裡有這東西。我不懂外語,英文一句不會說,我怎麼可能有那些人的東西。我們請了一些專家來,但是說實話,他們都是請了來開一兩次會,就走了,誰會呆在北京陪你呀。工錢也不多,如果這些人能被稱為專家的話,肯定都很忙。我們都要靠自己。我們還專門去麻省理工學院,參觀了一天,去看他們教授、博士創造的會影響下一代的技術,但是這些東西我們一項都沒有用。
我們必須要用成熟技術,不能在奧運開幕上用還用試驗階段的技術,萬一出了問題怎麼辦?我們用的高新的技術都是成熟的,甚至很多技術場面在我們國內的文藝晚會上已經廣泛使用。
B:它呈現的效果怎麼會是截然全新的?
Z:這就是我認為的觀念最重要。大家都覺得我們拿到了最新、最高的技術, 其實不然。
B:有人就是認為,你們花了很多錢去買最新、最高的技術,才能有現在的效果?
Z:我們哪裡有錢呀。所以我開玩笑說,我們4 個儀式(奧運會開、閉幕式,殘奧會開、閉幕式),還不如人家杜哈搞一個亞運會開幕式花的錢多。當然,人家是賣石油的,有錢。我們是勤儉辦奧運,經費一點不高。
我們用成熟的技術,甚至是最廣泛使用的,側重營造觀念,製造出這種時尚、現代的感覺。如果你全都拿最新技術,感覺你就是暴發戶。就像你蓋房子,全部用的都是美國、義大利最貴的大理石,但蓋出來還是很土。這種技術性的、產品性的、陳列的奢華被濫用,就是另外一種土。很多技術,都做兩套方案,除了技術版,必須要有人工版,否則就覺得不保險。
B:國外媒體報導,這筆費用是5千萬英鎊,也就是5 億多人民幣,這個數字準確嗎?
Z:差不多。這個數字真不算多。兩年多時間裡,你要付這些人的人工費都需要多少錢?
我們有一萬名演員,他們每個人不算工錢,僅僅是每天給他們發100 元錢的水、盒飯、水果,這一天的開銷就已經是100 萬了。我覺得我們做了很多取捨,就是花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情。
我不能失敗,老百姓也不答應
B:有種說法是,張藝謀的想像力事關國家大事,你認可這種說法嗎?
Z:也許吧,可以這麼說吧。承擔著這個事情,責任就是這樣。
B:拿到這個任務之後,你是舉重若重,還是舉重若輕呢?
Z:我在心態上是舉重若輕。這就是我經常和有些媒體反復提到的平常心,必須保證創作上的平常心,知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我知道這是個偉大的創作機遇,同時,也是一場正常的演出,必須這樣考慮才不會讓你的動作失常。
但是做事情上,一定要舉重若重,我知道它在40 億觀眾的面前不能失敗。我們的制度是,買任何東西,一定要總導演最後簽字才行。比如這兩瓶水,就一定要考慮究竟該選擇甲,還是乙。看上去很簡單,但你一點都不敢掉以輕心。
B:這中間想過失敗嗎?
Z:沒想過,不允許失敗!這時必須面對這個職務所承擔的壓力,你根本不能失敗,你沒有餘地!仔細想想,全中國人民能接受你的失敗嗎?能接受開幕式一結束,國外媒體一片噓聲嗎?
所以,我老說,這和遺臭萬年就是一層紙之隔,我就在邊上懸著呢,因為這是翻不了台的。我和我的朋友們說,如果演完一片噓聲的話,我就根本出不了門。家裡窗戶一定有人砸;出門,一定有人的耳光往你臉上掄。那時候只能到哪個英屬群島上去,在那裡過你的後半生吧。別人見你一次,就打你一次,真有這種人。當然這是開玩笑,但是實際上,老百姓真的不能接受今晚上你給大家丟臉。
你還不可能去向老百姓訴苦,說這個事情我沒做好,是因為什麼,所以什麼......沒辦法,你看我從來沒有說過一個字。雖然我們面臨的困難之巨大,是一部電影的100 倍。
B:主要的困難都集中在哪裡?
Z:太多了,數不過來啦。
B:開場畫卷出現在舞臺上,非常驚豔,它成為主心骨,也從頭到尾貫穿整個文藝演出。但是這種概念先行的做法,是否也限制了表演上的自由發揮?
Z:任何概念都有局限性,主題概念的建立是一把雙刃劍,這次也不例外。我們需要浪漫、夢幻的風格,希望中國的山水寫意畫主打,用畫卷作為表現手段,就必須要把這個符號保持下去。要在廣場表演中保持一個符號是相當難的,要讓人覺得不討厭、有的放矢,時不時還能出現點妙筆。我們做得不是那麼好,但是我們讓這個符號一直保持到點火,成為有機的整體,真的花了很多心思。並不是技術難度、實踐難度有多少,而是這個構思妙不妙。
我自己認為,頭和尾都好。頭是中國畫卷打開,尾是由李寧引領著向世界打開。一頭一尾,我們都掌握得很好,理念很清楚,而且做得很到位。有了這個意圖,中間就是盡力而為,不符合畫卷表演的東西,哪怕再好的創意都要捨棄、割愛,不能讓延續在這裡中斷。
B:在客觀上是不是也存在著技術難度?
