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中國人在知乎打的文章我覺得講得很有道理,很多段話都是重點,我把它用紅色字標記了
01前段時間,我刷到一個視頻,一位大學校長在演講時說道:
“現在的年輕人不願吃苦,好的工作待遇好、工資高,可是年輕人的學歷以及能力不夠;而那些工作待遇不好的、上班時間長的地方又不想去,現在的年輕人是沒有鬥志的群體。”翻開下面的評論,有人講道:
“現在的年輕人啊,都不願吃苦了,只怕往後的日子啊,越過越差。”
對於這些話語,我很是不解,不吃苦就過不好日子嗎?
不知道為什麼,很多父母長輩都深信“吃苦才能有出息”,甚至魔怔。當看見一個年輕小伙子或者小女孩在惡劣的環境中咬牙堅守時,他們會在一旁評說:“這孩子有前途。”
但是,如果不是為了生存,誰願意吃苦?誰又想用吃苦的方式來證明自己?他們又怎知那些不願意吃苦的人沒有在探尋另外的求生之路呢?
所以,針對“吃苦才有出息”這一說法,我只能說是半真半假,不能盡信。
對於那些有前途,對自己一輩子有幫助的苦,自然要堅定地“吃”。但是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苦都是沒有必要吃的。
“窮日子”並不是一個人生活的有益經歷。
很多時候,很多人吃了不少苦,但生活依舊沒有變好。
02
朋友小糖在畢業以後,孑然一身去了工廠打拼,可是超高的消費讓她難以消受。每個月的房租水電氣緊緊追著工資,不相上下。
為了省錢,衣服手洗,嚴格控水;將房子租在了市區外圍,通勤將近兩小時;為了省錢和趕時間,她幾乎來不及吃早飯;為了多掙錢,節假日也幾乎不休;無論天冷還是天熱,從不肯開空調,就生生熬過去。
這樣的擰巴苦日子過了兩年多,但她的工資不曾漲過不說,人也因為長期的苛待營養不良和慢性胃炎,不得不離職回老家調養。
前幾天她還跟我有過聯繫,她說她後悔極了,因為身體的虧損,她每個月至少要在藥費上花掉幾大百,如今的身體也還沒有完全恢復,再不能長時間勞累。同時,一旦不按時吃早飯和調理的藥,胃痛起來就很要命。
她說:“早知道會變成這樣,當初就對自己好一點了。”
是啊,為了賺錢存錢,我們窮盡全力去省,從自己口中扣出一點,從衣食上減免一點,從小病小痛上節約一點;加班到凌晨,應酬到深夜,好像所有的苦都多多少少嚐過一遍。
但是,事情的真相並不如長輩們所言的“吃苦是福”,反而嚐到更多的苦果,病痛折磨,精神萎靡,身體素質每況愈下。
或許在以前,他們說得很對,可是,在快節奏的現代,“吃苦”不再是一個人向上生長的最佳方式,“不吃苦”也不會是過不上好日子的決定因素。
在這其中,真正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走對路,吃對苦
03
苦日子,不是說克扣自己的吃穿用度、從自己的健康成本上取捨,這樣的苦往往是沒有必要吃的。
畢竟,沒有人想要一輩子都過苦日子。
我們之所以努力,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擁有更多的可能,而不是為了“應付生活”這一種可能就摒棄其他。
我們的身軀從始至終都只會有一副,倘若因為主觀上的“吃苦”導致身體機能被損壞,日子大概率是好不起來的。
俞敏洪曾說過一句話:
“低維度的重複勞動,不管是勤奮還是努力,都是沒有用的。”
就算是整天忙得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看似很努力,卻一直在原地打轉,是不會得到真正的成長的。
苦難不值得被歌頌,也不值得追求,真正的苦難,往往是逃不開的,只能一邊無可奈何一邊接受。
如果人的一生可以順風順水,沒人願意吃苦,大家說是吧!?
作者:芝芝凡凡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876747/answer/319352531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