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以後出生的客家小孩,
(如今45歲以下的人)
如果,並不是在「客家社區」長大,
而是在都市小家庭中長大,
家族親戚只有過年才見面一下,
這樣的「客家中生代」,
他們出門在外,不講客家話,
他們在家中,也不用客家話談事情,
更是完全不會想去「教小孩客家話」
(他們覺得有時間不如陪小孩練英語會更有競爭力)
基本上不管家內、家外也全是用國語、英語來溝通了。
這除了「網路強化、傳統弱化」時代大勢所趨之外,
近40多年的客家年輕人的「心理轉折」,
我認為才是關鍵!!

他們「不想活成長輩的樣子」
「不想模仿長輩的談吐、思想」
他們不想活成「長輩逼我們活成的樣子」
「想學其他族群的生活方式」
他們「想學外國人的思考方式」
「想探索其他生活風格的可能性」
他們「不想承襲不肖長輩賊頭賊腦、佔人便宜的文化傳統思想」⋯⋯
「不想要客家標籤枷鎖」
尤其是,
如果,
他們曾經受過客家親戚的詐騙,
或者是有過來自於客家親戚壓迫的屈辱經驗,
這些「心理受過創傷」的新一輩客家人,
他們的內心確定是「不可能去喜歡自己的客家文化傳統」了!

這些可能曾受過「心理創傷」的新一輩客家人,內心只想當「非客家人」了。
他們一心就只想「擺脫客家文化」了。
他們自己不再説客語,
也避免教小孩學客語,
他們在外隱瞞自己的出身籍貫,
以免被發現是客家人。
他們自己與客家社群保持距離,
也避免子女接觸客家社群。
他們認真的出錢支持子女移民美國加拿大。
他們一心只想擺脫「客家包袱」,
一心只想成為「世界公民」。
⋯⋯⋯
如果這個時候有「白目的長輩」跳出來痛斥責他們數典忘祖、目無傳統⋯⋯
恐怕只會把新一輩的客家人逼推得更遠更遠,迫使他們更不想當客家人而已了。
以大台北為例,
客家人正在台北社會上「自我隱形中」,
客家人正在自動自發性「去客家化」,
客家人愈來愈不喜歡當客家人,
客家人愈來愈自我改造,
客家人愈來愈隱形,
大家發現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