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日本新車的影片
小車都可以把座椅攤平載貨露營都好用
然且換算台幣只要40萬左右
可是在台灣某車款日本賣40幾萬
在台灣上一代的竟然要75萬起
不知道為什麼台灣政府課那麼重的累進關稅
如果要保護產業,大可像某些車款那樣技術性不開放進口
保護那些不存在的產業大家都知道是在騙人的
說白了就是要多課點稅
所以捨不得取消貨物稅
路上一堆老車、二手外匯車在跑
很多人都捨不得換車
可是這個政府就沒想過少課點,讓百姓加速汰換舊車
還是說怕百姓都換成電動車
會沒電給百姓充電阿?
不單是產業扶持問題
新加坡要擁一車成本,才叫可怕
不是他們只看錢,是地這麼小怎麼放車?
台灣現在車價政策已經讓路上塞不完了
現在開在路上雙B多的很
雙北高房價把人擠出來
但這些人日日得在雙北工作,不得不買車的人變多了
現在北部高速公路幾乎沒有車少的時段了
讓人人都能輕易買車問題就更嚴重
北台灣很努力在推公共運輸月票,就是想解決空間跟效率問題
但也因為這樣,公共運輸的載人量爆增,可運載量固定
造成座椅需求爭執
那台灣是不是讓車價更貴來解決車量過多問題?
這樣的台灣不就變成只有富人才能有空間權了嗎?社畜繼續擠在公共運輸變成一窩沙丁魚?所以絕對不能這樣搞。
台灣現在大部份台面上在吵的問題全都是空間權的問題。
以價制量最後肯定會暴動。
根源的高房價,富者能輕易增加財富,窮人被通膨壓到窒息的L型經濟,掠奪的是大眾人的空間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