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2023 大家都給家人多少生活費或孝親費呢??

家中只有母親一人,房子不是租的,一般家用開銷,水電網路都是家人自行處理,母親己退休,沒有工作,沒有退休金,沒有重大疾病,收入就只政府的老人年金而以,健保都是在我這,平時就就是在家看看電視,偶爾跟朋友在國內旅遊走走

並不清楚母親是否有存款,我也沒有去過問,我沒有固定給多少錢的習慣,就是家人如果有開口說沒錢,我就會去轉錢,有特別情況,就會額外再轉一筆過去,家中特別的開銷,修繕冷氣或者買電視等等這類的,都是我會再處理好,因家人也年紀大,這方面不比我們懂

下面是我這幾年轉給家裡用的,年份我就沒打,因身邊沒有其它同事可以討論這方面的問題,加上這方面的問題,我也不好跟其它人討論,畢竟每個人生活環境不一樣,母親也沒特別說過這些錢夠用或者不夠的問題,想問一下各位,我這樣的支出還算正常嗎?五年平均下來是,每年 27 萬,太多是不太可能,就是不知道會不會太少,因為怕家人不敢講或者特別去省下來

XXX/03/01 90,000
XXX/07/01 90,000
XXX/10/10 90,000
--------------------------------
XXX/05/25 65,000
XXX/05/27 100,000
XXX/11/16 100,000
--------------------------------
XXX/03/27 100,000
XXX/08/05 90,000
XXX/11/04 80,000
---------------------------------
XXX/03/05 90,000
XXX/06/14 20,000
XXX/08/14 50,000
XXX/11/18 90,000
---------------------------------
XXX/04/10 90,000
XXX/08/08 100,000
XXX/12/08 100,000
2023-04-07 18:36 發佈
dyvswe wrote:
家中只有母親一人,房子不是租的,一般家用開銷,水電網路都是家人自行處理,母親己退休,沒有工作,沒有退休金,沒有重大疾病,收入就只政府的老人年金而以,健保都是在我這,平時就就是在家看看電視,偶爾跟朋友在國內旅遊走走

並不清楚母親是否有存款,我也沒有去過問,我沒有固定給多少錢的習慣,就是家人如果有開口說沒錢,我就會去轉錢,有特別情況,就會額外再轉一筆過去,家中特別的開銷,修繕冷氣或者買電視等等這類的,都是我會再處理好,因家人也年紀大,這方面不比我們懂

下面是我這幾年轉給家裡用的,年份我就沒打,因身邊沒有其它同事可以討論這方面的問題,加上這方面的問題,我也不好跟其它人討論,畢竟每個人生活環境不一樣,母親也沒特別說過這些錢夠用或者不夠的問題,想問一下各位,我這樣的支出還算正常嗎?五年平均下來是,每年 27 萬,太多是不太可能,就是不知道會不會太少,因為怕家人不敢講或者特別去省下來


每人家裡情況不同,沒有可比性。
可以參考幾個點:
令慈的經濟能力 (本身的資產或孳息收入、有無保險 )、
令慈的身體狀況、
樓主成長過程,令慈對樓主的付出情形、(雖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但如果是那種很不是的父母,就給維持最基本的花費即可。)
樓主本身的經濟能力、是否有配偶小孩、
樓主是否有其他手足一起負擔令慈的安養、、、

若一般的老人家身體狀況還不錯,一年27萬的日常生活花費,應該是很足夠了。

如果樓主是獨子,獨自一人負擔,可能要未雨綢繆,將來若老人家生病,甚至是無法自理,要請人照護,將會是一筆很大,且不好預估的開銷。(如果令慈沒有投保足夠的保險,樓主需要另行準備一個帳戶定時投入資金,以備不時之需。若是運氣好,沒有動用到這筆資金,就且當成是另一個投資理財帳戶。)
(註:109年國人 平均壽命為81.3歲,女性 84.7 歲高於男性 78.1 歲。
健康平均餘命 代表 國民身體健康 不需依賴他人 的平均期望存活年數,108年我國健康平均餘命為 72.4 歲。
平均壽命 與 健康平均餘命 的差距(即不健康存活年數),108年為8.5年;按性別觀察,108年女性不健康的存活年數9.4年。)

