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 台灣真的很不知道怎麼搞觀光.
首先, 觀光要有觀光客.
台灣位於水半球, 基本上能夠吸引的就是附近的國家而已.
所以, 台灣能拉的也只有日本客跟中國客.
另外, 觀光要有標的物.
例如你到日本觀光, 可能要去看日本的京都, 日本的櫻花, 或是買日本的電器, 動畫, etc....
去澳洲就要去抱無尾熊.
那麼, 台灣有什麼標的物?
先拿日本客來說好了,
日本客會逛士林夜市, 故宮, 阿里山看日出, 此外沒了.
這幾天中國客來台灣, 夜市吃東西是十幾個人合吃一盤蚵仔煎, 六十幾元.
起碼日本客一個人還會花個一兩百元.
阿里山日出就更別說了,
這些中國客都是單日來回的.
中國客消費能力驚人?
如果考慮中國客的消費, 有些其實是單幫客,
也就是買一堆東西回去中國賣的.
這就好比一百個人平均收入一萬元,
事實上可能是一個人九十萬一千元,
其他人平均收入一千元.
也就是說中國客的消費能力,
可能是這些跑單幫的人跑出來的.
那麼, 台灣有什麼東西值得中國商人跑單幫?
台灣很多東西中國都買得到了, 還一堆原本住在台灣的人跑回中國賣,
中國人為何要千里迢迢來台灣買台灣的東西?
我認為台灣真的不適合拼觀光, 因為台灣很多地方連台灣人自己都不想觀光,
既然自己人都不想觀光, 那麼就不用期待其他國家的人來台灣觀光.
還不如思考如何增加外國廠商在台灣投資還比較實際.
不要期待一個 GDP 比台灣低的國家來台灣拼觀光.
花蓮有潛力作為一個具國際級觀光重地,
先是在兩三年前把花蓮機場升級為國際機場,
但軟體呢?
一整個觀光規劃都令人無言,
各單位各自為政,
無法有效整合,
如果好好做,
第一個國家就是日本,
日本人真的很喜歡太魯閣,
只要談好週末日花直航包機,
應該可以吸引不少日本客吧?
再來就是東南亞的遊客,
尤其是新加坡+馬來西亞,
好好做個幾年,
這三條線可以賺不少錢吧?
為什麼還要大剌剌的開放陸客來台,
而國內旅客可以用政策來宣導週間旅遊,
反正很多行業都是輪班制,
例假日對他們來說還是沒有什麼用,
自個兒排休出來玩比較適合.
如此一來解決了花東地區週休五日的囧境,
也可以拓展國際觀光,
但政府做了多少?
扁政府不鳥,
馬政府也不理!
種田養山羊去~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