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國要朝向廢死邁進
難道是因為怕冤獄錯殺無辜嗎
最近這幾年常有死刑犯無罪釋放
在鏡頭前訴苦鳴冤之外並拿到國家大筆賠償金
當初要是執行死刑的話
那這些人就沒機會活著出現在大家面前
這麼說來支持廢死才是對的嗎
虛無漫遊 wrote:
為何我國要朝向廢死邁進
難道是因為怕冤獄錯殺無辜嗎
1. 支持廢死的是說廢除死刑是先進國家的趨勢,是保障人權的潮流
實際上即使是美國,也有幾個州還留有死刑制度
2.死刑會造成冤獄無法回復的傷害?
但,如果是當場抓獲的現行犯,而且疑犯自己就承認犯行了
現行制度一樣不敢判決死刑,一樣不會執行
再說,即使是有期徒刑,冤獄賠償的那點錢(一日3000-5000元),
能夠補償冤獄受害者被浪費掉最寶貴的青春嗎?
3.死刑對降低犯罪率沒有實質幫助?
對降低犯罪率無效用的刑罰多去了,像酒駕,像吸毒販毒,還有詐騙,以現行的刑罰都是無用的(犯罪率持續上升)
那為什麼不乾脆全部都廢掉?
再說,之前就有訪問過獄警,再大尾再兇狠的惡人,在收到死刑執行通知,吃執行前最後一餐,在前往刑場的那一段路都是用拖著走的,每個都是哭到屁滾尿流
沒有人不怕死的啦....
mark0826 wrote:
沒有人不怕死的啦....
方孝孺是明朝著名的文學家,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之後,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並處處聽從他的建議。後來燕王朱棣(後來的明成祖、永樂帝)發動靖難之變,攻占金陵,從侄兒建文帝手中奪得天子寶座,建文帝從此行蹤成謎(也有一說是自焚)。當初朱棣的謀士姚廣孝特別囑咐他「方孝孺不可殺」,朱棣起初也給予禮遇,但方孝孺始終感念建文帝對他的知遇之恩,不願委蛇求活,悍然拒絕歸降。
由於當時朱棣亦想藉方孝孺的威望來收攬人心,期盼這位名儒能替自己起草即位詔書,孰料方孝孺百般悍拒,當他被押進大殿時又哭又罵,甚至寫了「燕賊篡位」四字後擲筆在地,讓朱棣盛怒之下威脅要滅其九族,但方孝孺毫不畏懼,依然針鋒相對:「滅我十族又如何?」於是朱棣索性把方孝孺的朋友、門生也列作一族,連同其宗親合為「十族」,竭盡所能悉數抄斬。換言之,只要跟方孝孺稍有關係者,幾乎無法倖免。
當方孝孺被打進死牢,朱棣派人大肆搜捕方孝孺的親屬、朋友、學生,並在行刑當日當著方孝孺眼前將人逐一殺害,場面相當殘忍,據傳受害者多達873人(也有一說是847人),馬拉松式行刑7天才將所有人殺光。方孝孺則強忍悲痛,始終不屈,最後被處以凌遲,魂斷於南京聚寶門外,終年46歲。
「大千世界,無掛無礙, 自去自來,自由自在, 要生便生,莫找替代。」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