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個段子,寫道:以前的人寫書就是傳道,讀書的人也很當回事。越往後推移,書籍越來越容易接觸,書上道理越來越多,反而就不值錢了。似乎真的是這樣,以前常逛書局,也常買書,但入社會後,雖然還是會去圖書館看書借書,但買書卻越來越沒意思,往往也都只是買幾本工具書應急參考,之後不是捐出就是吃灰,現在更是什麼都在網路上問大神...街頭巷尾似乎也越來越罕見書店了。大家有什麼感想嗎?
電腦的工具書大概都丟光了,只剩下少數幾本,真的,現在都上網查。我喜歡看社會科學,歷史或傳記類的,以前一個月可以買個2-3本,30本/年,現在都到圖書館找,新書或預約不想等太久就用買的,一年大概就十幾本,感覺有點對不起台灣的出版社。現在想把以前看過的好書都買回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