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習歷程是國立科大五專、國立科大二技、國立普大碩士(以上皆日間部)
就剩下博士還沒去讀
所以我想分享這十年來的求學歷程及生活經歷,以下內容我會分成五專前三年、五專後兩年、二技、碩士四大段落,每一段分成"生活面"及"課程面"兩部分
五專前三年:
我必須說在生活面上,國立科大的五專其實和大學差不多,不像純專科學校要求五專前三年要穿制服,以及上課時間學校大有門禁,在國立科大,不用穿制服、沒課就能自由出入校園-當然在疫情爆發前校外人士同樣可以自由進出、每天中午自行去學校附近的商店解決,不吃午餐也沒人會干涉你。因此若不去問,光從外表其實看不出五專生、大學生、研究生的差別,估計也沒有人在意這件事。更棒的是因為校園行事曆是全校日間部通用的,所以寒暑假開始及結束的時間和大學部是一樣的,相較於讀高中職的同學,我的休假比他們更多,再加上五專的同學們都知道再不濟五專畢業後,還有原校的二技可以保底,所以對多數人來說沒什麼升學壓力。
若要說生活面和大學生有什麼差異,主要有三點:1.五專前三年會強制學生參加學生會辦的活動,包含聖誕晚會之類的,但畢竟一學期內這類活動舉辦次數不算多,所以影響不大、2.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學校會要求學生輪流在早八之前到校做簡易的打掃,不過基本也是久久才輪一次,所以感覺也還好,3.因為前三年的課程比較多,同學們合作報告的次數也比較頻繁,同學之間的關係會比較緊密。
至於在課程面上,五專和大學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五專前三年的時候,必修課中會有國、英、數、生、理、化、史、地、公,國防軍訓課和健康課也是必修,不過教課的老師本身也是教大學的教授與講師(兼任講師不少見),所以上課方式基本上與大學大同小異-平時除了上課之外,基本很少小考或出作業,期中考及期末考除了筆試之外,上台報告或交紙本作業也是常見的情況。
專業課程的部分,前兩年在比例上被普通課擠壓,到了第三年才出現大量的增長,其中包含會出現在二技及四技的課程
五專後兩年:這是粗體字
在生活面上基本上與一般大學二、三年級生一樣了,在生活面上,學會活動不再是強制性的,不再要求做校園清潔,因為上課數量驟減,因和同學之間的互動逐漸縮減為平時有在互動的小型朋友圈(4~7個人),體育課也從綜合性的課程轉變為選擇性的項目,所以我專四上了一年的保齡球課,專五又上了一年的撞球課,在交通上,因為在專三下時已經考到汽機車駕照,所以交通更方便了
在課程面上,基本上就是一般同科系大學生的上課內容,因為五專前三年已經修完大量的學分,因此相比之下後兩年課就空的多,像我喜歡把上課時間集中在同一天,並盡量避免在週一及週五選課,這樣一來便可實現一週休息4天甚至5天的目標(例如週三和週四各選六學分,等於一週只上兩天課,休息5天),另外有兩件重要的事情,一件事是升學,一件事是專題:
先說升學,有些同學選擇插大,他們比較辛苦,可能專三就開始補習,但是大多數人選擇升二技,要升二技就得先參加二技統測,但是實際上除了護理類科系之外,大多數學校在二技招生上,統測成績佔30%以下,實際上他們都是在看書審資料,因此基本上很少人會把精神放在二技統測上,當時我也只是把二技考試當作走形式的流程,主要的精力還是花在書審資料上,所以不少的五專同學就這樣考上其他程度更好的國立科大二技,而我因為貪圖離家近,所以直接留在原校讀二技。事實上在專五時,學校老師便鼓勵同學們留下來升學,畢竟人往高處走,自己的五專生離開母校後,剩下來的名額缺所招到的學生,其母校通常會不如我們的學校,因此站在學生的處境,原校直升會遠比去其他學校升學來得容易,學士畢業升碩士同理。
