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的眼淚/大時代的愛
都說義務役是不願役,但真正的不願役,應該是我爸爸!
老爸的老家是福建東山島,也就是知名的寡婦村!
國共內戰,國民黨一路退敗,也就是那個時期,老爸被國民黨抓去當兵,一個晚上,整個村鎮的壯丁全部被抓了,跟著部隊來到台灣!
老爸在世時,不常提起大陸老家的事,或許他不願意回憶起,那段他不敢再奢望的天倫之樂!
但父親身邊,總是跟著一位比他年長的長者,父親總是對他惡言相向,甚至大罵他!但他總是不發一語,默默承受父親的責罵!小時候,總在心裡罵爸爸,不懂地敬老尊賢!一直到年紀稍長,才從舅舅那裡得知,老爸說過,老家是東山島的大地主,東山島一半以上,是老家的(不知道是不是吹牛的),而老爸是大房長子,那位老者,是家裡的長工,從小就負責照顧老爸!老爸是要把他罵走,因為他覺得,他已經不是什麼大少爺了!他只是一個部隊裡面的小士官(士官長到頂了)!老伯(我媽要我們叫他忠伯),一直到我父親過世,他都沒有離開我們,他還默默跪在靈堂,替父親燒紙錢!一路送父親安葬在樹林的軍人公墓,後來,他就跟母親辭行,他要去軍人公墓山腳下,找個房子,陪父親!母親答應他,要他逢年過節要回來!就這樣,一直到忠伯過世,他的後事,就母親親自操辦,並要我們披麻戴孝,送忠伯最後一程!
我結婚時,母親霸氣的要我製作兩份婚紗照,我一開始不明白她的用意,後來,才知道她要送一份回大陸老家,當時是托叔公帶回去,並且附上5萬人民幣,請在大陸的叔叔代為宴請族人!在當時的5萬人民幣,足夠整個島辦流水席了!但叔叔依舊說不夠,母親霸氣回絕,並痛罵他們太貪了!其實,當初父親不願意提起老家的事,也是因為叔叔,他是鬥死我爺爺,奶奶的紅衛兵,讓父親一輩子鬱鬱寡歡!
而且,還突然冒出一個自稱是父親在大陸的老婆,說他一個人帶著一個小男孩,替父親守著老家!要我們給她錢!哇嚓!我媽突然從正宮夫人變成姨太太,我也從大房長子,變成庶子!我老爸騙了老媽一輩子!我媽罵她怎麼有臉來跟姨太太要錢,反倒是庶子結婚,她這個正宮夫人要包大禮才合理啊!事後,跟叔公與忠伯求證,確定是騙子!
父親是在陸總部(也就是現在的中正紀念堂)的工兵部隊,也曾參與中橫公路的開闢,所以他每年都會去花蓮,看他的老朋友,記得他回來時,總是揹了好幾個大理石的電話座!
父親他一輩子等不及開放探親,他回去也看不到他的親人!我想這就是他的遺撼!
母親生前,總是把弄著父親當年離家時,帶出來的17枚銀幣,都捨不得給我們小孩子,或許,在她心裡,那是父親留給她的遺物,也算是父親給她的聘禮,所以,母親過世後,我們也讓她一起帶走!
年輕時,有時候跟朋友聊天打屁時,說起父親的事,有時候會開玩笑說,當時大陸都在東山島軍演,我回去繼承後,絕不建設,一定引進台灣的小蜜蜂,凡是軍車,無論大小,一律收$20,人員,每人收$2,小蜜蜂收$200,這樣我就可以賺大錢了!而那個前駐日代表的先輩,搞不好是我老家的長工欸!
// 這是真實
只能說,每個人的遭遇不同。
--- 中日戰爭期間的 許多故事,略過 ---
我爸爸以前住在武漢的漢口的楊森公館附近放牛種田(佃農)。
在中日戰爭結束後,日本兵並不是立刻回日本。
日本兵沒飯吃,只好去幫我爸爸種田,才不會餓死。
我爸爸當時還和日本妹妹交往。 XDDDDDDDD
所以,我爸爸並不仇視日本人。 XDDDDDDDD
在民國 37 年左右,長江大水淹掉所有的田。
我爸爸看到這很無奈。
當時,國共內戰打到如火如荼。
我爸爸是 主動 去加入國軍。不是被拉伕。
我父親後來到了台灣之後,政府說阿兵哥是不能結婚的,
因為,國民政府是打算反功大陸,
當時的口號是 一年準備、 兩年反攻、 三年掃蕩、 五年成功。
但是,經過了 許多 許多年,他覺得沒搞頭,申請退伍,
軍隊說那你 自謀生路 ,沒有退休金。
所以,當我爸媽結婚生下我, 我爸年紀比我大 40歲。
我父母曾經超傳奇的,一直不斷買房換房。
因為,有個觀念叫有土斯有財。
--- 中間有許多故事,略過 ---
我爸爸曾經多次提醒我一件事。
要記得 大家有飯吃、有飯大家吃 的差異。
另外,你提到的家族背景和母親的強勢態度也讓人看到了你們家庭的另一面。無論是對長者的責罵,還是對未知親屬的質疑,這些都是歷史和現實交織的結果。
這樣的歷史和家庭記憶,不僅是你們家族的財富,也是更大歷史背景下的一段重要回憶。
大伯是長工出身,小時候就到外省去當長工,所以是紅五類
二伯是蔣軍,所以黑到不能再黑
不是只有黑,而且是要掛牌子遊街示眾的那種
先父排老三,在台灣
回老家探親時,問到爺爺死因,所有村莊的人都絕口不提
應該有上層示意,不能說,說了要勞動改造
到回鄉前都說爺爺還活著,到家了才說死十多年了
有人私下忍不住說了,是被大伯鬥死的,爺爺家是地主,所以是紅五類
最後餓死在牛圈裏,死的時候連褲子都沒穿
即便如此,回鄉時這些親戚們還是如潮水般湧來,要錢的要錢,要三大五小的一堆
其實為了家族和諧,有些事先父都放在心裏不願追究
新政權是不允許私有土地和房子,都配給的。這是政治信仰的神主牌,不可以改變
當改幟後,階級鬥爭是免不了的,這樣才能順利進行統治,無產階級鬥爭是刻在版上的
樓主的老家,是沒有繼承的那一天的,因為都充公了,不然我現在手上可能有千頃良田,現在都開發成商場
拿著拆遷款,當土豪......
當年參軍不是被拉伕,而是鬧饑荒,去當兵比較有糧食,還有地位....
瘦虫弱精 wrote:
1990是改革開放初期了,依親來臺的機會很渺茫,除非他住在港澳地區機率比較大。那時已經開放探親了,才有所機會接觸吧。當時寫信也是要經香港再轉到內地的吧。1996年我有去探親呢。
那個男子原本是住武漢。我聽到之後好驚訝。
// 我有說過,我爸爸是在漢口種田。
但我又不能喊他老鄉,我是在台灣出生長大的。 XDDDDDDDD
他聽到我說話,覺得台灣人戒心很重。
我和我爸爸... 都是戒心很重。
以前真的書信往來確實 經過 香港。
我爸爸真正的老家其實是在湖南湘潭,後來為了生活,才去漢口謀生。
我有一個堂叔伯父,英文極好,在漢口海關上班。
他是中日戰爭時 赴 緬甸遠征軍 的翻譯官。
他後來也來到台灣,還幫我爸爸介紹工作。(在中山北路 哈哈哈!)
對了,我和我爸爸,自始至終,都沒有回去過爸爸的故鄉。
好不容易逃出來了,還回去? XDDDDDDDD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