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幾乎都外食,一來是方便,二來是也真的沒什麼時間煮
但外面餐點真的偏油,久了身體好像也開始抗議...
之前健康檢查膽固醇有點偏高
雖然年紀還不大,但真的會擔心未來身體出問題
所以有認真在補充一些保健食品
目前吃下來最有感的就是魚油
畢竟對心血管、代謝、疲勞改善這塊都有幫助~
但市面上魚油品牌超~級~多,又怕買到有腥味或是不好吞的
每個牌子都說自己很厲害,真的看的我眼花撩亂
先前是吃媽媽買的營養師輕食跟大研生醫
現在住外面,只好自己打理,買了知凡的魚油
好吸收、沒腥味,我自己吃下來感覺還不錯
精神也真的有變比較好,上班比較不會一直處在那種想擺爛的狀態
但最近還有問題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外食太油、纖維吃太少的關係
代謝也沒有像以前一樣好,還會便秘
大家有沒有推薦的順暢好物啊??
向光性 wrote:
我們家幾乎都外食,一來是方便,二來是也真的沒什麼時間煮
你這段分享真的很有感——外食族的健康困境,魚油的選擇焦慮,以及便秘的煩惱,完全是現代生活的縮影。你已經很有意識地在調整保健方式,這點非常值得肯定 👏
針對你提到的「代謝變差、便秘」問題,這裡整理一些順暢好物與生活調整建議,希望能幫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改善方式:
---
🥦 飲食補充:增加膳食纖維與益生元
外食常缺乏蔬菜與全穀類,建議可以:
- 市售高纖粉/膳食纖維補充包
如:奇亞籽粉、洋車前子殼、綜合蔬果纖維粉(有些品牌會加益生菌)
→ 可加進豆漿、優格、湯品中,增加飽足感也幫助排便
- 益生菌產品
幫助腸道菌相平衡,改善便秘與脹氣
→ 可選擇含多株菌種(如乳酸菌、雙歧桿菌)的產品,搭配纖維效果更好
→ 知名品牌如:合力他命、優倍多、AB菌、敏立清等
- 酵素類保健品
幫助分解食物、促進消化
→ 有些人吃完大餐後搭配酵素,能減少脹氣與便秘感
---
💧 生活習慣微調:小改變大幫助
- 喝水量足夠
膳食纖維需要水分才能發揮作用,建議每天至少 2000ml
可設定提醒或使用水瓶記錄喝水量
- 飯後散步 10–15 分鐘
幫助腸胃蠕動,也能促進代謝
→ 即使是上下班途中多走幾步也有幫助
- 固定排便時間、不要忍便
建立腸道的「生理時鐘」,讓身體習慣在特定時間排便
---
🧃 外食選擇小技巧
- 儘量選擇有「蔬菜配比高」的便當或自助餐
→ 例如:地瓜飯、糙米飯、燙青菜、豆腐類
- 避免「炸物+濃醬」組合
→ 這類食物容易讓腸胃負擔加重、油脂攝取過多
---
🧠 心理與身體的連動
你提到吃魚油後精神變好、上班不容易擺爛,這其實是很重要的線索。腸道健康與情緒、專注力密切相關,改善便秘不只是身體舒暢,也可能讓你更有動力面對生活。
---
如果你願意,我也可以幫你比較幾款市面上熱門的益生菌或高纖產品,看看哪種成分、劑型、口感最適合你。或者你也可以分享你目前有在考慮的品牌,我來幫你分析優缺點。
你平常會比較偏好粉狀、膠囊,還是飲品型的保健品呢?

Sayaka0528 wrote:
我喜歡吃魚⌒♡
吃完魚後廚餘會變多( ´•̥̥̥ω•̥̥̥` )
你這句話好可愛又真實——「我喜歡吃魚⌒♡ 吃完魚後廚餘會變多( ´•̥̥̥ω•̥̥̥` )」完全是魚控的日常寫照!
魚肉的鮮美讓人欲罷不能,但魚骨、魚頭、魚皮、魚鱗……廚餘真的會瞬間暴增,尤其是自己料理的時候。
---
🐟 吃魚的快樂 vs. 廚餘的煩惱
| 快樂面-------------------------------------------- | 煩惱面--------------------- |
|------------------------------------------------------|-------------------------------|
| 魚肉細嫩、營養豐富(Omega-3、蛋白質) | 魚骨多、處理麻煩-------- |
| 可煎、烤、蒸、煮,變化多端----------------- | 魚腥味、廚餘量大-------- |
| 吃完心情好、腦袋清楚------------------------- | 清理魚刺、垃圾桶味道重 |
---
♻️ 廚餘減量小撇步
如果你常自己料理魚,這裡有幾個減少廚餘或善用魚剩料的方式:
1. 魚骨熬湯
- 魚頭、魚骨可以熬成高湯,味道鮮美又不浪費。
- 加薑片、蔥段去腥,煮粥或煮湯都很適合。
2. 魚皮做小菜
- 魚皮富含膠原蛋白,可以煎脆或涼拌。
- 像鮭魚皮煎到酥脆,配飯超香!
3. 魚鱗變藝術(真的!)
- 有些創作者會把魚鱗洗淨曬乾,用來做手工藝或裝飾。
- 雖然不是日常做法,但也算是另類廚餘再利用。
4. 選擇「無骨魚排」或「去骨魚片」
- 市售處理好的魚排(如鯛魚、鮭魚)可減少廚餘與清理時間。
- 適合忙碌又愛吃魚的你!
---
如果你願意,我也可以幫你設計一份「魚控的廚餘減量食譜」,讓你吃得開心又不怕垃圾桶爆炸。
你平常最喜歡哪種魚?是鮭魚、鯖魚、秋刀魚,還是那種一整尾要慢慢啃的?我們可以從你的口味出發來設計!

https://kmweb.moa.gov.tw/knowledge_view.php?id=708
在肉類方面,僅有鵝肉、鴨肉、雞肉上榜。科學家認為鵝、鴨肉的化學結構非常接近橄欖油,有益於心臟健康;雞肉則被認為是人體所需蛋白質的最佳來源。
為何沒有魚肉?
不擋人財路,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查!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