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皆中國人!「反向留學」受矚 以為進了新東方大班課

一間能容納近百人的教室裡,密密麻麻坐滿了中國學生,甚至連授課老師也是中國人,然而,這並非中國國內大學的上課景象,視頻中的地點是英國的諾丁漢大學,這種現象被留學生群體戲稱「反向留學」,話題登上熱搜。

就讀諾丁漢大學計金融碩士專業的路明非,日前將這段視頻上傳到社交平台,成為他有史以來發布的評論數最高的一條內容。他說,今年的學生人數在180人左右,其中約160名是中國學生,印度學生數量次之,約十多個,剩下的是英國本地學生。

今年夏天剛到英國的路明非,留學初衷是「混個文憑」,他也考慮過在國內讀研,但擺在眼前的現實很殘酷。據報導,教育部數據顯示,2022年全中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457萬,創下歷史新高,與之形成反差的是招生總數人數,2022年約為110萬人,考研「上岸率」僅為24%。

路明非本科就讀於中國一所三本院校,得過國家獎學金和不少榮譽,出國留學便成為最優選項。「美國簽證比較麻煩,澳洲學制長,英國就一年。」於是一口氣申請了數十所英國院校。最後諾丁漢大學的會計金融專業成為一個折中選項。

路明非本科就讀於中國一所三本院校,得過國家獎學金和不少榮譽,出國留學便成為最優選項。「美國簽證比較麻煩,澳洲學制長,英國就一年。」於是一口氣申請了數十所英國院校。最後諾丁漢大學的會計金融專業成為一個折中選項。

報導指出,森森對「反向留學」也深有體會,五年前,他在美國中部一所以理工科見長的大學攻讀金融碩士專業,「整個專業40多個學生,有30多個中國人。」印度學生人數次之,美國學生則屈指可數。「我當時申請的時候,學校的中國留學生號稱全美第三多。」但這所學校錄取的標準並不低。

就讀於澳洲昆士蘭大學應用金融碩士項目的杜琛亦有同感,「中國學生最多」是最直觀的印象。

報導說,一位正在英國利茲大學就讀傳媒碩士,自稱曾是湖南衛視編導的用戶在社交平台發帖稱,所在的專業共30個學生,其中27個是中國人。「一回頭以為自己進了新東方大班課。」







師生皆中國人!「反向留學」受矚 以為進了新東方大班課

師生皆中國人!「反向留學」受矚 以為進了新東方大班課




花大錢出國留學,結果上課都用中文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2022-10-25 21:27 發佈
正常來說在英國留學,應該用當地語言授課,不會因為老師教授跟學生大多是中國人,就使用中文授課,畢竟還是有少數學生不是中國人,而且留學,除了學習專業外,還有學習的語文環境,有良好的英文能力,在職場上比較具有優勢。
黃金手指 wrote:
一間能容納近百人的教(恕刪)


30年前在美國的大學校園就聽過一個笑話:

A: 你這學期選了那些課?
B: 工程數學, 電子學, 電磁學跟中文
A: 嘎, 為什麼要選修中文?
B: 因為我的工程數學, 電子學跟電磁學的老師跟助教都是中國人. (其實應該是來自台灣的中國人, 30年前的台灣留學生都是自稱中國人)
他在宁波還是英國

宁波诺丁汉大学 - 颁发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位证书
宁波诺丁汉大学于2004 年经教育部批准,是中国第一所有独立校园
黃金手指 wrote:
一間能容納近百人的教(恕刪)


約二十年前在美國的研究所上 C++,台上老師的原籍是中國,台下約九成都是亞裔,以中國人居多。

最痛苦的時候是點名,中文名字翻成英文有時候很難發音,再加上老師英文發音和拼音也不怎麼樣,真的不知道他在唸什麼。
黃金手指 wrote:
一間能容納近百人的教...(恕刪)
一個人留學重要不在於表面的語言跟知識,而是學習西方社會的文化,思考,科學邏輯,才能夠做西方研究。

把東方思維,用西方文字,在西方環境拿學歷!本質上,學生選修要避免東方人,不然就是浪費學費!
這是因為許多大學會事先問
要回國就業嗎?

要回國的就是比較青菜,要求比較低

說難聽點就是洗學歷的

上課的部分就有很大的不同
六藝君子 wrote:
30年前在美國的大學(恕刪)




30年前聽說過。南加大電機系某門課講台語也通。老師學生都會講台語。

未經證實 但可信度很高。




只有母國的學歷才是真的. 留學本質上就是買學位跟度假。只有極少數人想當頂尖人材。拿諾貝爾獎。大多數人都是不滿現在收入。想脱貧而已。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