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蒙特婁生物圈

蒙特婁生物圈是位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個以環境生態為主題的博物館,其特殊的球體外觀每年都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大批遊客前來參觀。這個直徑76公尺、高62公尺的球體是由正六邊形組成的二十面體,每個正六邊形又被鋼骨結構切割成許多複雜的小三角形。組成石墨的碳六十分子的外觀結構與蒙特婁生態圈非常相似,當時發現碳六十結構的科學家還以蒙特婁生態圈的設計者—Buckminster Fuller作為此分子結構的名字。
這個建築一開始是美國1976年在加拿大蒙特婁市舉辦的世界博覽會的展場。博覽會結束之後美國於1968年捐給加拿大蒙特婁市政府,那時候的市政府家此球體規劃成鳥園和植物園,並將它命名為Biosphère(生態圈)。1976年生態圈發生火災,大火將鑲嵌在鋼架間的壓克力板焚燒殆盡,只留下鋼骨結構,不過蒙特婁市還是決定保留鋼架結構,只是球體繼續維持露天狀態。之後因蒙特婁政府內部的種種因素,因火災關閉之後直到1990才開始改建,1995年才又重新開放。重新開放的博物館變成一個互動式的博物館,也是當時加拿大第一個以研究水域為主題的博物館。生物圈於2007年更名為Environment Museum (環境博物館),並在之後布置很多有關水、氣候變化、空氣、生態技術和可持續發展等主要環境問題的展覽。
第一次看蒙特婁生物圈的圖片的時候就讓我想到反烏托邦的電影和動畫,像是《進擊的巨人》和《移動迷宮》,他們的劇情設定都是:世界上出現了某個致命的危險因子(可能是會吃人的巨人、可能是致命的病毒),人類為了保命,築起高大城牆,將還存活的人包圍起來,以阻擋危險物質。空氣汙染、垃圾問題、海洋及河川汙染、極端氣候、核能問題充斥在現今世界的每個角落,或許在遙遠的未來,我們生活的世界會一片渾沌,空氣中佈滿核輻射、佈滿有毒物質、佈滿致命的病毒,而人類為了延續生命,蓋起數個足以涵蓋多個城市的蒙特婁生物圈,並在生物圈裡建立一個安定的世界。然而,在未來那個被巨大球體包裹著的世界哩,會不會也像那些電影一樣,統治者將所有人依血統分等級,等級高低決定在這個社會的地位、決定居住的地理位置。等級越高的人會越往球體範圍中心居住,住在最靠近城牆的人是最低賤的人。最高等的人統治整個由生物圈包圍的世界,最低賤的人只能做保養和修繕城牆的工作。又或者,生物圈中只允許有錢有勢的人住在球體內,一般老百姓和窮苦人家只能被迫生活在被生物圈隔絕在外、到處對滿垃圾、有毒物質四散的悲慘世界中。
  就網路上的資料顯示,這種球形結構的建築全世界目前只有在蒙特婁市才看得到。不過,這種極具藝術感的建築結構在未來一定還會出現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希望未來建造的蒙特婁生物圈能以很實際的層面幫助全人類,而非如電影般只幫助特定階級的人,加深人類彼此間的分歧和矛盾、加劇貧富之間的差距和衝突。






淺談蒙特婁生物圈
(圖一)

淺談蒙特婁生物圈
(圖二)

淺談蒙特婁生物圈
自己用3D軟體拉出來的蒙特婁生物圈

圖片出處:
 圖(一)取自〈維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ntreal_Biosphere
 圖(二)取自https://forgemind.net/media/buckminster-fuller-%E5%8A%A0%E6%8B%BF%E5%A4%A7%E8%92%99%E7%89%B9%E5%A9%81%E7%94%9F%E7%89%A9%E5%9C%88biosphere-environment-museum/
2023-08-20 16:4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蒙特婁生物圈
看新聞說最近也有野火出現
把生物養在燒兩次的地方
這腦袋?
「世界上有兩種無窮無盡:一種是宇宙,一種是人類的愚蠢。......」/愛因斯坦
皇室太監宮女學說
Wow….

上次去那邊都 20+ 年了
他朝若能同淋雪 此生也曾共白頭 白頭若是雪可替 世間哪有負心漢
好像很有趣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