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尋找白河大地震的東山記憶

連結出處


楊永年
1964年1月18日20時4分,台南白河發生芮氏規模6.3大地震,造成逾百人死亡。白河死亡逾30名,東山大街兩旁房屋(像骨牌)倒塌,造成26人死亡。某長期居住東山大街民眾說,他當時13歲有清楚記憶,房子多以土石塊作建材,目睹鄰居同學遭大土塊壓死,手中仍持肉粽的殘忍場景(幫忙家裏包肉粽)。

[轉貼]尋找白河大地震的東山記憶



今(2023)年國際社會發生兩起大地震,警醒我們不能輕忽大地震可能再發生。首先,2023年2月6日的土耳其-敘利亞大地震,造成6萬人死亡,最悲慘的是敘利亞災區,因正值內戰,導致國內與(或國際)救援卻步。其次,今(2023)年9月8日,摩洛哥發生強震,死亡逾3000人,且偏遠山區(因救援困難)更為嚴重。[1]


[轉貼]尋找白河大地震的東山記憶


白河大地震發生已久,之所以仍要找尋記憶,主要原因有三:

加強防災意識
由於地震可能再發生,如果忘了地震,就失去防災意識。日本關東大地震,2023年9月1日剛好滿100週年,作者正好人在東京,目睹日本推動為期乙週的防災教育。也發現日本媒體大幅報導百年前大地震照片,目的在提醒民眾,不能忘記關東大地震,並隨時備災。

避免鬆懈
人是健忘的,或當災害記憶消失的時候,就是防災鬆懈的開始。所以人們會設計紀念活動,或為加強記憶,會成立博物館。例如,日本神戶為1995的阪神大地震,設有「人與防災未來中心」,即地震博物館。台灣在1999年921大地震後,於台中霧峰設有「921地震教育園區」;也在國姓鄉設「九份二山國家地震紀念地」,除了不希望遺忘,也在發揮教育練訓的功能。



提醒重視地震的教育訓練
教育訓練是落實防災意識的重要作法,要從找尋記憶過程,避免重複錯誤的發生。包括遇到類似大地震災害,如何自救(含安全逃生)、救人與求救。應該說,災難發生時,最重要的是自救(自助),再來是共助(互助),接著才是公助。而萬一發生地震,不會因建築物倒塌,或其它因素(如逃生或自救過程)發生死傷。


因作者於2021年開始在東山駐點研究,有天突然意識到白河大地震在東山應有災情才對,但可能因為時日久遠,所能找到的記憶或資料相當有限。但猜測東山是白河地震的重要災區,因此繼續找尋相關東山的(災害)記憶或紀錄。



首先透過google,發現白河大地震在東山的相關資料不多,特別是東山的整體災情如何,也沒找到相關資料。倒是有文史工作者賴茂澄,分享嘉義因地震造成火災傷亡珍貴紀錄片。只是作者並未親自問到東山民眾對白河大地震的記憶。但意外發現,位東山區公所旁的碧軒寺,受地震影響嚴重倒塌,同時有當時倒塌的照片: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photos/a.10151549550209531/10152383733669531/?type=3&locale=zh_CN, 瀏覽日期:2023/9/21。



後來碧軒寺重建完成,並成為東山迎送佛祖(已逾160年歷史)的重要廟寺。然而碧軒寺經歷白河大地震,似乎在沒留下太多記憶,但仍記載有1850年發生「嘉南大地震」與1964年白河大地震(http://www.bixuansi.url.tw/bichese/intro2.htm, 瀏覽日期:2023/9/21)。



另外,在查閱東原國小出版的兒童繪本時,發現南勢里曾發生土石流(郭靜芳,2018)。原以為該土石流和白河大地震有關,因為作者聯想到桃芝颱風在2001年發生土石流,造成100多人死亡。當時桃芝雨量不及賀伯風災(發生於1996年7月)的一半,傷亡卻遠高於賀伯。主要原因係1999年921(集集)大地震,造成土質鬆軟。後來作者前往南勢里訪談,發現該土石流與白河大地震相隔10餘年,證實兩者沒有關係。


不過,作者發現東山目前居民居住房屋現況,可能和60年前以土造或簡易建築大不相同;其抗震係數也可能不同,但同樣的地震規模若再發生,會否造成更嚴重的災情難以預料。唯冀望本文能發揮「拋磚引玉」的效果,讓白河大地震在東山出現更多的故事或記憶。重點是,希望大地震不要來,但若來臨,東山已有準備。





參考文獻



郭靜芳(2018),盹龜寮的幸福味道,臺南市東山區:東原國民小學。





[1] 摩洛哥強震災區紀實:崩裂的返家之路,埋在瓦礫堆下的親人與回憶,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7452810?direct?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index



作者資訊

楊永年 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
2024-08-21 13:43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