若樓主還有其他兄弟姐妹,樓主一人一年給27萬,就一般家庭來說,就太多了。
若太平時期,其他手足都不願付出,等將來需要花大錢時,就更別指望了。
或是有的父母會把能力好的子女給的孝親費,拿去資助其他子女。(如果樓主也願意扶養其他手足,那另當別論。)
但若樓主還有配偶,可能需要考慮的更多。因為是人都會計較,程度而已。還有自身的家庭花費、小孩教養費、樓主夫妻的養老退休金,也是一筆很大的負擔。

再者,對有些人來說,跟人要錢這件事,或許會難以開口。
樓主有沒有考慮,設定自動轉帳,每個月定時轉一筆錢到令慈帳戶。(比如夠一般日常生活花費的數額)
遇到年節,再另外包個紅包?
有了固定收入,令慈要花錢時,該不該花?能花多少?心裡容易有個底。
有了額外紅包,收到時,也會開心,跟錢打到帳戶的感覺是不同的。

以上是就一般人的狀況做的答復,若樓主年薪3、5百萬,請不用理會。
本來無一物01 wrote:
遇到年節,再另外包個紅包?
有了固定收入,令慈要花錢時,該不該花?能花


紅包過年有固定給一些,不算金額大的紅包,就是意思意思大概一萬以內的

兄弟姐妹這個其實是有的,但其它人似乎都養不太活自己,平均還沒到30k的薪水,母親知曉也沒跟他們開過口,我自然也不太會去說,要給家人生活費的問題

固定轉帳還不錯的,我也會考慮看看的,謝謝
dyvswe wrote:
兄弟姐妹這個其實是有的,但其它人似乎都養不太活自己,平均還沒到30k的薪水,母親知曉也沒跟他們開過口,我自然也不太會去說,要給家人生活費的問題

若是有兄弟姐妹,雖然收入不及樓主,但小幾千的孝親費,都拿不出來?
是有心無力? 無心所以無力? 還是 有力但無心?

照樓主的說法,除非令慈自身有相當的資產或足夠的保險。
否則樓主要有心理準備,
有朝一日,當令慈身體不如預期,需要人照護時,那些龐大的安養費用,恐怕就落到樓主身上了。
樓主有沒有聽說過:為了照顧生病的父(母),幾年下來,賣了一間房子?
如果樓主又有配偶(或是以後會有配偶),問題就不只是單單 樓主自身是否願意承擔,或是 有沒有能力承擔的問題了。

如果是我,我的做法可能如下:
一、設定自動轉帳,每月初固定轉 5 - 6千元,到母親帳戶當生活費。
什麼? 5 - 6千不夠?
其他子女,每人再給個 1 - 3千,就花不完了吧!
難不成只有樓主是 吃飯 長大,其他手足都是 吸空氣 就長大的?
至於對外的說法:最近手頭比較緊、有其他資金需求、小孩要OOOO、最近景氣不好,所以公司‧‧‧、最近股巿或債巿‧‧‧、、、

二、過去每年滙的 27萬 / 12月= 2萬2 , 2萬2 - (5、6千) = 1萬6 、7 ,
另外開立一個備用帳戶,每月初一樣定額轉個 1萬6、7 進去,當成理財帳戶去操作。
慢慢把這個帳戶養大,當作有朝一日的安養照顧基金,只是這個帳戶要養大,曠日費時。
要用到這筆錢之前,帳戶來不來得及長大,尚且不好說。

但是這個帳戶的存在,千萬別讓 令慈跟樓主的兄弟姐妹 知道,免得他們七早八早就把這個擔子,理所當然的丟給你,二手一攤,覺得沒有他們的事了。
如前所述,『若太平時期,其他手足都不願付出,等將來需要花大錢時,就更別指望了。』

