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聊一個重要但常被忽視的話題:主流飲食指導與人類健康的關係。要真正理解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人類的演化史開始說起。
人類演化史:200萬年的飲食變遷
人類已經存在超過200萬年。在這段漫長的時間裡,我們的身體變化並不大。然而,假如將這200萬年濃縮到24小時,農業革命大概僅占幾分鐘,而工業革命甚至只是幾秒鐘。這意味著在近代,我們的飲食模式發生了急劇變化,而這些變化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演化速度。
飲食變化與健康問題的關聯
隨著農業革命的到來,我們的飲食從狩獵和採集轉向農耕,這導致了碳水化合物攝取量的大幅增加。到了工業革命,我們的飲食中又充斥了大量加工食品和添加劑。這些急劇的變化使得許多飲食相關的疾病迅速增加,尤其是在農業革命之後和工業革命之後。
宗教因素的影響
除了飲食結構的變化,宗教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飲食習慣。例如,一些宗教鼓勵素食,這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干擾荷爾蒙平衡,進而影響身體機能。這樣的改變是否真的健康,值得我們深思。

從原始人飲食(Paleo Diet)看現代飲食建議的差距
在農業革命之前,我們主要以腐肉和獵捕的動物為食,動物性蛋白質是我們的主要營養來源,堅果、種子、水果、蔬菜和根莖等食物則是季節性且少量。你能想像在沒有品質改良、調味或加工的情況下,這些食物的採集量和口感有多有限嗎?
即使是現代的生菜沙拉,很多人如果沒有醬料也吃不下去,不是嗎?
現代飲食建議的演變
現代飲食建議的比例大致維持在20%脂肪,15%蛋白質和65%碳水化合物。然而,這樣的比例與我們的進化需求存在巨大落差。此外,工業革命後的飲食中充斥著有毒的氫化植物油、大量含麩質的碳水化合物和各種化學添加劑。
肥胖問題的演變
在1980年代之前,肥胖幾乎不存在。1980年之後,肥胖率逐步且快速提升,而肥胖本身就是一種病徵,顯示出人類健康的快速惡化。因此,如果1980年之前人們的肥胖率較低,那就與基因關係不大,因為基因並沒有顯著改變。
動物實驗的啟示
一些動物實驗研究如何在最短時間內讓老鼠變胖,結果顯示,這些實驗的飲食比例幾乎與我們的飲食指導一致,而其中最關鍵的成分是糖。老鼠的碳水化合物來源中大約有五分之二是糖。
結語
總結來說,我們的現代飲食指導與人類的演化歷史存在巨大的不匹配。這種急劇的飲食變化可能是現代許多健康問題的根源。我們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飲食習慣,找到更符合我們生理需求的飲食方式,才能真正維持健康。希望這篇文章能引發大家對飲食與健康的思考。
https://youtu.be/I22F15mnwjk?si=3b4momX78KErFAV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