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又入院了, 應該是因為台灣的醫療健保, 為了維護一定的生存權, 所以急診 門診 病床 整個都是非常爆炸的環境, 因為肺積水父親已經發高燒連續幾天 (吃退燒又在燒...), 整個漫長的等待1天等床位, 又做了一堆的檢查, 最後確認肺積水, 父親在急診等了一天才有床, 急診室人滿為患, 管理室面對我的詢問"等一下好嗎" 我能夠深深了解他們的心情, 生命垂危的比起我們等病床的更加優先, 整體待了一天, 老人家又瞻妄症復發, 姊妹們一個個投降, 沒人能顧, 只有我自己舉手, 總是覺得老人家沒人顧很慘, 但是在昨天跟父親"交戰"的經過他說了一句話, 我不醫了!好嗎, 把錢發一發(給姊妹們), 我深深在思考, 是不是這時代的醫療進步, 不只是讓被照顧的人經歷各種檢查跟治療, (肺積水雖然有一個解決方式需要插管) 但是父親是個紳士, 我不覺得他希望為了生存連這個都不能守住,
在急診室, 腿腳無力的父親, 又帶一些失智症, 所以其實不容易理解他表達, 尿褲子了, 他很希望去廁所尿, 但是急診室的混亂, 等他走到廁所大概已經尿下去了, 完全感受他沒尊嚴樣子, 一直他很想離開回家, 就跟我說為什麼一定要他醫, 我覺得深思後我們子女應該都是被現在醫療科技制約了, 擔心身上生的病痛無法找到原因, 找到就一定要根治, 就算是已經是垂垂老矣, 也都要全部醫療檢查來一遭, 我靜下心想, 如果是我我會想醫治嗎? 因為沒病床遭罪, 因為急診的燈光跟環境瞻妄, 因為要根治要住好多天醫院, 那個為了能處理瞻妄可能會綁起我的手腳的地方
久病無孝子, 我相信接下來的台灣面對劇烈的老年化, 70歲照顧100歲可能會發生, 試想過去民國50~60年左右, 醫學還並不發達, 大部分的長者可能因為稍大的疾病診斷不出就直接歸天了, 這或許是更好的安排, 姊妹們因為父親不舒服住院, 接下來就是無止盡的檢查治療, 一餐吃藥>10顆, 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老年嗎, 我不想, 我希望的是住院兩周離世, 不要讓小孩只剩下父母親照顧的壓力跟這些時光的記憶片段
benlin0906 wrote:
久病無孝子, 我相信接下來的台灣面對劇烈的老年化, 70歲照顧100歲可能會發生, 試想過去民國50~60年左右, 醫學還並不發達, 大部分的長者可能因為稍大的疾病診斷不出就直接歸天了, 這或許是更好的安排, 姊妹們因為父親不舒服住院, 接下來就是無止盡的檢查治療, 一餐吃藥>10顆, 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老年嗎, 我不想, 我希望的是住院兩周離世, 不要讓小孩只剩下父母親照顧的壓力跟這些時光的記憶片段
樓主討論的是很嚴肅話題
現代醫療業為了穩定現金流,傾向把所有病都變成慢性病,治標不治本終身吃藥,結果就是壽命延長,但卻是品質非常差醫療費昂貴的壽命,而且花大量國民所得在已無生產力的老人身上。問老人自己,也不想以行動不便苟延殘喘狀態下延命,而子女可能辭職照顧父母,是他自己也是社會生產力損失。
看看老小說,卻發現古早年代罹患重病很快就死,老人不會耽誤子女,子女對父母也是無盡懷念、美好回憶,而不是現代的老人癡呆性情大變難搞、沉重財務負擔、自己職場生涯被毀等等怨言。
溫水煮青蛙,隔數十年來看,就發覺事情變得很誇張,特別是未來少子化,現代醫療真的要好好檢討了。這種治標不治本逐漸惡化卻不死的療法,不是少子化社會能承擔地。
一餐吃藥>10顆,現代醫療醫師很少看其他醫師開啥藥,藥與藥之間可會有交互作用產生不良後果,你們可以研究一下那些藥是可以不用吃,或用飲食控制取代。如果醫師跟你說病因不明,只能長期吃藥時,基本上這顆藥就不用吃了,因為他連原因都不知道,怎麼治?吃下去多半只會逐漸惡化,不會好。
您辛苦了,我親眼見過兩次這樣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我的岳父岳母,我不是最主要的照護者,但是我也間接經歷過一樣的過程,對於年老死亡因此有了跟以往不同的觀念跟體悟,我深表贊同您的看法,我不認同現在台灣的對於年長者的醫療觀念,不管是醫療體系或是病人本身,都必須要做點些許的改變。預防重於治療,有限的資源不能著重於發病後的治療,而必須放在前期避免慢性病老人病這類的危險因子,但是這樣又會影響很多人的財路(藥廠,醫療體系,長照人力仲介),現在的我早已逐漸改變生活習慣,放棄影響身心靈健康的不良活動,並且盡量與周遭的親友溝通我的理念,略盡一點自己棉薄之力,我也不希望將來少子化的台灣會步向悲慘的世界呀,說到這裡,又讓我想起了一個日本的電影--楢山節考,真不希望走到這一步!!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