再說專題,雖然說專題發表的時間是在5年級,但實際上從4年級開始就要準備了,例如私下找好指導教授等等。另外因為做專題的原因,所以每個學生都會分配研究室,研究室如果不是獨立的房間就是同個教授的學生待在同個隔間,因為我的教授只有收我們這組,而且教授基本上不會去學生研究室,所以在那裡除了做研究之外,其餘時間就是和同組同學休息、娛樂、吃午餐的地方,即便專題結束之後,因為老師還沒找下一屆的專題生,所以研究室直到二技一年級上學期仍舊充當我們的休息室,雖然從我今天的角度來看當初的專題其實很容易,但畢竟是我們第一次做專題,所以整個過程有點不順,例如一開始在選題材時就花了不少時間,但是因為經驗不足,所以快到截止日前才發現原本選的題材做不了,中間改了題目重作,但更要命的是改題目時沒有通知指導教授,因此參加專題展前,指導教授發現後暴怒,但最後還是有成功完成專題展。
在專題展結束後,一方面課快修完了,一方面因為知道至己可以直升母校二技,所以也沒有升學及就業壓力,因此直到二技開學前,我經歷了成年至今最悠閒的時期,但是有些同學卻因為之前被當掉過,正為重補休疲於奔命,有些人甚至因為擔心自己畢不了業,連畢業典禮及畢業聚餐都不敢參加,但不得不說沒參加這次畢業典禮很可惜,因為後來二技畢業時,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不能聚集在禮堂,所以辦得有點零零散散,反觀五專的畢業典禮才是照傳統舉辦的樣子(我們的畢業典禮是專科、大學、研究所一起辦)
二技:
在生活面上,五專同學約佔了二技同學的1/3,其中我的朋友圈大多原校直升,其中有些人是趁著暑假到外校暑修才成功畢業,其他的五專同學約1/3到其他國立二技,還有1/3去了原校他系的二技,有少數人插大、沒畢業或直接就業,而二技的新同學中來自私立學校的同學佔了一半以上,其他則是來自程度較差的國立學校,少數人來自原校進修部。一開始我在心態上有點覺得原校學生和新來的學生是有差別的,只是隨著日後的相處,這種心理也逐漸淡掉。在生活的部分和五專時期幾乎沒什麼差別,教授是一樣的教授,教室是一樣的教室,甚至有時候是同個教授上和五專時期上過的課,學生會辦的活動每屆都差不多,附近的餐廳也連續吃了好幾年,在心理上,我覺得從五專到二技的過程是一體,不覺得自己經歷了畢業後又升學的過程。不過為了將來就業,當初比較混的五專同學到了二技就開始努力了,例如不再有課程被當掉、開始專研技術方面的技能、五專拒絕老師實習邀請的同學,到了二技卻積極拜託老師介紹實習,但總體來說生活面還是很相近的,但有一個明顯的不同,因為五專同學早已在五專入學時參加了迎新及其他一系列學會活動,所以對於在二技再次舉辦這類活動興趣缺缺,由於來自原校五專的同學人數不算少,所以最後二技期間並沒有舉辦如迎新之類的活動。
在課程面,二技的畢業學分是72學分,包含通識課程,外系選修最高採認14學分,理論上二技的課程會比五專更進階,但實際上,考量到二技的同學大約有1/3~1/4專科時期讀的是其他科系,所以在課程安排上含有大量基礎課程,其中不乏我在五專三年級上過的課程,不過有些老師會變得比五專時期嚴格一些,還有一些課程會與時俱進,例如五專時期的多媒體動畫課教的是flash動畫,到了二技因為flah沒落了,所以就改成教unity。為了學第二專長,所以我的選修學分中14學分都來自某個與本系相差甚遠的外系。
因為習慣五專五年級的悠閒生活,二技一上的時候我不敢選太多課,但到了下學期,為了讓自己二年級有更多時間做畢業前該忙的事情,所以一年級下學期幾乎把課表選滿,繁忙程度不亞於五專1~2年級。
最後是專題部分,有了五專的經驗,我們在執行過程中隨時都會找指導教授討論與研究,加上在技術上比五專時期進步許多,所以成果表現的更好,另一方面,二技同樣也有研究室,研究室除了做專題之外,和五專時期一樣也有休息室的功能,那時同學們對下棋提起了興趣,所以我還帶了各種棋類去玩。
談談畢業典禮的部分,因為疫情的緣故,所以不能讓所有人齊聚禮堂,因此改成在操場頒獎,同學在操場上的塑膠椅上觀禮,但畢竟夏天很熱,所以在禮堂也有直播,怕熱的可以去禮堂坐著看直播,但搞得很沒有氣氛,所以我覺得當初沒參加五專畢業典禮的同學很可惜。
