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爬山,小心虎頭蜂叮

最近幾個月,常看到有人爬山,被虎頭蜂叮到,乃至死亡的新聞。前幾天,去爬山,我也被虎頭蜂叮了。

那時候在山路走著,忽然覺得腳盤痛了一下。低頭一看,原來是一隻虎頭蜂。可能牠飛來路中吃什麼,我腳經過,以為要傷害牠,就攻擊了我的腳。

被叮到很痛,我馬上離開虎頭蜂,然後吐口水在手上,塗抹在被叮的腳盤上。漸漸的感覺疼痛減輕,等口水乾了,就再塗抹。幾次之後,就完全不會痛,只留下一片紅腫。

為什麼我會知道用口水處理呢?其實也不知道,只是當時的直覺,就那樣做了。心中浮現以前的資訊:人被毒蛇咬了會死,但人咬了毒蛇,毒蛇會死,人的口水會毒死蛇。這可能是道聽途說,不見得是。

那時,也沒有其他武器可以治療,口水最方便。可能有消炎作用,很快就不會痛了。有說尿液也可以,或者冰敷,但總不如口水便利。

為什麼有人會死?那是被一大群虎頭蜂叮,毒性太強,只是三兩隻,處理適當的話,應該沒事。但每個人體質不同,也有被一隻叮就死的,爬山還是小心才是。
2023-11-10 14:3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虎頭
爬山配備還是要齊全的好
不要亂教
跟體質有關係很多敏感的一針就會要你命
還有虎頭蜂會一再攻擊,他的針是不會斷的的還有多根
跟蜜蜂只能叮一次不一樣
accwm wrote:
最近幾個月,常看到有...(恕刪)
以前爬山的時候,有個山友說過:不管蜜蜂還是虎頭蜂叮到,不要停留找螫點,蜂巢可能在附近,先離開現場10公尺以上,20公尺保險,30公尺最好,往順風的位置。

爬山都會帶雨衣,邊走邊拿雨衣蓋住頭部。
https://www.auh.org.tw/NewsInfo/NewsArticle?no=2240
被蜜蜂螫到用尿或口水可解毒?醫澄清:小心病情加重

日前民眾登山途中遭虎頭蜂攻擊造成死亡慘劇,由於正值虎頭蜂繁殖季節,急診室近來也連續多天接獲多起民眾遭蜂螫就醫事件,所幸經治療後均無大礙,不過有民眾常會詢問「塗口水或尿液可以中和毒性嗎?」,或者「揉菸草敷一下可以解毒」等錯誤觀念,提醒民眾遭螫咬後先冰敷並盡快就醫,才能爭取搶救時效。

民眾遭虎頭蜂螫咬時,當下第一反應都是趕緊逃離現場,避免繼續遭受攻擊,但過程中,有人會誤信偏方,例如吐口水在傷口上「消毒」,或者嘗試用尿液「中和毒性」,其實此舉不僅無法改善症狀,甚至可能因為口水中含有細菌,或者雙手沾滿泥土,觸摸遭螫咬的傷口後,反倒會引起感染,甚至造成蜂窩性組織炎,結果小病變成大病。

此外,有民眾也會道聽塗說,以為蜜蜂毒性「是酸的」,可以用「鹼性」的菸草中和一下,這同樣也是錯誤的觀念,菸草本身雖然含有尼古丁,但卻無助於「中和」毒素,且菸草本身也沒有經過殺菌處理,依舊會有感染的高風險。

因此,民眾在野外遭虎頭蜂螫咬,一般都會先出現皮膚腫脹、發熱、發癢等症狀,隨著時間延長,嚴重者會引發意識模糊、休克、呼吸困難、無法吞嚥等後遺症,萬一本身是過敏體質者,更可能只螫咬一口就有生命危險,最佳的作法就是被螫咬後,嘗試冰敷傷口,減輕症狀,並立即就醫治療,此時急診醫師也會先施打破傷風、給予抗組織胺發炎及止痛消腫藥物,讓患者恢復正常狀態。

此外也提醒民眾想趁著秋高氣爽從事戶外活動之際,要避免穿著鮮豔衣物或塗抹香水,同時穿戴帽子及長袖衣褲,若遇見蜜蜂和虎頭蜂在附近盤旋時,也應迅速且安靜離開,並避免去攻擊蜂群或干擾蜂巢,才能將傷害降到最低。
野外還是有很多野生動物,從小小的跳蚤、壁蝨、蚊子、隱翅蟲、蜘蛛、老鼠、蝙蝠、.....及一些有毒有害的植物(如貓抓草),山區救援拼的是時間,抵抗力弱的真的要防護好。
「世界上有兩種無窮無盡:一種是宇宙,一種是人類的愚蠢。......」/愛因斯坦
本來在戶外就要小心
你們有被虎頭蜂(應該就是虎頭蜂)咬嗎?
我有次被虎頭蜂跟上
停在嘴唇上我不敢動
結果它吃起來了
咬我嘴唇
很痛又不敢動都流血了
慢慢抿嘴逼它起飛
我再慢慢離開
難忘
我爬過很多山還不曾被蜂叮過,可能多是大眾路線,有蜂巢威脅到人就被通報移除

但曾經在騎機車時,被一般蜜蜂飛來停在大腿上叮的,

真衰,遇到一隻心情不好的
accwm wrote:
最近幾個月,常看到有...(恕刪)


建議加個說明

這也許是你個人體質

不是每個人塗口水就沒事的

爬山遇過三四次虎頭蜂都全身而退

一般爬山過程都可以適時注意一下週遭環境

春秋交替蜂群會特別旺盛

若發現有巡邏蜂時

千萬千萬千萬

不要做停留

也不要一直還想著往上走

山永遠都在

下次還可以再來

快速往回撤

保持冷靜

快走~但不要用跑的~不要驚慌

直到下山才停止

上山不要穿黑色的

不要塗任何有味道的東西

以前跟一個隊伍爬山

好幾個女生還噴香水

(跟這種常識低落的上山很辛苦

也很要命)

我在登山口就說我要放棄了

後來自己去爬另一座山
accwm
accwm 樓主

我文章寫的很清楚,當你身上沒有武器可用時,只好隨著直覺行事。事後證明是有效的,至於別人,各人體質不同,是無法保證的

2023-11-11 9:37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