三,說說我自身的情況吧:
家母 (與家兄、家姐) 同住在自己家裡,花不到什麼錢,每個月5千,家母鐵定花不完。
而家母、家兄、家姐都是非常節省、惜物的人。
前幾年有一段時間,我一直叫家姐把 家母的存摺帳戶 給我,我說:「我每個月固定滙一筆錢進去,給媽當生活費。」,家姐只是回我:「不用。」或是「你媽不缺錢。」提了好多次,都被家姐堅定的拒絕,才做罷。

老家的家電有狀況,或要買什麼東西時,我若知道了,我會主動跟家姐說:「我來訂一台電視,你要幾吋的?什麼品牌?」或是 「吼!油煙那麼大,拜託把抽油煙機換新啦,我可以贊助。」、、、、
但是呢‧‧‧‧‧‧這麼多年來,家姐從來沒有跟我拿過任何一毛錢,被我逼急了,還會回我:「我又不是沒有錢。」
以上為題外話。見諒了。

如樓主前面所述,「並不清楚母親是否有存款,我也沒有去過問,我沒有固定給多少錢的習慣,就是『家人如果有開口說沒錢,我就會去轉錢』,有特別情況,就會額外再轉一筆過去,家中特別的開銷,修繕冷氣或者買電視等等這類的,都是我會再處理好,因家人也年紀大,這方面不比我們懂。」

前面所謂的『家人』開口說沒錢了,『家人』是樓主的手足吧?
個人推測,前幾年樓主每年滙大約 27萬 給令慈,其實應該是有一部份,轉成了與令慈同住的樓主手足,的某一種形態的花費了。而且樓主手足也許也習慣了,樓主付這些錢是應該的。所以才會開口跟你說沒錢了。
其實,說白了,27萬實際上,也許並不是單單令慈一個人的花費。

今天樓主的問題,不是例行的生活費,而是後面無法預測的,生病後的就醫照護安養金,一個不知道會不會到來? 不知道何時會到來? 不知道到時的坑會有多大? 因為未知、不確定,才更可怕。才更需要提前做準備。
--------------------------------------------------------------------------------------------------------------
--------------------------------------------------------------------------------------------------------------
112.4.10 補充
剛又重新看了一次樓主的文,這才發現,有一點是我理解錯誤,
「誤以為1年 27萬的孝親費 是依樓主經濟能力,所能給的上限。」,
以此錯誤為前提,做出了如上的回文。

其實樓主並沒有提到 27萬是他能給的上限,反而是擔心 27萬給的少了。
看來樓主是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才是。
眼鏡度數不太夠,真是對樓主很抱歉!!!

以下為重新對樓主問題,所做的答復。
一、若是樓主經濟無虞,27萬 應該是還算適當的。
二、若是經濟更加無虞,而樓主手足感情也不錯,樓主想要付出更多,當然也很好。
樓主應該是么子,學經歷可能也不錯,在外工作,有個不錯的收入。
樓主的兄姐,收入不高,但與令慈同住,負擔起了照顧令慈的責任,讓樓主能夠放心在外打拼、發展事業。
有錢出錢(樓主)、有力出力(兄姐),共同負擔起了對母親的奉養責任。
而樓主滙給令慈的生活費,若是足夠充裕,不只改善令慈的生活,也間接的對兄姐表達了謝意,又不會傷到兄姐的自尊。
畢竟,樓主的錢,是滙給自己母親的孝親費。
本來無一物01

小路是個有俠義心腸的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但是由於小路家庭經濟還不錯,可能忽略了每個家庭的差異性,也可能不好理解,社會中其實更多的是平凡甚至是艱困家庭的難處。

2023-04-10 18:36
究竟要不要給長輩孝親費,可以依據你是否要負擔家計,以及是否住在家裡來思考。
孝親費與居住支出相加,以收入的30% 為限,最多不要超過35%。
光你媽媽1人1年27萬很多了啦!
臺幣...十幾萬吧?
dyvswe wrote:
家中只有母親一人,房...(恕刪)


有能力的話,穩定給固定生活費,不要等人開口缺錢才給生活費。
dyvswe wrote:
家中只有母親一人,房...(恕刪)
我一個月給我爸媽各三萬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