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公司是在賣保健產品的,每年都會花錢去申請那種名字看起來很厲害的標章,主辦單位是民間團體(像是國家XXX獎、國家XXX標章),申請一個就是8萬以上
申請流程大概就是填寫報名表、寄書面資料,書面資料大概都會含介紹產品、介紹公司、放個SGS、營業登記...等資料,最後繳完該繳的費用,大概就可以拿到獎狀(或一張證書),有些還會有獎盃
不過說真的...對比取得標章前後,訂單好像也沒有變多,但還是堅持每年時間到就會去申請,很好奇用意是什麼? 是真的有人看這種標章在買東西嗎?
另外也很好奇真的會有廠商被退件嗎? 畢竟錢都繳了
我都交代助理,接到這種電話就跟他說我們老闆很廢,只會發廢文,沒資格參選。
這類的獎項,業界稱為「付費獎」(paid award)或「虛榮獎」(vanity award)。
不只是產業界,學術界、建築界更多。教育部以取得國際獎項當作學校 KPI,指導教授也可以累積升等積分,地方政府也把公共工程拿到國際獎項當做KPI,再外銷轉內銷,吸引媒體報導「台灣之光」,很多所謂的「國際大獎」可能只是某國的地方獎項,或靠報名費賺錢的獎項。
把這些獎項當作一些行銷活動,或是包裝上的裝飾品,別人有,我也要有,不然就會覺得自己比別人差。
得獎的才能放在第一排,沒得獎的只能排後面。

本生物已配置全天候戰鬥系統~
手機不通、Skype 離線時,請託夢,或留言!
名人代言一次幾百萬 千萬
有牌子礦泉水一瓶幾百幾千幾萬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