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佛教有八萬4千法門, 每個人都有適合的法門,適性而巳
沒有高下或優劣的區分

我看到有人做好事,心中常在歡喜
經常看到, 用心修行,用心念經,.....用心念佛..等,來了脫生死
念經執佛號,吃素 能有功德,能消業障...等,
有善,有惡,做好事得好報,做壞事有惡報

但, 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金鋼經中針對心修行的幾句話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
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
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當心在執著於善惡, 生死, 外在感官的感受
如心性外在的塵埃,如神秀大師的名言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勿論神秀或慧能的境界, 誰高誰低
八萬4千法門沒有高下或優劣的區分,適性而巳
2022-11-11 23:5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非心
pinamber wrote:
佛教有八萬4千法門,...(恕刪)


八萬六吧!
妳怎摸扣了2000多法門!
來亂傳教喔?!
或者該說切入著眼點的不同而已
實際上都是殊途同歸

適不適性的便著相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