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看過快樂星期天,當時有個單元討論度很高,就是把余天兒子余祥銓
搞瘋的藝能歌喉戰,有次小松評審某個參賽者,他說在台灣當藝人是件很幸福的事,
至少在一片低薪潮中藝人的收入要高出非常多,而台灣那時候不論音樂,戲劇,
綜藝..都還很夯,假如能成功進入演藝圈,那麼就會有翻身機會,
重點在於你要如何被青睞而進入這個門? 還有就是這個門進入後,外面還有很多人搶進,
你要如何在門內生存? 後來看了一份2006年台灣藝人年收入排行,前15名居然都破億.
那時別說找一線,就算找個三線藝人唱歌,表演,主持,現在來看價碼都很可觀,
所以像是如花啦,閃亮三姐妹這種的啦,都可以荷包滿滿
而台灣的演藝產業從1970年開始興盛,一路夯到了2010年快速急轉直下,
所以在1970-2010年進演藝圈當藝人的,是不是真的很幸福?
wimbledo wrote:
要紅才有用(恕刪)
娛樂產業要砸錢宣傳打廣告,打造明星,那怕是amei,周董這種剛出道時一樣要,
以前台灣還有些本土唱片公司,後來要嘛撐不下去收攤或被併,要嘛實力大不如前,
外國的如sony,華納這種也不太積極培養台灣的新進藝人,所以基本上還是需要
像南韓那樣有個財力雄厚的金主(財團級的)來搞娛樂產業,至少銀彈是夠的,
有了錢,又有想要培養新一代天王天后的意念的話,
儘管回不去過往的亞洲流行娛樂王國,好歹出幾個超人氣明星沒問題吧
問題來了,要讓大企業集團願意投資不一定可以完全回收娛樂產業,
是否政府需要考慮獎勵投資這個產業,才會吸引各路金主進來?
進而挽救昔日風光如今卻已低潮許久的娛樂產業?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