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的麥當勞一份超值全餐已經上看台幣540元(18美元),對於麥當勞的主要客群,也就是「平民」來說,麥當勞不再是便宜的速食選擇,間接導致來客量下跌1.7-2.7%,也使得麥當勞2025年前兩季度總銷售額呈現下跌趨勢。
在另一篇NBC對美國麥當勞CEO Chris Kempczinski的採訪中也有提到「美國正在進入一個兩極分化的經濟中,高消費族群持續自由輸出,但中低消費族群則更加深陷泥沼」

其中麥當勞剛好又是具備「多數」中低收入族群消費者的餐廳,因此更需要及時作出調整,避免流失更多客源,找回自己的定位

報導提到,根據Moody's Analytics的數據顯示:至2025年初,美國最富有的10%人口(即年收入至少25萬美元的人)佔據所有消費支出的50%左右,創下歷史新高。而30年前的1995年,最富有的10%人口只佔了所有消費支出的36%。
(補充一下:台灣目前沒有類似調查,如果有,應該也是逐漸兩極化趨勢)
其中,星巴克、亞馬遜、Nike等需要「消費者揮霍」的產業,今年的股票表現也都呈現下跌,反觀主力族群為高社經地位的珠寶、手飾等奢侈品股價卻都有不錯的漲幅。

題外話,近期我們鄰居日本的丼飯店すき家也開始了降價活動
以下提及的すき家主要是因為同時有降價一起丟進來講,並非與通貨膨脹有直接關係
與麥當勞不同,すき家並非是因為定價過高導致沒人光顧
在經歷了年初的食安風暴後,すき家在日本人心中的信任度可說是直線下跌,即使連續食安風暴後すき家極速止損清消,但仍然挽回不了日本顧客的心,因此只能祭出最終戰法「降價促銷」,希望能吸引人流回歸
(算是不得不這麼做)
當然降價幅度約莫30-40日圓(換算台幣大概8塊左右),但すき家表示將不會更改餐點內容及份量,除了持續使用較貴的日本米,這次降價更是品牌這14年來第一次價格下調
在這個萬物齊漲的年代,雖然是為了挽回品牌名聲,但只要願意調降,其實也算是值得讚許了
總覺得,每次成本提升後,物價反應的速度都很快,但當成本回歸時,卻總是有各種理由導致無法降價,前幾年的雞蛋之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或許すき家真的是被負面評價打倒,導致需要降價求售
但麥當勞降價則給人完全不同的感受
雖在新聞中稱是利用更好的效率以及整合先行將成本降低,才使得有空間可以價格調降,但實際上真的是如此嗎?
不是利潤設定早就已經過高,直到來客量下跌後才痛定思痛調整經營方針嗎?
通貨膨脹會不會其實根本沒有那麼嚴重,而是因為商人往往都用遠超通膨的速度漲價,才導致的加劇,否則為何價格可以說降就降呢?
大家覺得下個該降價的是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