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語言幾乎都是拼音文字,唯獨中文是一個字對應一個音對應一個意思
現代人類都是10萬年前源出非洲的同屬同種,語言演化應該都是先有音再有字,語音也是從人類口腔結構好發音的詞彙開始,像是很多語言對「爸爸、媽媽」的發音都是「Papa、Mama」
隨著演化到更複雜的詞彙,就需要更複雜的發音方式,像是英文有很多br-、gl-、-st、-ct等等這種複輔音混合音,例如"breakfast"、"extinct"等等,在中文裡沒有,中文會用同一個音,但以不同寫法和聲調表達不同的意思
感覺就是人類演化過程中詞彙越來越多,西方他們就用如br-、gl-、spr-、-st、-ct等等這類複輔音混合來達到更多排列組合,而中文就變成以一個音但不同聲調和寫法來表達更多意思,好處是發音單純,而且寫字可以寫成對稱整整齊齊的對聯
但到了近代印刷術和打字鍵盤出現,就會發現中文同音字太多,打字需要選字,速度比較慢,無法盲打,手寫也因為筆畫多而無法如英文連字草寫那樣快速連著寫
所以同樣都是源出非洲的人類,為何中文卻發展成跟其他語言截然不同的獨一無二的樣子呢
也有人說中文可能也曾有複輔音,如「各」偏旁的字有「路」,所以「各」可能讀做gl-,但證據不多,中文的演化走上了同音改變聲調和寫法,但到了近代在書寫和打字速度卻反而比拼音式的語言慢了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