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的利弊
人有兩種買東西的動機,一個是需要,一個是想要。人類社會在發展至2025年,已經是物質生活充沛的年代,除了基本需求創造的價值,開始有商人創造「想要」的物品,並創造生態系,賺取更多利益,又如:蘋果手機。
需要是維持生理本能的物品,如:衛生紙、食物、住家、水、床、手機?手機已在近代演變成人們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現今社會,大家往往分不清需要與校友,想要的東西如毒品,嘗試了上癮了,你就終身為其買單,而商人為賺取利潤,當然會「推薦你」利潤更高的非必需品。要如何推薦你呢?直接推薦你,你會反感,所以要間接讓你想買,很簡單,用「群眾心裡」。
當你今天在路上看到一家店,門口排了很多人,你可能會想,這是賣什麼的呢?我也去看看,大家都買,不用怕踩雷,然後跟風排隊。不然下次經過看門口沒人,你也會停下腳步去買一個來試試,這就是「群眾心理」。
那套用到網際網路上,找人幫自己打好評,在別人求推薦的文章下暗指自己的產品好,又或是推薦網友自己利潤高的商品。
人們可能連自己想要什麼都不知道,甚至分不清想要與需要。所以要引導大眾,導向自己的利益;洗腦大眾,給人們植入思想與想法、意識形態。
如何植入思想?用人們沒事最喜歡看的社群網路,放進有這商品就很高尚的概念,新聞媒體報導有利權貴的時事與文章,用輿論迫使影響,導向權貴利益。
在台灣,政府劫富濟貧,財富是向上流通的,很奇怪,跟國外完全相反。權貴要打壓國內的群體,很簡單,發起針端,挑起人們對立,這樣他們就能「漁翁得利」。
台灣人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聰明,但很可惜,聰明反被聰明誤,台灣人生性膽怯懦弱、貪小便宜、好大喜功,此言非空穴來風,是日治時期新平治台的方針。
懂人性,善用人性來為自己謀利,這才是頂級的玩家,台灣的權貴階級,主人。控制人群,植入利於自己的思想,讓其為自己工作一輩子,這是終極的剝削制度,毫無人性的玩法。
人的價值好比豬,人跟豬都能產生價值,但豬能賣錢,而且豬能吃;人不能吃,人要如何產生價值呢?人要用「剝削」來產生價值。放一些資訊想法在他身旁,他就會潛移默化,慢慢吸收你給他的想法,然後再引導他為自己賺取利益,不時就放一些殺雞儆猴的新聞文章,讓他自己去看,那就會乖乖的,那他們就是洗腦成功。然後很神奇喔!他還會去影響遊說身旁的人,產生漣漪效應,病毒式的傳染。一傳二,二傳四,到時會有數不清的人為您賺取利益。
洗腦也要看對人洗,不能找一些身障人士、弱勢族群、沒工作能力的人、沒生育能力的人洗腦,他們能產生的價值很低,要找可以產生高價值的人洗腦。比如如前所敘,人是有著極高價值的牲畜,那現在年青人不生小孩,如何繼續奴役他們及源源不絕的後代為自己賺取利益呢?想辦法讓他們想生育。
如何讓他們想生育?放一些嬰兒的可愛影片照片,發送到年青人愛看的社群媒體,然後再用性暗示的文章讓年青人想入非非,找一些有關性的新聞發送,寫篇:男生這麼穿搭大受歡迎、女生怎麼做最有魅力等文章,太多種管道與方法可以潛移默化,洗腦人,洗腦是無孔不入的。
老人沒什麼利用價值,就讓他們退休,年青人可不行,趁身體體能高峰,要狠狠剝削,抓日本的窩居年青人來報導,讓台灣人看看這樣多沒尊嚴,底下留言洗風向多不孝,要去工作賺錢服務這個社會,努力,不然愧對父母社會,多不孝等等。成為一個螺絲釘,成為一個齒輪,成為「有用」的人。這樣一來,明敲暗打一番後,年青人就會自己去找工作,周遭的人也會叫他去找工作,這是非常厲害的一招。
在這個時代,掌握了新聞媒體、社群網路,便掌握了話語權,如果一個人想發訊息,但是無人問、無人響應,那他便消失在茫茫的網路海洋。在這個資訊爆炸的網路時代,人們已經對事物不這麼了解,甚至對自己也不了解。人們看著網路自己喜歡的事物,沉浸在美好的泡泡裡,有人越陷越深,直到淹沒自己爬不出來。網際網路時代,有好也有壞,但壞處我個人認為是多過好處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與愛好,聰明的商人早已料想到這問題,所以藉大數據AI,分析引導人們的喜好與消費。我們都被奴役,現代化的奴隸,你沒有自覺,就永遠是奴隸。現在網際網路放眼所及,和眼前所有的事物,實質上都和利益脫不了勾。
傳統的觀念與意識型態,是主人箝制奴隸的枷鎖,奴隸可以自己打開,但奴隸反而去找更大的枷鎖為自己扣上,還反問身邊的人怎麼沒扣上枷鎖,主人笑而不語,而僕人,也只不過是比較高級的奴隸。(沒有暗指高房價和年青人還房貸,生活物價節節攀升的壓力)
20250417 網際網路的利弊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