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步行城市/遮風避雨的騎樓為何逐漸消失? 專家籲修法

步行城市/遮風避雨的騎樓為何逐漸消失? 專家籲修法

騎樓在台灣不只遮風避雨,兼具人行道優點,還可發展成商業空間。然而,政策變化卻讓騎樓紋理斷掉、逐漸消失,專家認為面臨氣候變遷,政府應透過法規調整,保留並強化騎樓與遮簷系統,延續獨特城市紋理與街道魅力。

「我們習以為常的城市元素『騎樓』正在慢慢消失」,貳本規劃設計建築師徐佳鴻點出台北城市現況。她說,台灣是一個高溫、多雨的國家,從清朝「亭仔腳」到日治時期「家屋」的完整規範,奠定今天台北騎樓的基礎。
北市府1983年前尚未實施容積率管制,而是以建蔽率管制及面前道路計算允建高度的年代。建築技術規則允許騎樓可不計入建築面積,讓騎樓設置成為房地產利多優勢 ,因此騎樓幾乎成為台北臨街建築物的標配,形塑出如今大家記憶中台北商業街道的印象,例如忠孝東路、復興南北路。

隨著人口成長、城市空間日漸擁擠,北市府為了彌補開放空間的稀缺,1983年隨台北市土地使管制規則(現為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公告,揭示台灣綜合設計以容積獎勵鼓勵引導基地開發留設供公眾使用的開放空間之濫觴,卻也降低民眾興建騎樓的意願。

徐佳鴻說,在我們的周邊可以看見,新建、更新的商業建築開始用寬闊、氣派的廣場取代騎樓;住宅區則在無強制設置騎樓的規定下,因房地產偏好豪宅或奢華之產品定位,原本的騎樓商店街逐漸被豪宅門廳、院落高牆取代。
她不諱言,法令、建案產品的改變,的確創造出更多開放空間,但也讓台北人熟悉與騎樓共生的商業空間一點一點地消失,伴隨消失的還有便捷的生活環境、街道為行人提供的安全感,而這是台北當前都市活力的重要挑戰。

徐佳鴻認為,當騎樓的紋理漸漸不成系統,或現有的騎樓紋理沒有成為台北的城市願景時,就會有愈來愈多路段的騎樓因當代建築產品的流行式樣而消失。這會扼殺空間與市民都市活動行為交織的趣味,甚至減縮大家願意走路的長度。

「大街小巷的街道活力就是台北市非常重要的城市魅力」,徐佳鴻說,北市沿襲1946年都市計畫所呈現臨40公尺大馬路是商業區、臨小街道是住宅區的空間格局,加上捷運路網、幹道公車都是規畫在大馬路上或下方,因此透過信令資料可發現40公尺大馬路旁是每天上班時段最多人潮之處,平日累積總合也是最多。
徐佳鴻直言,近年夏天頻頻逼近40度高溫或暴雨極端天氣,我們現在更需要的是一個涼爽、舒適的步行環境,「騎樓,有機會重新回到大家的生活想像。」

面對極端天氣,她希望路側人行道有雙排樹能為行人、自行車族提供連續的遮蔭,更期待現有支持台北獨特空間魅力的騎樓紋理有機會延續到未來,讓民眾在炎炎夏日或遇雨時能走在騎樓內,在冬日想享受陽光也可選擇走在人行道上,這也是北市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OD)需要堅持的最後一哩路。
徐佳鴻肯定北市府,發現騎樓紋理逐漸流失後,開始更細緻的討論如何讓騎樓紋理留下來,以符合人行空間原則的願景。

儘管如此,徐佳鴻仍建議北市府在土管自治條例或都市更新、危老建築獎勵機制,能有更積極方式來強化台北的城市特質,包括土管自治條例第89條指出,公共設施用地臨道路側,應退縮留設3.64公尺無遮簷人行道或騎樓。她認為,條文訂定不應該是「或」,而且應該把騎樓放在前面,要讓大家覺得留設騎樓才是北市想要的。
徐佳鴻直言,因為中央瓜分了涉及地方自治的權利,尤其都更、危老的獎勵都鼓勵設置無遮簷人行道,是沒有台灣紋理、台北紋理的想像,使得許多都更、危老的基地重建,滿足開發法令和獎勵需求,街面卻消失。國土署跟地方應該要有更好的合作關係,讓法令更有機會因地制宜。

騎樓沒有不好,只看如何應用
規劃跟設計要人人滿意應該很難
2025-10-02 1:29 發佈
騎樓爭議多
廢掉的好
別人的房子都應該蓋騎樓給別人躲雨,自己的房子絕對不要騎樓不讓人靠近

給人躲雨這件事價值很高,我想容積率應該多給10%不計入總容積
EV8DJUMP
EV8DJUMP 樓主

真的躲雨我覺得還好? 抽菸的話先不要

2025-10-29 13:48
騎樓提供公眾使用
對於騎樓所有者,法律必須要給予相對應的優待與補償
才符合憲法的比例原則
要讓行人遮風避雨請政府自己出土地出材料,

不要老是想要打劫老百姓。
A咖錦衣衛 wrote:
別人的房子都應該蓋騎樓給別人躲雨,自己的房子絕對不要騎樓不讓人靠近

給人躲雨這件事價值很高,我想容積率應該多給10%不計入總容積

你的結論.就只是想多一點容積率而已.
如果沒有多給.
你一定也不會讓別人走騎樓.
為什麼我知道呢….





你連國家建設都能用黨派利益分配.
難道你會無償讓別人走騎樓!
誰信?
typetin

真的是綠色錦衣衛啊!

2025-10-02 11:03
advantage wrote:
要讓行人遮風避雨請政府自己出土地出材料,

不要老是想要打劫老百姓。





歪理. 騎樓圍起來當自己家還積非成是.
fishing320

騎樓是自己建,自己買,土地建物還要繳稅,還要免費給大家用? 政府還因此少作了很多人行道,爽是眾人跟政府爽,成本卻要我負擔,哪裡有這麼好的事?

2025-10-02 15:26
莎朗石頭

fishing320 你不了解騎樓的歸屬原理,騎樓上方的空間本來就屬於法定空地不計入基地面積,給屋主使用已經給予優惠了,交換條件就是必須開放公眾通行

2025-10-02 16:11
advantage wrote:
要讓行人遮風避雨請政府自己出土地出材料,

不要老是想要打劫老百姓。


不是你說的這樣,騎樓上方空間仍屬於法定空地,不計入基地面積,讓屋主使用已經給予優惠,交換條件就是騎樓必須讓公眾通行,並非政府白嫖
除非地方政府可以強力執法,清空騎樓,不然還是算了吧。
所以哩,要去跟建商抗議不准不蓋騎樓嗎
現在就是騎樓也不是很符合大眾審美了,所以才逐漸退潮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