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教改與最低工資問題

好像大家都不知道怎麼改,只懂得通通有獎的方式,其實
就回到大學與技職的方式,剛好趁這波關校潮,把學校比
例調整一下,學術占比30%,技職占比70%,大家都有學校
念,可是讓會念書的人走學術就好了,其他通通去學技術,
否則會變成70%的人跑去搶30%的工作,需要技術人力的
70%工作通通沒人要去,造成失業與缺工.
又例如找不到外科醫師與護士,都一樣的問題,如果不依照
成績選填科別,又開放過多護理系,最後就是找不到某些科
別的醫師,護生與護士人數不足.
最後是最低工資,造成的是物價上漲,買個便當都快買不起
,在實施某些所謂改革前,會有什麼影響,事前真的要多思考
一下.
2023-12-10 20:3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教改 工資問題
有在大企業工作過的都知道

大學、技術學院、高中、高職
薪水是不同的

在電子公司順序就是照這樣
而且還要加上公立私立
起薪就會不同,職等也會不同

所以再怎麼傻的
除非念不上去,或是對確定要走某行業
不然大多數人都會叫小孩去念大學
因為出來起薪不一樣


雖然現在大學跟研究所出來的大多數都沒啥屁用
但在台灣,那張文憑就是香的

所以技職體系才會出現招不滿,然後學校收掉


直到這幾年才開始因為老的退休
基層技術人員開始不足
台灣人才發現過去失敗的教改讓台灣基層出現嚴重的斷層

改天水電可能都要找外勞來修
修到後面以後都變成外勞直接開公司了
這邊出現一種惡性循環,只要大家比較不想做的事
就請外勞,最後的結果是工作機會不斷的減少,失業
增加,或進入一種假性失業狀態,例如現在應該有許
多碩博士去當家教、賣飲料或當外送、開計程車,
相信未來可能連護士與照服員都要引進外勞了.
那財團要怎麼costdown?
真的假的,那不就變成大家都一直往上念,然後
民間企業一直往下找,因為便宜,最後前面那群
人漸漸往失業前進,這演進還蠻悲哀的.
一些歐洲國家、北美地區和亞洲一些發達城市的薪水普遍較高。在這些地方,一些高科技、金融和工程等專業領域的工作會獲得較高的薪資。


周邊有能力的都跑了, 沒辦法只能留在島內嘶殺砍價。
台灣以前是畢業證書越大張,越是4大名校的薪資水平就越高
但近些年已經變了,唸到碩博以上,甚至找不到工作(跑去應徵政府清潔員的甚多)
這是職場變了,社會也變得病態,凡事都要便宜就產生低薪
想賺錢就變成要跟執政黨之流同流合汙
不然有能力有門路的都已經離開台灣,在這裡你在基層怎麼拚薪水就還是那樣
而且從高階到基層薪資水平拿去國際比就是都比人家低
去新竹賣吃的給工程師比較好賺



所以得到結論,就是想獲得合理的薪資就
只有往外發展,或者創業兩個方向了.
比例不是你想調就可以調

你就去學校門口問問那些下課就去安親班的學生家長

高中跟高職給他選

他想要小孩念哪個

教改了半天

就是變成現在小學生從小一就開始考個沒完,安親班上個沒完

你想像德國一樣? 像美國一樣?

可以

當工人修水電作木工都像美國歐洲一樣超級貴的時候

當然年輕人可能就願意去做了

但相反的

高科技人才就少了

所以德國沒台積電,台積電美國設廠也哀哀叫

事情有一好就沒二好囉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