Z: 對。在廣場上,那兩個畫軸打開之後,你想把它瞬間抬走,就不可能了。一個軸就是20 米長,有好幾噸重,幾乎是不可能在瞬間把它拿走。凡是和它有悖的都不能採納,就變成制約,但是這種制約,又讓主題走向純粹化。反正是雙刃劍嘛,掌握分寸就好了。
我不浪漫,但也不適合從政
B:我發現,您最近多次接受採訪,每個人都會問您最喜歡哪個節目,您每次說法都不一樣,有時候是唱國歌的女孩,有時是擊缶,有時候是那幅畫,有時候是太極……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
Z:我故意的,不想給出一個權威的答案。所有的節目都是一個團隊巨大的付出,我們沒有不喜歡的。我自己心裡太清楚,哪些節目我們沒有做好,哪些節目我們做得超乎預期。但是媒體經常要你打分,一定要說最怎麼,我是經常照顧媒體朋友的面子,去回答這樣的問題。但是我更願意去尊重全體工作人員的勞動,不讓他們覺得,總導演認為我們演得不好。所以,有時候我就說說這個,有時候說說那個,但是基本上凡是我說的,也算是我比較喜歡的一些節目。這種所謂的比較喜歡,就是俗話說的內容和形式結合得比較好,第二點是它展示了大國風範,我喜歡這個東西。
B:在你看來,怎麼才是大國風範?
Z:大國風範不是民族性的東西。為什麼這次浪漫和夢幻是我們的主打,我認為只有一個民族自信了,才會做浪漫、夢幻的東西。如果它永遠沉浸在強大、個子大、我家比你有錢,比你猛......其實透露的就是自卑和脆弱的心態。要放鬆。奧林匹克的開幕式不是一個文化的全方位陳列就結束了,它應該是心態很寬廣的,是人類的角度和眼光,而不是僅僅是民族的。哪怕是民族的,我也會把它上升到人的角度。比如你們看到的點火方式,是傳說中的夸父追日的意象,更是關於人和人類。李寧你要把他看做是“人”,而不僅僅是中國人。我看過很多普通老百姓寫給我們的點火方式,有幾萬個,但是坦率地說,許多許多的想法只是站在弘揚中國文化、民族情感的角度去點燃聖火。我認為,應該站在人的角度,因為奧運會是全世界的。
B:您一直在強調,這屆奧運會的主題是浪漫,中國人很少會展現這一面。您本人在大家的印象中,是個工作嚴謹的工作狂。您認為自己浪漫嗎?
Z:生活裡,我一點都不浪漫。但是這不妨礙我去創作它。我覺得創作的魅力就在於,並不是按照你這人來畫像,它的想像力空間是非常大的。浪漫和我不劃等號,但是絕對不等於我不能創造出這麼浪漫的表演。我覺得我們這次製造浪漫和夢幻的表演是對的,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反過去中國人的面貌,給大家一個驚喜。
B:大家都很關心你奧運過後會做什麼。現在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你從政?
Z:從政?這個不可能,我根本就不是從政的人。我現在只是在為中國人做事情。第一個說法肯定不可靠。還有的說法是什麼?
B:另外兩種說法是,你要拍一部古裝片《金陵十三釵》,或者是要拍一部現代題材的《圈》?
Z:我還是會拍電影。《金陵十三釵》在我的視野當中,是我現在抓的幾個劇本之一。但是這個《圈》我也是在媒體上看的,我不知道這個事情,估計是以訛傳訛吧。我手裡當然有幾個劇本,但是因為奧運會需要我全情投入,所以我的劇本修改、改編工作一直都荒蕪在這裡。大概就是殘奧會之後,也就是9 月份之後,我就要全力投入劇本創作中。
B:你沒拍電影的這幾年,電影界折騰變化很大,你會因此也有些變化嗎?
Z:這幾年很熱鬧。再變,我還是拍電影,這個職業也是我的愛好,也是終身的。我倒是覺得現在的電影越來越呈現多元化的趨勢,我們終於看到隨著銀幕的增加,中國電影市場的潛力很大。現在已經成為港臺和內地的視覺中心,所以我很希望我們能夠把市場越做越大,每年都有高票房的電影,讓市場真的形成良性的工業體制。如果沒有良性的市場工業體系,說實話,中國那些藝術電影都活不下去,那些不屑於市場的藝術導演也沒有飯吃。所以,不要嘲笑、嘲諷市場,也不要嘲諷這些拍商業片的導演。所有的工作都是需要大家來做,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