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早期高教台灣人只准學農醫(愚民政策免危害帝國統治),承襲迄今死腦筋仍不開竅!我高中母校(中南部地方明星高中)早期考上台大醫科人數都是全台數一數二,今年推甄只上2人,5人上台大電機,這是好現象讀醫科不需要絕頂聰明,現在功利社會行醫欠缺的是有慈悲心
快樂男孩 wrote:社會價值觀變了 變?和什麼時候比?台灣從日治有西式教育開始,醫學從來都是第一志願,沒變過。雖說高中是賽局重新洗牌的開始,國中如何不代表高中就如何,但是會考5a9+前面有好幾千人的。丟到新竹,竹科實中的門摸不到邊,丟到台北的話,比作文有機會吊車尾進建中,建中應屆考上醫學系近年應該不到10%。考上藥學未必是心甘情願或啥主見,我的理解,通常是不得已。醫學這種與人命相關,需長時間學習的科目,雖說不是完全,會讀書與學得好不好高度相關。每個人都有需要醫生的時候,會讀書成績好的,相對令人安心。
醫生可以做到8-90歲做到自己不想做為止很少有職業賺得又多又久的?當然現在也有不少波西醫生也不見得不好⋯國外的醫學院也不一定是成績最優秀的人在讀只能說打破常規以後的人對醫師的看法就會不一樣了反正就是一份工作⋯
呵呵呵...好吧!難得正經一回來討論這個問題。看官們知道人體結構有多複雜,疾病有多少種?每種疾病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症狀?同一個症狀有可能是多少不同的疾病造成?當個醫師,首先腦袋裏必須有夠大的資料庫,再來必須能準確的判斷,才能對症下藥。而外科,特別是急診還必須反應靈敏,見招拆招。這些,可是一般人能勝任的?大概,當自己或家人進急診室或手術房的時候,就不會堅持任誰都可以當醫師了吧。
simonsu8879576 wrote:呵呵呵...好吧!難...(恕刪) 解剖學--大體老師會告訴你每條血管、神經、腺體,從那裡到那裡,中間經過什麽組織(器官)會造成什麽的反應動作,單單一個嘴巴上下顎週邊,就包羅萬象難記了,後面還有藥理等著,書讀多,腦細胞得不斷增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