碩士:
二技畢業後,我原先直升原校的碩士,但是後來因為想換環境,加上希望自己的最高學歷是普大碩士,因此隔年考進了附近的國立普大碩士,基本上還是離家近的學校,生活的商圈同樣高度重疊,校外生活仍舊差不多,但是在校內,不論是生活面還是課程面,與大學都有明顯的不同。
在課程面,課明顯少了很多,除了一上之外,其他學期空堂非常的多,尤其二下只剩下seminar 和寫論文,所以同學之間一起上課還有下課後一起吃飯的機率大幅減少了,同學之間便更不熟了,另外有些人是在工作幾年後才再回來讀書,因此年齡差距也比較大。在課程上與大專時期最根本的差異在於,大專時期老師上課的方式是照著講義或教科書進行教課,學生在下面聽就好了,但到了碩士,更多的是學生上台報告自己對課程相關領域的研究與理解,老師一般來說是指正與補充的角色,或者有些老師會分享自己的學術研究成果以及業界實作經驗,從本質上與大專的上課方式明顯不同。
在生活面上,因為課程少且老師通常不會在課堂上刁難學生,所以辛苦與否關鍵在於教授以及自己的論文題材,例如老師是否會要求學生當研究助理?是否會要求學生參加競賽?是否會要求學生處理大學部學生的課程(如改考卷甚至代課)?老師對學生論文指定哪些題材?論文類型是臨床研究、動物實驗還是系統性回顧?如果是臨床研究,除了IRB之外,光收案就是一件曠日廢時的過程,對畢業的過程影像甚鉅,動物實驗則是需要長時間待在研究室,系統性文獻回顧學校只允許碩士生寫不准博士生寫,而且必須是比較新穎的題目才行。
我比較幸運,找到了不錯的老師,不會要我做上課及論文以外的事情,論文的題材也是比較好寫的,所以在生活上比大專時期多數時候更加的彈性,許多時候一上完課,我便跑去爬山郊遊,或是上午去外縣市玩回來,下午才去seminar,但論文究竟是個壓力源,自然不像專五時期做完專題後一樣悠閒自在,另外作為研究生,看到國中到大學的同學紛紛就業,心裏感覺也是怪怪的,最後畢業典禮因為疫情比較緩和,所以有在禮堂舉辦。
以上是我長達十年的求學歷程,期間橫跨三種不同高等教育學制,希望對學弟學妹們有幫助!
一、該讀五專或二專嗎?
答:專科只適合在三種情況下讀
1.想早點就業-讀軍警的二專及醫護專科學校的證照科系,因未畢業後就業有保障
2.想直升國立大學-讀同時設有五專及二技的國立科大,方便日後直升
3.剛好工作或考照會用到-讀空專或進修部二專
二、如果讀了專科日後如何換跑道?
1.插大-這最麻煩
2.更好的學校的二技-這算是方便的方法
3.原校他系二技-這比較簡單
4.二技畢業後考國立及前段私立普大碩士-非常推薦這種方法,因為普大學歷還是比科大好看,而且許多學校考碩士免筆試,準備起來方便。
好私立指的是:東吳、輔仁、長庚、馬偕醫、北醫、中國醫、中山醫、高醫、元智、中元、東海、淡江、逢甲等13校
三、如何讓碩士生活好過?
盡量避免與論文及上課無關的雜務,如當助理、競賽、助教等等,選題材盡量選簡單的,不要自找麻煩,所以關鍵在選教授,另外最好有個工作之類的,這樣教授比較不會讓你做其他事情
1.五專後兩年及二專與大學生活幾乎沒差
2.在國立科大,五專前三年和大學的生活有沒有多少差異
例如多數國立科大五專前三年免制服、無門禁、享有與大學生一樣的教授、教室、設備、用餐環境,雖然會有高中職的共同課程,但是上課的是大學教授及兼任講師,上課的方式及地點與大學時期差不多
3.其他的差別主要體現在五專前三年會排打掃以及強制參加系學會活動,但頻率低,實質影響不大
大學和研究所生活的差別:
1.上課方式從老師照講義上課改成學生報告及老師的研究、執業經驗分享
2.課遠比大學少,論文研究才是重心
3.老師可能會要求學生做與課程及論文較無關的雜事,大學比較不會這樣
4.看到其他沒讀研究所的朋友及以前的同學開始工作賺錢,自己卻仍在讀書,心裡會有點怪怪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